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复习 必修3 第十二单元 45分钟单元验收卷(十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董仲舒与朱熹君权观的差异,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思想缘由。(8分) 答案 解析
差异: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来加强君主权威,通过灾异学说、天人感应 学说来劝诫君主行德政。朱熹从“理”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 合理性,通过正君心学说,要求君主“存天理,去人欲”。 缘由:董仲舒主要吸收阴阳五行家等具有神秘色彩的学说;朱熹主要吸 收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教等学说。
√D.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9.(2016·北京海淀一模)“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是我国历法中的
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通过表示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
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两千多年来,它在安排和指
导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与路德的思想能 被当时的世俗政权接受的共同原因。(6分) 答案 解析 原因: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思想内涵;继承、发展传统思想 并予以创新;符合世俗统治者的政治需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具有超 前意识;等等。
√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
大方 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2017·重庆联考)“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被称为秦楼 楚馆、瓦舍勾栏的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侑(佐助)酒的娱乐手段, 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材料表明 答案 解析 A.词兴起于娱乐场所 B.词的格调不高,文学走向颓废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
45分钟单元验收卷(十二)
一、选择题 (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 。 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答案 解析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
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 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
答案 解析
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不 断向前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和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中外 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朱熹
材料二 欧洲北部各国的世俗统治者多半并不关心宗教改革的理论,而
只关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
值……当他们决定取消教廷的司法权时,他们就必须寻找能够表明整个
教会无权行使这种司法权的证据,这就使他们与路德及路德的教徒们有
了共同点。
——摘编自[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
答案 解析
A.礼仪规范 C.处世之道
√B.价值准绳
D.施政之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2016·临沂一模)“天”在甲骨文中是指商人的部落神,但后人将其 转化成为一个普世性、有意志的天,提出“天命靡常,唯德是辅”, 即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强调“敬 德”“保民”。这反映出 答案 解析 A.民主思想的出现 B.天命观念的成熟
①促进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②体现了我国科学实用性特点 ③有一定
的宗教迷信的色彩 ④促进了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下图是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是北 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 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 “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 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答案 解析 A.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 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B.图二北宋《清明上河图》(局部)
√D.图四清代《墨兰图》(局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非选择题 (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2016·安徽百校论坛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帝曰:“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 董仲舒答曰:“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 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累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盭(同 “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C.词的繁荣与商业发展有关
D.词的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2016·北京西城二模)“画法与诗文相通,必有书卷气,而后可以言 画。”以下符合这种绘画风格的是 答案 解析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战国《人物龙凤图》 C.图三明朝《本草纲目》插图
14.(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4月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
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
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 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 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 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2017·厦门质检)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
答案 解析
√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
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 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 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
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
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
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他的一些
观点和认识。
“孔子”照“镜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 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 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18分)
答案 解析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2016·临沂二模)顾炎武认为:“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 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这表明顾炎武 答案 解析 A.挑战传统儒家思想 B.主张知耻和洁身自好 C.要求发展民间经济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2016·安徽皖北协作区一模)《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 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 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答案 解析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是大本。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
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
正之途判矣。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
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不行诈谋的国君。Hale Waihona Puke 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C.道家
B.法家
√D.儒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
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
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C.人文精神的跃动
D.王道学说的风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4.(2016·深 圳 一 模 ) 在 思 想 文 化 方 面 , 秦 代 重 在 “ 禁 ” , 汉 代 重 在 “尊”。其相同点是 答案 解析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根据材料一“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正君心是大本”和材料二“只关 心这些理论作为他们控制教会财产和权力的斗争武器的明显价值”并结 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符合需要、超前意识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