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河北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数量最多,原因是河北省( D ) A.工业企业数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低 C.环保要求最严格
D.重工业比重较高
【解析】 河北省是工业大省,省内工业企业数量多,且资源型工业比重高,造成的环 境问题严重,因此关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数量最多,D正确,A错误;产业转型升 级政策主要是针对传统工业,而非农业,B错误;北京、天津的环保要求较河北省更加严 格,C错误。故选D。
马上拓展 深圳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作
用:使深圳由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业到形成四 大支柱产业,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深圳也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有利于深圳增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强产 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活力。
(2024河南焦作期末)京津冀地区传统工业发展时间早、产业规模大。传统产业转 型升级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产业政策对引导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下图示意中央及部委和京津冀部分地区出台的有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数量 分布。据此完成5—7题。
能力觉醒
(2024河北唐山期中)经国家批准,2015年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
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该区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集聚,成为我国南方
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截至2023年5月28日,贵阳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全球大数据
主题博览会。下表示意贵阳市产业结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7.
[大招12]河北省各市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A )
A.唐山市应重点促进重化工业升级
B.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C.邯郸市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D.邢台市应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
【解析】 大招12 五大动作,全方位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三、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四、技——进行技术升级与创新
唐山市是我国的重工业城市,促进其重化工业升级势在必行,A正确;钢铁工业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和废气较多,石家庄市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错误;邯郸市科技实力 不如石家庄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短缺,C错误;河北省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农业 应以种植业为主,D错误。故选A。
图1
图2
(1) 指出长三角城市群选择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处。(6分)
【答案】 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2分)有助
于提高产业竞争力;(2分)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2分)
【解析】 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其中高科技产业占比较大,产业融
合发展能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产业融合之后,
长三角地区产业整合度更高,对应的产业竞争力会有所提升;产业融合有助于长三角各
城市之间加强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2)
分析宁波将上海作为产业融合目标城市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 上海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辐射带动作用强;(2分)上海距宁波较近,交
读表可知,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比重下降,其产值不一定下降,A错误;第二产业比重
下降,但“2015年贵阳市、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至2018年,
该区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集聚,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随着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产业生产效率可能提高,B错误;第三产业在2020年比重为59.9%,
D.城乡融合加速
2.中国应避免“过早去工业化”,其原因是( D )
①没有工业就没有第三产业
②工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中国尚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
④中国目前担任着“世界工厂”的角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不是没有工业就没有第三产业,①错误;工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过早去工业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②正确;中国还未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 若“过早去工业化”,中国目前的工业找不到合适的转移地,③④正确。所以选D。 马上拓展
步骤三、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 全球大数据主题博览会的举办,有利于促进贵阳市与大数据相关的服务性行业的发展, 贵阳市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上升,第二产业趋于下降或保持稳定,A错误。全球大数据主 题博览会的举办使贵阳市的知名度提高,与大数据相关的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的 辐射带动作用增强,B正确。市中心地租昂贵,并不会促使人口向市中心迁移,C错误。 随着全球大数据主题博览会的举办,贵阳市的知名度提高,城市环境得到更多关注,其 环境质量会得到提高,不会降低,D错误。
具备优势,A、B、D错误。贵阳市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有利于大数据中心对能源的
需求,C正确。
3.[大招13]随着全球大数据主题博览会的举办,推测贵阳市( B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B.城市辐射作用增强 C.人口向市中心迁移 D.城市环境质量降低 【解析】 大招13 归属、特征和变化,三步骤厘清产业结构的判读
(2024山西太原尖草坪一中月考)深圳
市是全国产业发展的高地之一,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升级,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
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四大支柱产
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如图为深圳市2018—
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统计图。据此完
成3—4题。 3.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是( D )
A.文化创意产业
通便利,联系较密切;(2分)宁波多制造业,上海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互
补性强。(2分)
【解析】 主要分析上海的产业、经济优势。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长三角
最大的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辐射带动作用强;上海距宁波地理位置较近,交
通便利,两地经济联系较密切;产业融合需要优势互补,宁波多制造业,劳动力丰富,
B.金融业
C.现代物流业
D.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 根据深圳市2018—2020年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统计图可知,高新技术产业的
增加值最多,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差异不大,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最少,说明深
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比最高的是高新技术产业,D正确。
4.[大招12]深圳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表 现是( D ) ①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高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占优势 ③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④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素养觉醒
(2024安徽安庆调研,18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
逐步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发展过程。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分工逐步细化,产 业融合成为最主要的区域产业合作方式。上海第三产业发达,高校众多;宁波是重要的 港口城市,距上海直线距离约150 km,乘高铁到上海需要2个多小时(经过杭州)、乘 车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上海需要约3小时。2019年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宁波积 极推进与上海的产业融合。受自身禀赋条件、区域间协作程度及其他城市竞争的影响, 目前宁波与上海的产业融合发展进入瓶颈期。图1示意长三角部分城市分布,图2示意长 三角区域内城市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占比最大,其产值最高,C正确;2010—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第一、二产业比重
下降,产业结构趋于协调,D错误。
2.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贵阳市建成我国大数据中心的突出优势是( C )
A.科学技术
B.消费市场
C.自然资源
D.交通运输
【解析】 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贵阳市在科学技术、消费市场、交通运输等方面并不
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去工业化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在 日本和欧盟国家也相继出现。去工业化现象不仅仅涉及制造业就业人数比重的下降,还 涉及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变化。
通常将去工业化与产业空心化联系起来,去工业化就是“离制造业化”,会削弱产业 国际竞争力,进而波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造成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和经济虚拟化,引发增 长停滞、失业上升和贫困增加等长期经济问题。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1课时 地区产业结构及升级
角度 地区产业结构及升级
题型觉醒
(2024河北邢台模拟)“过早去工业化”是指在人均收入水平低、没有完成工业化并
实现现代化的情形下出现的去工业化现象。2020年,我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占比
的土地租金一直较高,④错误。20世纪70年代,
上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②③正确。D正确。
2.[大招13]据图可知,目前( D ) A.集成电路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B.生物医药产业增幅最大 C.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前景最好 D.工业增加值以三大先导产业为主
5.[大招12]京津冀地区促进产业升级的政 策导向主要为( A ) A.绿色发展方向 B.高端畜牧业方向 C.现代农业方向 D.打造全国能源供给中心
【解析】 大招12 五大动作,全方位优化 地区产业结构
四、技——进行技术升级与创 新 由材料可知,京津冀地区传统工业发展时 间长、产业规模大,但由于设备落后,资 源利用率低,环境问题突出,因此促进当地产业升级的政策导向主要是 提高技术水平, 促进工业生产向绿色生产发展,减轻环境污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产品的科技含 量),A正确;高端畜牧业方向、现代农业方向、打造全国能源供给中心不是当地产业升 级的主要政策导向,B、C、D错误。故选A。
36.8%,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1.2%,“过早去工业化”特征较为显著,同时出现了工业
结构越高端、人口流出越多,而服务业占比提升越快、人口流出越少的现象。据此完成
1—2题。
1.“过早去工业化”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西部地区( C ) A.城镇化进程加快 B.老龄化程度加剧 C.人口外流加剧 【解析】
上海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互补性强。
(3) [大招12]请为宁波进一步提高与上海的产业融合水平提出可行性措施。(6分) 【答案】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2分)加 大人才、资金引进,提高技术水平等,提高承接或匹配上海产业发展的能力;(2分)完善 区域间协作制度,满足产业融合的需求等。(2分) 【解析】 两地之间的经贸往来以交通为基础,这需要完善两地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 网络,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流动;积极发挥上海大都市辐射带动功能,加 强上海市的人才、资金引进,提高技术水平等,提高宁波承接或匹配上海产业发展的能 力;两地政府应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完善区域间协作制度,满足产业融合的需求。
【解析】 大招12 五大动作,全方位优化地 区产业结构
三、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不符合深圳市产业结构 发展方向,深圳市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比小, ①错误;由材料可知,深圳市技术密集型产 业占优势,②错误;金融业、现代物流业、 文化创意产业均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③正确;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中,占 比最高的是高新技术产业,说明以高新技术产11—2021年上海市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
价值)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
业规模。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70年代,上海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的主
要优势有( D )
①原材料
②劳动力
③消费市场
④土地租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上海的原材料较为短缺,①错误。上海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0年
5.1
40.7
54.2
2020年
4.1
36
59.9
1.[大招13]2010—2020年,贵阳市( C )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第二产业生产效率降低
C.第三产业产值最高
D.产业结构极不协调
【解析】 大招13 归属、特征和变化,三步骤厘清产业结构的判读 步骤二、描述产业占比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人教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第2课时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角度 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题型觉醒
20世纪70年代,上海成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2020年以来,上海着力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
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