漳州市龙文区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州市龙文区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9八上·秀洲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作者在写作时不应掺杂个人的感情和态度。

B .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C .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 “鲁迅”是周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 (2017九上·江阴月考) 看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lài chóu suī
明眸善________一________莫展恣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3. (10分) (2016八·大石桥期中)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兔从狗窦入,________。

②________ ,匹马戍梁州。

③________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④为篱下,黄花开遍,________。

⑤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________?
⑥________, ________ ,受下赏。

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抒发了词人纵目环视楼头山水风光无限,而不见中原故土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⑧《岳阳楼记》中,作者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________ ,________”高尚情操,并抒发了“________ ,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负。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 (1分)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项为之强。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②尊君在不。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③日扳仲水环漏于邑人。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④满坐寂然。

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

5. (16分)(2020·嘉定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平湖陆稼书
平湖陆稼书龙其,改名陇其。

初为嘉定令,以小舟载纺具抵任,内子①躬自辟垆②,易日用蔬菜,而慈惠子民,强毅任事,一时有神君之颂。

忽有瞽者③诣案自陈曰:“聪明正直谓之神,公即神也。

我不幸两目无见,特乞公一字批断④,来生作有目人,地下冥王必不违公言耳。

”稼书笑而允之。

不二载,被劾去,嘉定士民数千泣留不得,因刻《公归集》为赠。

山右⑤魏总宪上疏,称以天下第一清官,复其职,仍补灵寿县,内擢监察御史。

罢官归朱泾,著书自娱,卒于康熙乙亥年。

【注释】①内子:指妻子。

②辟垆:绩麻练麻。

绩麻为辟,练麻为垆。

③瞽者:失明的人。

④批断:原指算命先生对命主吉凶祸福命运趋向的推断。

⑤山右:山西省旧时别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①初为嘉定令()
②易日用蔬菜()
(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到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挽留也没能有办法(留下他)。

B . 过了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以为他留不得了。

C . 不到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以为他留不得了。

D . 过了两年,陆稼书被人弹劾离任,嘉定几千个士人百姓哭着挽留也没能有办法(留下他)。

(3)选文中表现陆稼书“清廉”的事情是________;表现他“爱民”的事情是________ 。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陆稼书恢复官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6. (2分)(2018·永州) 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词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 ③⑤①②④
B . ③⑤①④②
C . ⑤③①②④
D . ⑤③①④②
六、名著阅读 (共2题;共6分)
7. (1分) (2017七下·湖州期中)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B .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所写,“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了这篇文章。

C . 《创业史》一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D . 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除了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外,还有《五猖会》、《父亲的病》、《范爱农》等。

(2)
阅读《骆驼祥子》中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A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A 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他躺了十天。

刚顾过命来,他就问A:“车呢?”(节选自《骆驼祥子》)
①选段中人物A是谁?
②是什么原因使祥子昏昏沉沉大病一场?
8. (5分)名著阅读考查。

(1)
《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________。

(2)
《名人传》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9. (13分) (2017九上·江苏月考) 阅读徐飞《人生二维码:简单与专注》一文,完成小题。

①同学们,人生是一柄记忆成长的标尺:义无反顾奔向远方,留得星星点点回忆。

此时此刻,我特别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值得回味?
②我担心,“社会是个大染缸”的说法,会不会让你们倍感入世的恐慌?“拼爹胜于拼本事”的乱象,会不会让你们急着去找靠山、拉关系?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话,会不会让你们心浮气躁?
③面对这些问题,“简单、专注”或许是一剂良方,这也是我给诸位的毕业礼物——人生二维码。

④首先,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对物质的实际需求,其实是有限的。

因此,不要盲目攀比,要乐于并习惯于过简朴和简约的健康生活。

纵然社会纷繁浮躁、物欲横流,但锦衣玉食、珠光宝气、豪宅香车,永远不应成为你
们奋斗的动因,财富多寡更不应成为你们人生高度的标准。

⑤其次,追求人际关系的简单。

A走出校门,也许你们会因人际关系的复杂学会“来事”和“勾兑”。

诚然,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关系都客观存在。

但即便如此,还是应该尽量让关系简单些、纯粹些。

B希望大家坚守本色,摒弃势利,淡化功利,把宝贵的精力用在事业上。

⑥再次,简单起步,持续改进。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理想巨人、行动矮子之人。

同学们既要志存高远,更要切实行动。

2014年,全国首届“杰出工程师奖”评选,我校有3位校友荣膺该奖项。

其中有一位是交通运输系1982届校友王争鸣。

他在分配工作的第三天就去了现场,几乎两年没有回过单位,更没有回过家,连春节都是在勘测现场度过的。

王争鸣从一名普通的外业助理工程师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内尖子。

他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想法,如果不去做,一切都是白搭。

⑦最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真理世界和认知系统中最伟大最深刻的东西,同样也是简明的、直白的,正所谓“大道至简”。

因此,同学们要学会透过表象揭示事情的本来面目,穿过复杂的重重迷雾洞见现象背后简明的内在逻辑、因果关系和本质规律。

⑧扫一扫“简单、专注”二维码,希望你们人生从此变得“专注”。

⑨专注,__________。

专注当然要知道专注于什么,正如打靶首先要知道靶点在哪儿一样。

很多人一辈子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他们之所以碌碌无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生缺乏目标。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生活就将变得凌乱无序,慵懒苟且。

⑩专注,还要持之以恒,勤勉勤奋。

实证研究和大数据表明,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某一领域的才俊、专家或翘楚,一般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以上,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

实际上,但凡杰出成就者,他们对事业都执着专注,无怨无悔,甚或如痴如醉。

⑪同学们,毕业在即,请你们欣然接受这份二维码,得闲时扫一扫。

(1)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写出第④段和第⑨段的中心句。

(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整天把心思放在如何入‘群’进‘圈’、经营人脉,放在察言观色、投人所好,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长此以往还会扭曲人格、异化行为。

”这句是从第⑤段中摘出来的,如果放回原文,应放________(A,B)位置。

(此处也要涂卡)
②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10. (20分) (2015七上·江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下列小题。

亲情账单
李晓
儿子上初一了,所在学校离家也就十多分钟路程。

早晨,闹钟把儿子从梦中吵醒,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他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

”让我给他一元
钱乘车去学校。

我看看时间,步行到学校去还来得及,对他说:“儿子,步行吧。

或者,爸爸陪你跑步,又锻炼了身体。

”A儿子不屑地撇撇嘴:“不就一元钱么,真是个吝啬鬼!”“嘭”的一声掩上门走了。

儿子经常这样摔门而去的动作,把我的心也给震痛了。

“不就一元钱么!”几乎成了儿子讥笑我的口头禅。

刚进入初中,儿子便喜欢和同学攀比,还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

他喜欢名牌,对大街上开的宝马、奔驰车总是咂咂嘴惊呼出声:“哇,好气派!”就连看球赛时,儿子也紧盯着那些国外运动员的鞋子。

我决定带着儿子,去悄悄打开繁华生活的另一面。

在夏天的建筑工地,面对一群光着膀子攀附在高楼砌砖的农民工,我说:“儿子,你看他们挣钱多不容易啊。

”在苍蝇嗡嗡乱飞的垃圾堆旁,一个老太太正躬着身子在翻捡垃圾,我说:“儿子,你看老奶奶挣一元钱多艰难。

”我带他去乡村,指着那些弯着腰在土地里劳作的农民说:“儿子,你看,他们劳动多辛苦。

”我还让他去看一个农家的孩子,清早便翻山越岭去上学。

儿子对我的这些现场教育似乎有所触动。

我和妻商量,要让儿子明白,一元钱的不断叠加,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第一次,我让儿子写一篇小作文,题目是:我一天花多少钱。

我让儿子认真计算,乘车、喝牛奶、吃饭、买零食等等,都要算进去。

儿子托着腮算出来了。

他说,爸,我一天要花20多元呢。

我说:“儿子,这还不包括你的学习费用和其他费用呢。

”儿子皱皱眉头说:“爸,看来,我还真花钱。


我们一家三口坐下来,一同计算儿子去年一年的开支。

妻子是个有心人,她拿出家庭记账本,把儿子一年来的费用相加,居然是一万七千元。

B儿子惊讶地吐吐舌头:“爸,我花了这么多钱啊?”于是,我们一笔一笔地“审计”,让儿子心服口服,他的确花了那么多。

我和妻子还对他说:“儿子,你14年来,差不多已经花了20万元吧。

”我们让儿子坐下,又开始计算他已经花销和预计要花销的费用,到他大学毕业,他得总花销至少是50万元。

儿子有了变化。

他上放学时,尽量步行;在家里,他会悄悄关掉卫生间里亮着的灯,把水龙头的水开得很细,用完色拉油的塑料桶他会拿去卖给废品店。

有一次,一个同学患了重病,他却把存下的钱都捐了。

我表扬了他:“儿子,你做得对,爱心,会让你更快乐!”
5月的一天,我在儿子的书柜里,无意中发现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清楚楚的记着他每一天的开支:学校晚餐3元,买笔芯1元,牛奶2.5元……望着儿子的开支账单,我的双眼一热,涌出了泪花。

这是一份温暖的亲情账单,积攒在柔软的心房却无需偿还。

亲情账单,让一个孩子,终于明白了心怀感恩地面对生活。

(1)
对待金钱,儿子刚开始是怎样的态度?后来有了怎样的转变?
(2)
“我”是怎样帮助儿子慢慢改变认识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
文中划线句子A.B两处描写非常生动传神,请任选一处进行品析。

(4)
“这是一份温暖的亲情账单,积攒在柔软的心房却无需偿还。

”为什么说这是一份“温暖”的“亲情账单”?
(5)
由于中学生不参与或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所以他们“消费资本”绝大部分来源于父母。

那么,他们是怎样使用这些零用钱的呢?下面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日常零用钱用途抽样调查统计表。

读表后,请写出你的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日常零用钱用途统计表
八、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 (10分) (2016八上·汉中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①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流水,洞②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①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②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
诗歌讲究炼字,对于诗文中空缺处要填入的字,有人认为“随”恰当,有人认为“入”更合适,你会选择________,理由________。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2012·玉溪)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作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地名、姓名。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题一:请以“分享”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古时候,有两个人各自拎着一只行李箱一同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俩人累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换左手。

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樵夫,樵夫看到两人的狼狈样,对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不像我挑柴一样,用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挑着走呢?”于是,他们停下来,用樵夫的柴刀砍了一根木棍作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挑起来,感觉确实轻松了很多,他们谢过樵夫,轮流挑着行李继续赶路。

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有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范围。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3-1、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1、
5-1、
5-2、
5-3、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
6-1、
六、名著阅读 (共2题;共6分)
7-1、
7-2、
8-1、
8-2、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10-4、
10-5、
八、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