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导学案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导学案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编写人:王家涛审核人:张秀国
【自主学习案】
一、高考导航
1.高考考点(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高频考点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特点。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二、考点梳理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
1.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4.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
【知识拓展】
比较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
【典例1】(2015安徽文综)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问法于民、立法为民,既要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广泛民主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③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④公民要积极依法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1.我国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特别提醒】
权利与自由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和自由。
世界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自由与法律是统一的。
【典例2】(2014重庆文综)“坝坝舞”作为大众健身活动,已成为重庆的一大特色,但也因其扰民引起极大争议。
甲同学家楼下广场“坝坝舞”音乐声音太大,影响了家人日常休息。
对此,甲同学应该()
A.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号召网友抵制“坝坝舞”
B.向“天天630”节目投诉,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C.组织附近居民到政府抗议,要求取缔“坝坝舞”
D.向政府机关反映,要求解决“坝坝舞”扰民问题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默写)
【特别提醒】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二是指机会均等,不是指享有同样的权利,因为每个公民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不同。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也是司法机关司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某些权利方面也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不能表述为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典例3】(2015天津文综)《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这意味着 ( )
①法律要代表公民的意志②法律要造福人民和依靠人民
③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④公民要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知识拓展】
关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常见误区
【课堂探究案】
一、易混易错
1.公民与人民的区别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就是人民民主的特点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4.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二、体验高考,明确考向
1.(2016·天津文综)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互联网的良好秩序是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而后该草案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这表明()
A.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是统一的 B.政府决策能够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公民通过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2.(2013·广东文综)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B.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载体 D.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
3.(2013福建文综)截至2012年,福建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省定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1800元。
上述改善民生的做法,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 ( )
A政治保障 B.物质保障 C.法律保障 D.制度保障
4.(2012·福建文综)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
这一规定 ( )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5.(2015·浙江文综)从2014年10月1日起,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传统养老制度把城镇从业人员分为二三六九等的不合理做法。
这说明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②改革有助于保障广大人民的经济权益
③公民的任何权利都应当受到国家保护④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民主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6全国卷三)某省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单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该省各级政府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职权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对于社会反映强烈的权力事项,通过座谈会、论证会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
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
①是对公民政治参与权利的尊重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
③是履行政府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④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3·课标全国I)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改通过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指纹信息,同时加大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惩罚力度。
身份证法的这些修改 ( )
①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②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③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④是坚持依法行政的必要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5全国卷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
①明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以下行使这一权利的是()。
A.团员选举团支部书记
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
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
1O.【2015重庆文综】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
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12分)
11.【2014·浙江文综,40(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
2013年末以来,浙江全面展开“五水共治”。
材料二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重大战略决策后,各级政府按照“十百千万治水大行动”的要求,投入人力物力展开了“五水共治”攻坚战。
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纷纷献计献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
材料三从再生造纸起家的B集团,遵循国家产业导向,把发展战略重心放到污水污泥处理及相关产业上,十年来投入10多亿资金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工艺技术和配套设备,破解了污泥干化处置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实现了华丽转身。
如今,B集团不仅经济效益良好,而且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得到社会认可。
面对浙江经济和治水现状,根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阐述公民在“五水共治”中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12分)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答案
【典例】1.C 2.D 3.D
一、易混易错
1.公民与人民的区别:A.范畴不同:公民是与外国人相对应的法律概念,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
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B.范围不同:我国公民范围比人民范围更广一些。
2.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就是人民民主的特点(错)
更正: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错)
更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主体不是全体公民,未满18周岁的公民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权利与权力的区别:(1)性质不同。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权力与服从相对应而存在。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法律规定的人们的权利和利益,即维护自身拥有的合法之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2)主体不同。
一般来说,国家、社会管理者行使的是权力,公民个人、被管理者拥有的是权利
二、体验高考
1—5 CBBCA 6—9BCDD
10. 公民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面对外敌入侵,公民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强大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国家具有保障公民权益的职责。
国家维护公民生命、自由等权利,为公民生活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1.“五水共治”是民生大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因此,每个公民都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积极行使知情、表达和监督等权利,自觉履行生态保护义务。
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
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像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的企业家、学者、居民、志愿者那样,积极献计献策,以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