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至三年级数学个性化辅导方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课时
5
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
2课时
6
第三单元
测量(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做准备)
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2课时
7
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2课时
8
整理与复习;解决问题
2课时
9
第四单元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及验算
2课时
10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2课时
11
解决实际问题;专项练习
认识克;感知1克的质量;认识天平;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2课时
5
认识千克;克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2课时
6
整理与复习;专题练习
2课时
7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推理的原理,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2课时
8
第十单元
总复习
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
2课时
9
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
2课时
10
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
2课时
二、暑假课程安排(11次课,22课时)
2课时
6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锯木头问题;整理与复习
2课时
7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图
认识统计图,会看统计图
2课时
8
了解平均数;掌握平均数公式;
2课时
9第四单元两位来自乘两位数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会验算
2课时
10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课时
11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整理与复习
2课时
12
7、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8、了解数学广角,学会解决搭配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12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在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课时
13
解决实际问题与方法
2课时
14
期中复习
1-2单元
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课时
15
2-5单元
测量;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
2课时
16
第六单元
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打基础)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10次课,20课时)
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暑假课程安排
时分秒;秒的认识;解决问题
2课时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2课时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用估算解决问题
2课时
4
测量;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2课时
5
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解决问题
2课时
6
2课时
7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加法及验算;解决问题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数位顺序表
2课时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3
近似数;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估算;整理与复习
2课时
4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2课时
四、寒假课程安排(10次课,20课时)
1
寒假课程安排
位置与方向;相对的方向;辨认方向;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2课时
2
能确定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课时
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道笔算除法顺序;掌握基本规律;会验算
2课时
4
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口算、笔算乘法;掌握相关公式;会验算
2课时
5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掌握面积和周长公式
期中复习
1、2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课时
13
3、4单元
复式统计图、两位数乘两位数
2课时
14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课时
15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
2课时
16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换算
2课时
17
练习;整理与复习
2课时
18
第六单元
年、月、日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时分秒(为后面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打基础)
秒的认识;分的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课时
2
时间的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2课时
3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为后面学习更大的数加、减法打基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课时
4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2课时
8
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课时
9
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笔算乘法
2课时
10
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课时
11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计算与
2课时
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25次课,50课时)
一、教学内容包括: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四边形、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分数的认识。
口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
2课时
17
进位笔算乘法(一) ;进位笔算乘法(二)
2课时
18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估算
2课时
19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基础)
四边形特征
2课时
20
周长的意义
2课时
2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推演,周长公式
2课时
20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6
能区分常用的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课时
7
掌握时间换算关系;理解平年,润年;24小时计时法
2课时
8
小数的含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2课时
9
小数大小比较;会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
2课时
10
复习
2课时
五、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26次课,52课时)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
2课时
23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数与计算
2课时
24
空间与图形
2课时
25
统计
2课时
26
全册综合练习
2课时
注:教学计划随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总课时为:164课时。
小学二~三年级数学个性化辅导计划表
学员基本情况
姓名
辅导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性格方面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学习态度端正,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心里很有权威性,我们也会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一起探索,并加以正确的指导,一起成长进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会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学习观念,教给孩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数的意义,几分之一表示意义;几分之几表示意义
2课时
21
分数的简单计算及简单应用
2课时
22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会用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课时
23
总复习
1、3单元
时分秒;测量
2课时
24
2、4、5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倍的认识
2课时
25
6、7、8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分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三、教学重点
1、除法和混合运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年月日;一年十二月;一年四季度;平年,闰年计算
2课时
19
24时计时法;时间单位进率;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课时
20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小数的含义;小数大小比较
2课时
2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课时
22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搭配分为:按顺序排列和不按顺序组合;最常用的搭配方法定位法
4、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
认识东南西北;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相对的方向;
2课时
2
能确定位置;会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2课时
3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平分的含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笔算除法的顺序
2课时
4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2课时
5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关于0的一些规定;除法的基本规律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课时
5
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
2课时
6
第三单元
测量(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做准备)
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2课时
7
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
2课时
8
整理与复习;解决问题
2课时
9
第四单元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及验算
2课时
10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2课时
11
解决实际问题;专项练习
认识克;感知1克的质量;认识天平;巩固1克的质量观念
2课时
5
认识千克;克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2课时
6
整理与复习;专题练习
2课时
7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推理的原理,能进行简单的推理
2课时
8
第十单元
总复习
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
2课时
9
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
2课时
10
万以内数的认识;克与千克
2课时
二、暑假课程安排(11次课,22课时)
2课时
6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锯木头问题;整理与复习
2课时
7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图
认识统计图,会看统计图
2课时
8
了解平均数;掌握平均数公式;
2课时
9第四单元两位来自乘两位数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会验算
2课时
10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课时
11
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整理与复习
2课时
12
7、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8、了解数学广角,学会解决搭配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12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在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课时
13
解决实际问题与方法
2课时
14
期中复习
1-2单元
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课时
15
2-5单元
测量;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倍的认识
2课时
16
第六单元
三位数乘一位数(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打基础)
4.认识时、分、秒三个时间名词,能够很准确的说出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5.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提醒学生注意漏写周长的单位名称。
6.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每小时是多少分钟、每分钟是多少秒组成的;并学会准确认识时间。
7.了解不同形式的可能性,知道哪些事情发生是一定的、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进一步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一、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10次课,20课时)
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一),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暑假课程安排
时分秒;秒的认识;解决问题
2课时
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2课时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用估算解决问题
2课时
4
测量;毫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
2课时
5
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解决问题
2课时
6
2课时
7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加法及验算;解决问题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数位顺序表
2课时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
2课时
3
近似数;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估算;整理与复习
2课时
4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2课时
四、寒假课程安排(10次课,20课时)
1
寒假课程安排
位置与方向;相对的方向;辨认方向;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2课时
2
能确定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2课时
3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知道笔算除法顺序;掌握基本规律;会验算
2课时
4
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口算、笔算乘法;掌握相关公式;会验算
2课时
5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掌握面积和周长公式
期中复习
1、2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课时
13
3、4单元
复式统计图、两位数乘两位数
2课时
14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课时
15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
2课时
16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换算
2课时
17
练习;整理与复习
2课时
18
第六单元
年、月、日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时分秒(为后面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打基础)
秒的认识;分的认识;时分秒之间的大小关系
2课时
2
时间的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2课时
3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为后面学习更大的数加、减法打基础)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2课时
4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2课时
8
倍的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课时
9
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进位笔算乘法
2课时
10
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课时
11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简单计算与
2课时
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25次课,50课时)
一、教学内容包括: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四边形、倍的认识、多位数成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倍的认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分数的认识。
口算乘法;不进位笔算乘法
2课时
17
进位笔算乘法(一) ;进位笔算乘法(二)
2课时
18
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估算
2课时
19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基础)
四边形特征
2课时
20
周长的意义
2课时
2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推演,周长公式
2课时
20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2课时
6
能区分常用的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课时
7
掌握时间换算关系;理解平年,润年;24小时计时法
2课时
8
小数的含义,小数和分数的关系
2课时
9
小数大小比较;会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
2课时
10
复习
2课时
五、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26次课,52课时)
一、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总复习。
2课时
23
第九单元
总复习
数与计算
2课时
24
空间与图形
2课时
25
统计
2课时
26
全册综合练习
2课时
注:教学计划随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总课时为:164课时。
小学二~三年级数学个性化辅导计划表
学员基本情况
姓名
辅导科目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性格方面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学习态度端正,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心里很有权威性,我们也会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一起探索,并加以正确的指导,一起成长进步。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会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学习观念,教给孩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数的意义,几分之一表示意义;几分之几表示意义
2课时
21
分数的简单计算及简单应用
2课时
22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会用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课时
23
总复习
1、3单元
时分秒;测量
2课时
24
2、4、5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倍的认识
2课时
25
6、7、8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分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会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乘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初步知道分数是平均分的含义,会读、写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些分数的加减法。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三、教学重点
1、除法和混合运算。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年月日;一年十二月;一年四季度;平年,闰年计算
2课时
19
24时计时法;时间单位进率;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课时
20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小数的含义;小数大小比较
2课时
2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课时
22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搭配(二)
搭配分为:按顺序排列和不按顺序组合;最常用的搭配方法定位法
4、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单元
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
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
认识东南西北;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相对的方向;
2课时
2
能确定位置;会看简单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2课时
3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平分的含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笔算除法的顺序
2课时
4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2课时
5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关于0的一些规定;除法的基本规律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