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观后感1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讲坛观后感14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1
“马上快小升初了,多看看你哥的历史书,将来对你有好处”这是妈妈在寒假常对我说的话,我的心里万般委屈“妈,我也想看,可看了又记不住”要不是寒假里马老师让我们看百家讲坛,我可能以后就不会喜欢历史。

今天的百家讲坛是说王安石与曾巩。

他们俩是在京城认识的,仔细一谈发现两人还有亲戚关系,并且都很欣赏对方的才华,于是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可以说是颇谙肺腑尽,不闻可否言。

后来王安石考上了学校,曾巩却落榜了,所以两人以信的方式交流。

那为何如此好的兄弟会产生矛盾呢?因为王安石受到了宋神宗的信任,于是提出了“熙宁变法”而曾巩却反对,他们各说各的最后不欢而散,近10年他们没有联系。

10年啊,多么的长久!但后来曾巩的母亲不幸去世了,曾巩本身就有病,再加上母亲去世,病得更重了,所以他就卧床不起了。

王安石日复一日的照顾曾巩,两人之前的不愉快就全部烟消云散了,可曾巩因为病情严重就去世了。

真正的友谊是一个眼神就能看出来,而王安石与曾巩在众人之中结识了,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兜兜转转还是你。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2
老子和庄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很有智慧,就连孔子也曾向他请教。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

老子的人生智慧便是弱者生存,钢亡而弱存。

老子提倡做人要柔一点,弱一点,低调一点,遇事要懂得以柔克刚。

这让我想起了张三丰的太极拳,据说当时张三丰正在树林中练功,看到一只蛇和一只乌龟正在恶斗,便静静的站在一旁仔细的观察起来。

蛇的动作迅速而凌厉,乌龟的动作缓慢而精准,神奇的化解了蛇的进攻,最后居然一口咬住蛇头,赢得了这场恶斗,伫立在一旁观看的张三丰被这出奇制胜,以柔克刚的招式给震撼了,之后由此悟出了“太极”的'概念,以柔克刚,独步天下,傲视群雄。

这和老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太极拳也淋漓尽致的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华,以静制动,以柔克刚。

老子曾问他的弟子们,天下最弱的是什么?弟子们答,是水。

老子又问,那天下最战无不胜的是什么?弟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此时,老子悠然答曰,水能灭火,水滴石穿,则天下至柔即为天下至钢,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无为则无不为。

我不禁愕然,这高深莫测的语言中包含着人世间最真挚的道理,旋即,我恍然大悟。

有时候,退让并不是懦弱,这恰恰是一种人生智慧。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3
我对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电脑上搜关于历史的百家讲坛视频,看到了老师做客百家讲坛讲述专题《两宋风云》之《康王赵构》,听着袁老师精彩的讲述,这段历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使我从中受益匪浅。

《两宋风云》这个专题给我们展现了从北宋靖康之变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禅位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

在此中,一个又一个精彩之幕不断上演。

若将中华5000年的历史比作深蓝色的天空,那么这40多年的历史就是这广阔天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

看完了30集的讲述,不仅让我对宋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宋高宗的朴素节俭,秦桧的富有心计,岳飞的忠心、勇敢,韦贤妃的冰雪聪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和学习的。

两宋风云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划破夜空的一颗明亮的彗星,让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壮,让人惋惜它的匆促。

它虽然是历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好好学习,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4
电视上的《百家讲坛》大家应该都看过吧!它教给我做人的道理,真是我的好老师。

近期的'主题是钱文忠教授讲《弟子规》。

《弟子规》经过钱文
忠教授的剖析讲解,顿时变得浅显易懂,非常精彩。

其中有一期特别让我受益,接下来就让我讲给给你们听吧。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这是《弟子规》里其中的两句。

意思是只要说话,必须要重而且舒缓,不能急也不能咬字不清楚。

钱教授还举了两个例子:裴楷,人称“美男子”,又称“玉人”。

这不光因为他外表美,而且说话字字句句声音洪亮,咬字清楚,所以被称为“玉人”。

侯思正,虽然很有才能,被武则天提拔,但因语速太快,咬字不清,使他没有再得到很好的重用。

这一期的《百家讲坛》给我震撼很大,想想我自己,虽然语速快捷,但有时也吐字不清。

真想不到,语速太快,吐字不清还有那么大的害处呢!以后我一定好好改正。

钱文忠教授教给我的这个做人的道理,我会铭记于心,我要不懈的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百家讲坛观后感篇5
在这个假期里,我在电视这个万千世界里观看到了一个使我受益匪浅的节目——《百家讲坛》。

这个节目是由钱文忠教授主持的,解说了《三字经》中的奥妙。

其中,我观看了第5集,这集是讲孝和悌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们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钱教授说:“百善孝为先,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是人的本分。

”古往今来,都
有很多儿女都很孝顺父母,在这个节目中,钱教授告诉了我们一个感人的`故事:《二十四孝》里的黄香在九岁的时候,就非常孝顺父母了。

在炎炎夏日里,为父亲扇凉枕席;在天寒地冻的时候,黄香躺在父亲的床上为父亲温暖被褥,父亲睡在暖洋洋的床上,小黄香却浑身冷冰冰的,他真懂事啊!
做人除了有孝心之外,还有一样重要的是“友爱兄弟”,《三字经》里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小孔融四岁就学会礼让和孝悌,学会把好的给别人,把坏的给自己,令人动容。

看了这个节目,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孝和悌是永恒的,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它应是人人都具备的东西。

这时,我回想起平时在生活中老和别人斤斤计较,什么事都不让别人,伤了人家的心!从今以后,我要孝顺父母,关爱他人,做个新一代的小黄香!
让我们做个有爱心和孝心的人吧,只要你是一个这样的孝道之人,那么你就会拥有用不尽的财富!另外,要多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那么你一定会懂得很多的人生哲理!百家讲坛观后感篇6
百家讲坛是我少有喜欢看的科教类节目。

遗忘看的那些教育节目都觉得很是乏味、枯燥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百家讲坛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比如今天看的这期节目,我就受
益匪浅。

看于丹的心得.很受启发.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最缺的便是人才。

这是为什么?就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些许偏差,应早些意识到这个问题。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7 百家讲坛是我少有喜欢看的科教类节目。

遗忘看的那些教育
节目都觉得很是乏味、枯燥总觉得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但是百家讲坛给我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比如今天看的这期节目,我就受益匪浅。

看于丹的心得。

很受启发。

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

她说。

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

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

最后一只羊赶上了。

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

而现实中。

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

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

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

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

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

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

其实你看一看。

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

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

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

相反。

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

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

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

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

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

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

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够自主学习。

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中国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但最缺的便是人才。

这是为什么?就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了
些许偏差,应早些意识到这个问题。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8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

异常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

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终一只羊就好了。

最终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

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我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

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教师下多大的功夫。

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忙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我们仅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

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终的羊一样,仅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

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

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

要让他们有必须的学习方法。

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给予必须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

有时间会常看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9
今日,我看了赵玉平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
理”的(1、2、3)篇,受益无穷。

在那里,我认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仔细认真地思考,镇定无比。

对待领导,谦虚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认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此刻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此刻顶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会用兵,并且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喻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可是了:冷月狼。

并且,在百家讲坛里,我明白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转弯!能够人往前走,头往后看。

我还明白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杀人!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可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经常梦见我在梦里杀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他杀的人,还一向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我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办法,他会梦中杀人。

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近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

百家讲坛里讲的都十分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百家讲坛观后感篇10
看于丹的《庄子》心得,很受启发。

特别是其中的一个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让我感触很大。

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

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

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有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了。

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学生,其实你看一看,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其实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需要老师下多大的功夫。

相反,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那么我们一个班的成绩也就会好了。

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就像是那只最后的羊一样,只有抓好他们的`成绩才是最主要的。

当然任何的比喻都有其不恰当性。

我们对于学习一帆风顺的学生还要有更高一层的要求。

要让他们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能够自主学习,老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就好了。

这一次的《百家讲坛》让我有了很大的感悟。

《百家讲坛》是个好栏目。

有时间会常看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11
今天中午,我继续收看了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这次主要讲了关于饮食方面的礼节。

在饮食方面,不能挑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时常做不到的。

遇到好吃的食物,总会不停地吃,对不喜欢吃的食物从来不吃一口。

这样不仅不会营养均衡,在和别人吃饭的时候,也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我们平时总是只吃自己喜欢吃的,别人对你的印象自然也很差的。

我们看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不要暴食暴饮。

在饮酒方面,我们不能饮酒,而有些家长却十分喜欢饮酒,我们要经常提醒家长。

钱文忠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吃相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人叫郑浣,已经当了官,他是一个非常看重吃相的人。

有一天,他的远方孙子要看他,这个孙子是农间种地的,并没有见过面,也不懂礼节,衣服很破。

郑浣没有嘲笑他,问他想做什么?孙子说他想当县尉。

郑浣便想去找相关的`人说一说,并在晚上让他和他一块儿吃饭。

那天吃的是蒸饼,他发现孙子只掏里边的瓤吃,第二天便把他送走了。

试想,如果给我们一个蒸饼,相信我们也会吃只瓤,对外面的饼皮视而不见。

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小细节,使本来对孙子印象很好的郑浣,对孙子的印象一下子差到极点。

看完这期节目,我发现在饮食这么一个小的细节中,我还有很多礼节没有做到。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12
每天早上起床就是看《百家讲坛》,今天听的是喻大华教授评说《嘉庆王朝(五)——洪亮吉大案》当把洪亮吉流放新疆后,地方上发生了一场罕见大旱,先是老百姓拜神祈雨,后来各级官员向天求雨,大到极致的官员也没有用,无奈皇上只好亲自向天祈雨还是没用。

实在没有办法,想到了大赦天下,仍然仍然是滴雨不下。

于是嘉庆想到了洪亮吉,在他亲自含泪写完诏书(相当于自我检讨,嘉庆觉得委屈所以流泪)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这是迷信吗?应该说不是,因为从老百姓到当官的祈雨应该是过了很久的.时间,从时间上来说,也许本来就是到了该降雨的时候,再者嘉庆本身就有点心虚,如果说他对洪亮吉不是心存不安,他不会觉得自己应该受到惩罚,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自我检讨非常不容易,在他内心深处其实早就知道自己错了,只是一直不愿意承认,直到这场大旱让他把这份内疚显露无遗。

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牵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也会让自己倍受折磨,当自己无法逾越自己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恐惧,于是就会用一些行为救赎自己。

于是人的信仰便产生了,不断的用一些行为来救赎,只求自己问心无愧。

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了这种种的自我约束,内心没有一种道德的天平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全靠着所谓的法律法规来制
约,约称“树无皮则无命,人无脸则无敌”,那么,后果无法想象,而一个人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活着还有意义吗?百家讲坛观后感篇13
所谓天地人者,即三才者也,这是《三字经》中的说法,“才”一字既写出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又表达了人类对于自身能力的期望。

这句话贯彻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所遵循的既要向自然学习,也坚定不移地相信人定胜天的思维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在她对于论语的解读中说到要讲究天人合一,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世界太大了。

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的确,从人类的起源开始,我们就通过不断地向大自然和其他生物学习,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打火机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如今文化科技的高度繁荣发达……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我们人类不断的学习,实践,探索,总结,改进的成果吗?
我们今天的学生就好比站在中华民族这个五千岁的巨人肩上,我们更应该循着先人的足迹,不断前进。

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孔子说人要“恕”,但是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们,却完全没有恕的概念,只一味的知道惟我独尊。

当然我身上也有诸如此类的各种毛病,所以我们更应向天地学习那种包容万物的浩然之气。

所谓
有容乃大,就是这种境界。

天地人之道,说白了就是为人处事之道,人与自然之道,作为新生代的人,完美的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在这个社会上的立足之本。

百家讲坛观后感篇14
经常看《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启发了我们的心灵,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桥梁……它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让我们了解了我国5000年的历史,了解了古代伟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讲坛我明白了不少,本以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真正的三国,因为《三国演义》把东汉末年的战事夸张的淋漓尽致,自从听了易中天教授品论《三国演义》后才明白真正的三国并不是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少了几分精彩,多了几分阴险。

《三国演义》里把诸葛亮说成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智多星,关羽、马超等一帮文武双全的`大将成了诸葛亮手中的一线木偶,只需在危急时刻打开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锦囊,依计行事,就能够安然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把那些文武双全的文臣武将贬得是一文不值。

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把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展此刻我们眼前,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政治家。

火烧博望,火烧新
野……
我觉得《百家讲坛》除了《易中天品三国》,还有更加精彩的评述,比如说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王立群的《品汉代风云人物》……这些都是大师级人物在百家讲坛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有自己的观点来证实真正的历史。

我渐渐喜欢上了历史,所以我就要尽量多看历史节目,来丰富我的历史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