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DPN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ournai of Qiannan MePicai Collepp for Nationalitigs
2020年09月Sep,2020
的合成和分泌,具有诱导月经和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可以代替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的活性,缓解出血症状。
妈富隆作为一种新型的雌孕激素复合剂,可以促进子宫内膜由增殖期向分泌期转变,从而抑制黄体生成激素和雄激素的分泌与产生,恢复月经周期性,止血效果显著。
本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和妈富隆联合应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2%,高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67.2%的总有效率,可见二者联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联合使用后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显著低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的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表明二者联合可以显著控制出血时间,显示出强大的止血效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二者联合治疗与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均显示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在治疗结束后已经消失,安全性较高,对患者身体未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联合使用米非司酮和妈富隆,可以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快速止血,缩短止血时间,确保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邢志蕊•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E0浓度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8O(25):14-15.
[2]胡彦,李岚,黄文珍,等9妈富隆联合金刚藤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207,54(0):270-275.
[]张凤琳.米非司酮联合妈富隆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河南医学研究,2017,25(9):1635-1634•[]倪娜,长安红,凌玲9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子宫内膜、血清激素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210,35
(37):37-39.
[]赵文巧.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对照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218,88(70):94-959
收稿日期:2220-20-07责任编辑:雷长国
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DPN的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吴长学
(固始县人民医院,河南固始495202)
【摘要】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两组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ey)的水平,血清中人白细胞介素1(IC-1、人白细胞介素7((C-7)及人肿瘤坏死因子a(TNF -a),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结果:治疗过程中,甲钴胺组患者有)例发生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依帕司他组患者有)例发生皮肤瘙痒皮肤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依帕司他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钴胺治疗组;两组患者Hey水平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依帕司他组较甲钴胺组Hey水平下降更明显,但未能恢复到正常人的Hey水平;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C-1IC-6、TNF-a的水平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依帕司他较甲钴胺组血清中炎症因子均下降更明显,但还未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炎症因子水平;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依帕司他较甲钴胺治相比,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加,但还未能恢复到正常人的神经传导速度。
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且依帕司他疗效更佳。
【关键词】依帕司他;甲钴胺;2型糖尿;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R53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20)03-013-04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加,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与心血管 疾病及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⑴。
T2DM主要特点为高血糖和代谢紊乱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常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造成患者反复住院,给患者带来身
作者简介:吴长学(173-),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与神经內科工作及研究
—193—
体的伤害及相应医疗费用的增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变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用的治疗包括抗氧化应激和改善微循环等,依帕司他作为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羧甲基赖氨酸产物达到治疗目的,而甲钻胺是改善神经传导的治疗药物[]。
本文通过对比依帕司他与甲钻胺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目的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8研究方法
8.2一般资料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法均分成依帕司他组和甲钻胺组,每组20例。
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依帕司他和甲钻胺治疗。
依帕司他组男5例,女9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54. 3±5.7)岁。
甲钻胺组男14例,女9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35i7±6.2)岁。
正常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群20例)男14例,女14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34.7±5.3)岁。
各组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8.2.2纳入标准⑷空腹血糖(FPG)>126mg/Ul (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00 mg/Ui(18.2mmol/L),或随机血糖>200mg/Ui(18.2 mmol/L),且餐后2h血糖<148mg/Ui(7.3mmol/L);8.2.7排除标准〔5](8)有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2)有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病;
(3)有肝肾功能衰竭史;(4)正在服用洋地黄类等药物者。
8.2.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保持各自固定的总热卡摄入量和蛋白质恒定的糖尿病饮食,均在进行常规运动治疗及原有的药物治疗基础上,依帕司他组给予依帕司他52 mg;甲钻胺组给予甲钻胺0.5mg,po,PU。
依帕司他(扬子江药业公司,批号:15072702);甲钻胺(日本卫材公司,国药准字H22034816)。
8.2.4主要器材ELISA试剂盒(上海乔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QY-ZR0562);20h全导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系统(康拓希恩国际贸易(北京)有限公司,货号:0845966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思科诺思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货号:Catalyst 0/0806);全自动酶标仪(北京安麦格贸易有限公司,货号:26262002)。
8.7检测指标
8.7.2患者治疗过程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依帕司他组及甲钻胺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胃肠道不适反应:有无发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食欲不振等;皮肤过敏反应:有无红斑、皮疹、皮肤瘙痒等。
8.9.9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判定。
疗效判断标准[5]如下,(8)显效:麻木、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膝跟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NCV恢复正常或较前增加$5m-;
(2)有效:麻木、疼痛等症状改善,膝跟腱反射好转, NCV较前增加<5.0m/e;(3)无效:麻木、疼痛等症状、膝跟腱反射和肌电图无任何变化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8.9.3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禁食8h,次日清晨采集血液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ey)。
正常组相同条件下进行采血测定。
8.9.4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8、IC-6与TNF-a的检测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人白细胞介素8(I-8)、人白细胞介素6((C-6)及人肿瘤坏死因子a(TNF-a)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
8.3统计学方法以SPSS22.0为统计学工具,又对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G±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分别用t和;22进行检验,P<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过程中,甲钻胺组患者有8例发生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依帕司他组患者有8例发生皮肤瘙痒皮肤过敏反应,但患者未停药,2i 后不适症状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8/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情况。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8。
表8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分组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n比例(%)n比例(%)n比例(%)n比例(%)依帕司他组2042063080508050*甲钻胺组202804208470630注:与甲钻胺组比较*P<2.95
2.3患者治疗前后Hey浓度的比较两组患者Hey水平治疗后均有所降低,见表2。
——190——
2020 年 09 月
Jokrual
of Qiannan MeJical Collepe £0
Natiokalitiec
Sep. 2020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4P<5■ 25;与依帕司他组比较,b P<5.25;与正常组比较/P<5. 25
表2患者治疗前后Hey 的浓度比较(士s, pno/L )
分组
H c -水平
治疗前治疗后
依帕司他组31. 9 ±13. 201.9±8. 2ac
甲钻胺组30. 7 ±11. 2
07. 7±11.9ec
正常组
—
14. 1 ±1.2
2.0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5、IL-6、TNF - a 浓度 -5、IL-6、TNF - a 的水平治疗后均有所降低,差异有
情况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5、IL-6、TNF-a 的水平(士s, n/L )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4P<5■ 25;与依帕司他组比较,b P<5.25;与正常组比较/P<5. 25
分组
LL-5
LL-8TNF-a 依帕司他组治疗前
5. 2 ±1.0 5.4 ±1. 0
923±223治疗后
4. 8 ±2. 8 ac
3. 3±1.8ac 8. 5 ±1.4ac
甲钻胺组
治疗前
5. 2 ±1.8 5. 8 ±15 5. 9 ±1.8治疗后
4. 7±1.2lc 4. 0±1.8lc
5. 0±1.0lc
正常组
— 4. 3 ±1. 8a
3.9±1.8c
5. 1 ±2. 57c
2.5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治疗3个月后,表4。
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见
表4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比较(士 s m/s )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 )
分组tL
中神经
尺神经胫神经
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
依帕司他组
治疗前38. 25 ± 2. 8938. 20 ±5. 7037. 2 ±1.0134. 01 ±2. 95
34. 11 ±1.2734. 85 ±1. 15
治疗后
40.31 ±2. 88ac
44. 57 ±2. 80cc 43. 55 ±1.03cc 39.47 ±1. 77cc 39. 27 ±7. 08cc
39. 90 ±4. 25cc 甲钻胺组
治疗前
37. 14 ± 2. 9938. 92 ±1.68
38. 10 ±5. 2735. 58 ±1.49
34. 74 ±5. 99
35. 17 ±2. 87
治疗后
39. 07 ±1.77aac 41.92±1.41P c 41. 04 ±2. 83P c
37. 89 ±0. 11lc 38.81 ±0. 84lc 77. 21 ±8.46nc 正常组
—45. 74 ±1.44c
47. 50 ±1. 17c
47. 27 ±2. 99c
40. 88 ±0. 79c
41. 88 ±0. 81c
41. 27 ±7. 28c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4P<5■ 25;与依帕司他组比较,b P<5.25;与正常组比较/P<5. 253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依帕司他与甲钻胺对于2型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均有效,且依帕司他较甲钻胺效
果更佳。
依帕司他与甲钻胺对于2型糖尿患者治疗3个月 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5、IL-6、TNF-a 的 水平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依帕司他治疗后与甲钻胺治 疗相比较,血清中炎症因子均下降更明显,但还未能恢 复到正常人的炎症因子水平。
说明依帕司他与甲钻胺均
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有所改善。
研究所选指标Hey 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可间
接反映血浆中胰岛素的水平,用于推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 病情―2。
MNCV 和SNCV 两指标,因与糖尿病的持续时 间和总体血糖水平正相关⑷,通过评估依帕司他与甲钻
胺对其的影响,能够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活 性及其平衡协调的关系,达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
均能降低Hey 水平,减轻病情;两组MNCV 和SNCV 均 较治疗前降低,且依帕司他组更显著,说明其对改善自 主神经功能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Chevalier NFepichel P. Enkocuke disruptors : 26^ players in the
pathophysN// of type 0 diabetes] J]. Diabetes Metaa ,2218 ,41
(0) :127 —115.
[0] Freeman R. Diabetic autonomic keuropathy[ J]. Handb Clin Neu-
rol,2210,222 :79 -79.
[2 ] Foraec J M , Cooper M E. Mechanisms of diabetic comp/caPoks
[J]. Phy0K Rev,2218,22(1) :137 -884
— 595—
[4]Arezzo J C.New/evelopments a the/ia/nosis of/iabetic neu-
npathy[J].Am J MeP2999,877(2B):9S-16S.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229,07
(3):933-642.
[6]D o U/s S.The How-To for Type0:A c Overview of Dia/nosis and
Manasemept of Type0Diabetes Mellitus[J].Nun CIC Novi Am,20O7,5O(4):513-520.
[]黄莹•探讨多种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在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中国疗养医学,2216,25(7):69-
6839
[]杨毅,李蓬秋,鲜杨,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分析[J]西南军医,2217,00(3):200
-2249
[9]Li G,Suu C,Wang Y,ei al.A cimical an/keunpathcOopicai
stuuy of Chinese panents w/U/iabetic peVpheral keunpathy[J]
9PL o U O cv,2214,9(3):e907729
收稿日期:2017-10-1责任编辑:雷长国
孕晚期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魏华平
(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石门916302)
【摘要】目的:探究孕晚期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9例。
对参照组产妇施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孕晚期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并发症与情绪状态等情况。
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乳房护理相关知识认知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而乳房并发症率和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显著性差异(P<4.05)。
结论:施行孕晚期乳房护理对提升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降低乳房并发症、改善产妇情绪状态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孕晚期;乳房护理;母乳喂养;并发症;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R474.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20)03-0176-03
母乳喂养对保障新生儿生长发育、增强新生儿抵抗力及免疫力有积极意义。
但行母乳喂养时,因产妇缺乏正确母乳喂养知识或错误乳房护理,产妇会出现乳头皴裂等不良情况,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率。
目前,通过对产妇产后乳房护理知识宣教及乳房护理,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率,预防乳房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报道较多〔一3,而孕晚期乳房护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报道较少[]。
为进一步明确孕晚期乳房护理的临床价值,积累科学资料,本研究就此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0资料和方法
0.9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1月收治的1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2)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于本院行产检、分娩;(4)均为初产妇。
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障碍、精神疾病;(2)存在习惯性流产或严重产科并发症;(3)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妊娠合并症;(4)智力障碍或沟通障碍;()因其他原因无法母乳喂养。
将12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
参照组年龄00~37岁,平均(2&93±2.07)岁;孕周37-42周,平均(37.90±0.05)周;体重66 ~79kg,平均(70.37±0.93)kg;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1例,高中以上39例;自然分娩38例,阴道助产1例,剖宫产10例。
研究组年龄22-36岁,平均(2977±0.O))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6±303)周;体重64~78kg,平均(77.30±0.10)kg;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22例,高中以上38例;自然分娩39例,阴道助产3例,剖宫产9例。
两组产妇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有可比性。
0.2方法参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即产前指导产妇定期体检,产后指导其母乳喂养、乳房清洁及常见乳房并发症处理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开展孕晚期乳房护理,主要内容为:(1)早期宣教。
自产妇孕28周起,每次来院产检时,对其开展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并侧重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如母乳喂养的优势、妊娠期乳房变化、产后母乳喂养对体形恢复的影响、产后婴儿吮吸对促进
作者简介:魏华平(178-),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研究—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