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季氏将伐颛臾2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氏将伐颛臾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
(1)颛臾
..()(2)虎兕.()(3)柙.()(4)椟.()(5)邦域.()(6)焉用彼相.矣()(7)社稷.()
2.与“相.夫子,远人不服”中的“相”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则将焉用彼相.矣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相.见时难别亦难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3.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君有疾在腠理 B.疾恶如仇 C.痛心疾首 D.疾风知劲草
4.对下列各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②虎兕出于.柙
③龟玉毁于.椟中④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5.翻译下列句子。
15分
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
②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文:
③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译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30分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
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
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2)危而不持.
(3)且.尔言过.矣(4)龟玉毁于椟.中
(5)是.谁之过.与
7.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
8.下面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冉有和季路向孔子报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后,孔子的反应比较激烈,兜头一句就是毫不客气的批评“无乃尔是过与”。
B.孔子认为季氏讨伐颛臾是错误的,理由有三: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C.冉有认为讨伐颛臾的行为是“夫子欲之”自己客观上无力作为,孔子则
D.孔子在文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冉有口是心非的政治品质的厌恶,接着他阐述了自己以“礼”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以“仁”为手段的治国主张。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求!无乃尔是过与?
(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孔子认为“季氏之忧”是什么?(用现代汉语表述)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7题。
35分
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
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②植其杖而耘。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曰:③“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11.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子.见夫子乎见其二子.焉
B.止.子路宿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路行.以告。
D.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3.“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里的“道”指的是( )
A.长幼之节 B.君臣之义 C.道家的无为之道 D.儒家的政治主张
14.对“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之何”是一个固定结构,是“怎么可以”的意思。
B.这句话中有三个“之”字,前两个是助词,后一个是代词。
C.这句话中的“其”是代词,指代“君臣之义”。
D.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
15.对文中四个画线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①子路跟随孔子却落在后面,遇见(一位)老人,用杖头挑着一个竹器。
B.②拿着他的杖去耕耘。
C.③不出来做事,是不适宜的。
D.④政治主张不被当政者采用(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
16.子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用一个字概括这一段话中孔子的主张,这个字是 ( )
A.仕 B.义 C.伦 D.道
17.与“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一句的含义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C.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越
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
则齿塞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教越
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
国计者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
参考答案
1.(1)zhuān yú(2)sì(3)xiá(4)dú(5)yù(6)xiàng (7)jì 2.D(帮助。
A搀扶盲人走路的人,B宰相C互相) 3.B(痛恨。
A病,C痛苦,D急速、猛烈) 4.C(①对;②从;③在;④介词,引出对象,不译)5.①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②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③(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要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或:吸引他们)。
6.(1)军事行动(2)搀扶(3)况且错(4)木匣(5)这错误 7.陈力就列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萧墙之内(或:祸起萧墙) 8.D(孔子阐述的是以“仁”为核心的政治理想和以“礼”为手段的治国主张)9.(1)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2)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3)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萧墙里面。
10.是要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
11.反一返 12.D 13.D 14.C 15.B(应译为:把他的杖插在地上就去除草) 16.A 17.D
18.答案: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文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
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