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便舍.船(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不足为.外人道也(wèi)
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遂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2.【新独家原创】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忘路之.远近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B.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C.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D.得其船,便扶向.路
4.【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遂.迷,不复得路
B.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寻.向所志寻.病终
D.便舍.船屋舍.俨然
5.【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复前.行
B.渔人甚异.之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未果.,寻病终
6.【新独家原创】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7.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译文: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地就到头了。
8.【学科素养·思维能力】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C.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美好的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能力提升全练
9.(2023河北定州期中,9—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4分)
【甲】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
①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弓人②,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②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船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③木片逐流下。
深山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搜神后记》,有改动) [注] ①石囷(qūn):圆形石仓。
②伐弓人:砍伐树木做弓背的人。
③斫:砍伐。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Y8203003)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
①黄发垂髫
..
②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③尝.采药至衡山
④深入忘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Y8203002)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②深山有人迹,异之。
译文:
(4)(★★★)【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意思相仿。
(1分)
(5)【新考法·对比阅读】(★★★)【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
寻索,不复知处”。
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分)(Y8203002)
答:
素养探究全练
10.【新考法·专题学习】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专题学习内容:
专题学习任务:
(2)【学科素养·文化自信】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3)【新考法·情境式命题】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
”如果你是陶渊明,你将如何为自己辩护?
答: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B A.舍:shě/shè。
C.要yāo。
D.语yù。
2.B A、C、D三项中的“之”字均为人称代词,B项中的“之”为助词。
3.B B.怡然:高兴的样子。
古今意义相同。
A.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C.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D.向:古义,先前的/今义,引进动作的方向、目标或对象。
4.B B项中的两个“具”都是形容词,详细地。
A.遂:副词,于是、就/副词,竟。
C.寻:动词,寻找/副词,随即,不久。
D.舍:动词,舍掉/名词,房屋。
5.C C项中的“绝境”属于古今异义词。
A.“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B.“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D.“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6.D 该项正确的停顿划分应为“后/遂无问津者”。
7.B “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这一理解有误。
“俨然”,整齐的样子。
这一句正确的理解是“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
8.C 细读课文文本,结合文章写作背景理解后可知,村中人听渔人讲述外面发生的事后,因为外面的人处于战乱频仍的生活之中而叹惋,故C项分析有误。
能力提升全练
9.(1)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①小孩②妻子和儿女③曾经④同“返”,返回
(3)①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②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4)豁然开朗
(5)借助一个真实世界的人——刘子骥对桃花源、石囷的寻之不得,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解析(1)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断句。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句意为: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
“一闭一开”并列结构,应在“开”后停顿;“水深广”为主谓结构,应在“广”后停顿;因此断句为: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解释文言词语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同时要注意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如②句中的“妻子”为古今异义词;④句中的“反”是通假字,同“返”,返回。
(3)翻译文言语句,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重点词: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②句重点词:迹,踪迹;异,对……感到惊异;之,代词,指“深山有人迹”。
(4)【乙】文中的“开明朗然”意为“眼前就明亮起来”;【甲】文中的“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由此可知,【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豁然开朗”意思相仿。
(5)根据【甲】文第⑤段“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可知,刘子骥听说了桃花源的事,高兴地计划要去探访桃花源,但没有实现。
让一个真实世界的人来寻找桃花源,把桃花源放置在一个真实的背景之下,写出了桃花源的不可寻觅,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不存在的;同时,写出了世人对桃花源的向往,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根据【乙】文第①段“欲更寻索,不复知处”可知,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石囷那个地方,结果却再也找不到它在哪里,写出了那个地方的美好与神秘,暗示了那个美好的地方是虚构的,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 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
(他)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
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涧水的南面有两座石仓,一座门关着一座门开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
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树做弓背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
有的人说石仓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
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却不能再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
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便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让这木片漂出来的。
”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
洞穴仅能容一人通过。
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的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素养探究全练
10.(1)(示例1)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及其与陶
渊明的关系。
(示例2)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桃花源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跟桃花源相关的古诗文及地名,探究桃花源这一意象对后世诗文(文化)的影响。
(示例3)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归隐
专题学习任务:了解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研究中国的归隐文化,探究陶渊明对归隐文化的影响。
(示例4)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田园诗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探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特点。
(2)(示例1)南山种豆带月荷锄归
(示例2)东篱赏菊悠然见南山
(3)(要点)①政治黑暗;②寄托理想;③报国无门。
解析(1)本题考查专题学习内容、专题学习任务的设定。
回答此题时,一要仿照格式回答,二要选取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
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除了“酒”之外,还有“菊花”“桃花源”“田园诗”等,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来回答此题。
(2)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材料要求,针对陶渊明与刘禹锡在安贫乐道方面的相似之处,借用陶渊明古诗名句补充即可。
(3)联系作者的经历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思考作答。
本文写于东晋,当时整个社会是黑暗的,作者也无力挽救,只能将理想寄托于桃花源这样一个虚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