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3单元试题及答案《统计》试卷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过关卷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座号: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

1.早晨当你背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 )
A.西B。

北C。


2.一个四位数除以6的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位数。

A.两B.四C。


3.三年级(1)班抽㈩㈨名同学测试体重,他们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他们的总体重量是( ) 千克。

A.350 B.400 C.450
4.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二、填数,使等式成立。

1.67+□=340 2.□—67=450 3.240÷□=8
4.□×4=420 5.267—□=52 6.□÷9=48 (3)
三、填空。

1.一次体育达标测试的成绩如下:
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优
优优优优优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良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待达标

优良达标待达标
()人()人()人()人
(2)完成统计图。

(3)优的人数比良的人数多( )人。

(4)良以下的有( )人。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0,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丙数是( )。

3.除数:( )÷( )
4.商×除数+余数:( )
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3000÷5的结果末尾有3个0。

( )
2.18,19,20,21,2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20。

( )
3.在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
五、应用题。

1.妈妈买一件衣服花了132元,是买一条裤子的2倍,妈妈买这套衣服共花多少元?
2.三年级组有六位老师,他们的年龄分别是28岁、33岁、36岁、40岁、25岁、24岁,这六位老师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游戏题)两个好朋友比赛钓鱼,想请聪明的你来做裁判,用线连一连它们分别钓了几条鱼?
2.(情景题)同学们为希望工程捐款,每400元可以救助一名失学儿童,4个班一共救助了2名儿童,平均每个班捐款多少元?
3.(调查题)根据调查情况完成统计。

时间1月2月3月4月月平均
用电/千瓦时100 120 114 150
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答案: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与基本能力巩固提高
一、1.A 提示:早晨太阳在东面,背对东,面向的应是东的对面。

2.A 提示:最大的四位数9999÷6=1666 (3)
最小的四位数1000÷6=166……4所以不可能出现两位数。

3.C 提示:总重=平均体重×人数 4.B
二、1.273 2.517 3.30 4.105 5.215 6. 435
三、
(3)15 (4)16 (5)41
2.30 提示:三个数之和:20×3=60;甲、乙之和:15×2=30;60—30=30——丙 3.破除数商 4.被除数
四、1.×
2.√提示:奇数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就是数列的正中间那个数。

3.√
五、1.132÷2=66(元) 66+132=198(元)
2.28+33+36+40+25+24=186(岁)
186÷6=31(岁)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
1.小熊3条,小猫5条。

小猫小熊两人共钓平均每人
2.400×2=800(元) 800÷4=200(元)
3.100+120+114+150=484(千瓦时) 484÷4=121(千瓦时)
第二课时
(三)学习第九自然段
①朗读。

思考:困扰着父亲的“道德难题”终于解开了,父亲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②再次讨论,领悟父亲的高尚人格。

a.朗读思考:同学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到这里,我也被搞得“迷惑不解”了,父亲是靠什么解开了这个“道德难题”的呢?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b.引导学生看投影朗读,从“诚实,有信用”中来归纳“诚信”一词。

(学生上黑板完成板书:诚信)
c.同学们,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诚信”在人们的商业交往及生活交往中尤为重要。

让我们记住父亲的言传身教吧!请大家再读这句话: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想象拓展
①学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注意到,文中妈妈说话了,我也说话了,惟有这位风格高尚的父亲在整篇课文中没说一句话,多么遗憾呀!我们能否在文中某个地方补出
父亲可能说的话。

②同学们。

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请写出来。

●学习最后一段
①齐读最后一段。

(虽然文中的“我”当时不理解父母的所为,但成年以后看法变了,请齐读最后一段)
②齐读中心句。

(投影)
●总结拓展
①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②把自己口述的“收获与体会”,略做修改写下来,也让自己的体会形成一句“名言”,并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

如: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富有,更需要精神的的富有
6* 万年牢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8 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
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二、.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三.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四.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