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0‘''''“”@RG
新疆开发史稿》
*
DZ.<9+23\;‘,890*)f ZDZ g mC,>H J/,”"N.,a!+™$@ "N,A N* +9H,7”Z J/X
离旅行的困难,当时贸易的规模与“大航海时代”来临后世界逐步进入经济v\,R\1rF*I!!DZ.g&~?
大陆经济的关系,尤其是贸易规模及其影响程度,这些还都是有待探讨的问题。
今天的新疆地区,也就是古代的西域,地处欧亚大陆中部,位于东西南北交通的枢纽地带,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维系都居功至伟
*同时也拜丝绸之
路的恩惠,当地创造出了古代西域文明*因此,要探讨丝绸之路贸易对欧亚大陆经济的影响,西域自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地区*
(的&丝绸之与西经%%%世疆开'2)$2((#12中)—*o‘,)$89G*疆经开的同时,$西经与丝绸之之的关系*有关(西”和(丝绸之”的89,2(世[2$是2个热点。
键入“丝绸之路”或“西域”这样的关键词,随即可现的研究论著大概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也不为过*毋庸讳言的是,这些研究论著,水平参差不齐。
就殷晴先生此书涉及的“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这一重要而基础的课题,国内外都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值得关注*日本学者!一雄20世#("8(代的系研究&丝绸之l贸的"'&丝绸之与
商贸易》《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们一以利益分配为中心》《丝绸之路的国际贸易一队商贸易》等较早对丝绸之路贸易的性质及特征和商人的组织形*(&
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一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式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①虽然他所利用的多系伊斯兰时代之后的史料!
89Q fm Nw~,N*/t‘M"=院经济的问题,分别是《寺院经济在高昌社会中的地位》和&七世纪前后
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一高昌寺院经济管窥》。
②两文用细致的数据
计算和分析揭示了高昌国的一些寺院扩大再生产,进而可为丝路商旅提供
商品粮的历史事实。
就丝绸之路贸易与绿洲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绿洲
社会经济性质的问题,日本学界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了“丝绸之路
*③此外,荒川正晴的《绿洲国家与队商贸易》也史观论争”,并延续至今
是与此直接相关的研究
*④尽管有以上论著,但全面深入地探讨古代新疆
的经济发展历程并同时观照其与丝绸之路关系的论著,殷晴先生此书当为
*
一
从副标题可知,该书的时代断限止于*2世纪
*除引论和跋语之外,主
体部分为七章
*依次为第一章“自然条件与地理位置”、第二章“原始居民
的社会经济生活”、第三章“汉代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四章“魏晋南北
朝时期社会经济的波动”、第五章“中西交通高潮:大唐西域的繁盛
#上$”、第六章“中西交通高潮:大唐西域的繁盛(下$”、第七章“唐宋
之际的西域经济与中西交通”。
此外,主体内容之后有一篇附录一“新疆
*从总体的章节布局来看,古代度量衡的演变”附录之后是主要参考文献
*每
基本是按时间顺序,一个时代置一章,唐代因为内容较多而分作了两章
个时代都会涉及的有关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有:政治形势与政制设置、屯田
开发与水利建设、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生产工具制造与手工业的情况、丝贸与]N等,:f基本的历时性、全式地分析,
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即可映现
*如有关手工业的情况,制陶业、冶
①Z上诸文都收人在『檯一雄著作集第五巻东西交涉242E古書院、*993*
②/:《寺经在社中的地位》,《疆文(》*9904期3《七世后吐鲁
番地区农的色%%%寺经管》,殷M《疆经开研究》上
w,疆%社,*992,43&''|*两文《/吐鲁番文书研究》,上古社,2009*
③>『TUVW W B1K2、200738n,『T U V W W B2
2Z M>-R0XY.『22第9*巻第2、200'*
④荒川正晴『才[T\国家1]^>_'A MN2山川出版社、2003*
*('
!"#$%&
"_!",hf-!,E‘:3?H!
#\1?H,R:Zj!}0C2”L3r3?H
N2N,"&,&w:,E!@?H,+
制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蚕桑业和园艺业,唐代的玉石加工业、漆器业、造j"a h!f&E!Z[o T”j,0*
在内容安排上,每章也都根据时代特点有一些着重论述的小节,如第二章(先秦时代)第二节“狩猎与畜牧”、第三章(汉代)第二节“大兴屯垦:农田水利呈新貌”、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第四节“垦殖重心东移,生态环境恶化”、第五章(唐代)第四节“佛寺经济的兴衰”、第六章(唐代)第三节“西州诸地中转贸易的&U”、第七章(唐宋之际)第一节“南道复兴:于d玉石贸易的热潮”*z上各节论述的问题可以说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该书的章节布局全面而又有重点,在历时性的对比中凸显了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
该书在史料运用上的一个突岀特点是:传世史料与岀土文献兼采,文献*有关西域经济的情况,传世史籍记载得大都比较粗史料与考古资料并重
略,谈不上丰富和全面*因此,该书在传世史料之外,亦将西北岀土文献如碑刻(如拜城刘平国治关亭诵等)、悬泉汉简、尼雅怯卢文文书、吐鲁番文书、楼兰尼雅汉文文书、库车汉文文书、敦煌文书、于圍语文书、藏文简牍、回鹘语文书等采择以为己用。
就考古资料而言,新疆境内的岩画、遗址、墓葬、城址、烽燧、洞窟壁画等可资利用者多有,作者大都能充分加以
*
利用。
纵览全书,一个突岀的特点就是史料翔实、资料丰富
该书在备述先秦到唐宋之际西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和表现的同时,也始终贯穿着一个问题意识,即如标题所示: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作者在引论中说道,“有的学者认为丝路贸易和沿线城镇的经济发展脱节,对沿线城镇并没有实际利益*这样看,似有失于偏颇”(第%页$*作者对于这一论争的态度是明确的*作者又指岀,“纵观古代新疆发展的历史轨迹,财富的积累固然对绿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但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推动地域经济发展最积极的因素还应是商品经济的活跃和人员的交流、技术的传播
*就后者而言,汉朝的屯田正是有力地推
*丝绸之的~不
动西社经展之重"”(+页$
*)(
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一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
g f23!#DZ./,"&6N2,! DZ..T*>,a<(,*n$S
A?H,T>?!eL+)%E>0",g3‘5!
逐一与先秦时代新疆的情况做了对照,之后说“难以认定新疆在先秦时代已进入文明社会”(第28页$,之后历史进入秦汉时代*从作者书中备述的汉代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毫无疑问,当时的西域已经进入文明社会,而这其中丝绸之路的贯通所带来的影响应当是决定性的,从作者引论中的观点来看,汉朝的屯垦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
论证的环节前后相扣,得出以上结论,应当说是顺理成章的*作者在论及汉代西域蓬勃发展的丝路贸易时,列举了疏勒、于d、焉耆三地西汉时期的户口数,之后又列举了东汉时代的数字,一经对比即可看出,其中增长幅度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作者将这一时期绿洲城镇人口膨胀的原因之一归结为贸易繁盛,在论及汉代西域纺织业的情况时指出,“上述高档毛织品的出土地点都在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北麓一带,正是两汉时期繁盛的南道沿线,东来的丝织品与西来的毛织品或南亚的棉织品同在这一带发现,绝非偶然”(第95页)。
如果只谈疏勒等三地人口的增长,或只谈南道纺织品的汇聚来论代丝绸之带2绿社的影响,•其N,当作的研究能为我们提供两个以上甚至更多的例证时,其结论的得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作者在第七章花了大量篇幅研究唐代西州诸地中转贸易的兴盛,之后指出,“在天山南北各城镇商业贸易臻于繁盛之际,商品的内容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粮食市场的兴起,当地生产的丝织品、毛织品、棉织品以及冶铁工具在市场上的出售,都反映了交易品已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为供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起了重要作用••••••唐代磧西各地生产的发展,为商品运销提供了物质基础,也
为各类市场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前提,并使天山南北的商业贸易增添了新的容”#357&358页$*这一Z为作对(丝绸之”
所讨论问题的回应*这个结论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作者区分了商业
贸易的发展程度,针对唐代的情况,作者用了“商业贸易臻于繁盛”来定
位;二是作者的这一结论建立在具体的研究基础之上,是适应于特定的历
史时段和地域的*基于这两点,笔者认为这个结论较以往的研究更加具
*))
!"#$%&
体,也更加深入,是一个重要的进步。
尽管这一结论能否成立,尚需将来更深入的研究加以检证,但它无疑丰富和深化了对“论争”涉及问题的理解,并且揭示了今后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方向所在:对特定时代、特定地域进行深入分析,而不是泛泛而论或者臆想*在论述唐代西州等地以铜钱为主的货币流通这一问题时,作者探讨了何以在8世纪西域各地普遍完成了由银币向唐朝铜币的转换,并提岀了两个理由:其一,公元$&#世纪中原政局动荡,和西域来往时断时续,故西方银币得以在此通行;唐朝建立后强大的经济实力辐射到西陲各地,唐朝铜钱得到西域各国的信赖和赞誉*其二,#世纪末大食势力侵逼中亚,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之前曾携带大量银币至天山南北乃至河西兴贩的粟特商胡处境艰难,难有大量银币E fq*管,这一重要之尚%研究,4而作者的这个观点是很值得重视的*作者在第七章研究唐宋之际的西域贸易形势时指岀,“由于中道贸易的冷落,这时在高昌、龟兹等地,货币经济发生萎缩••••••西州、龟兹普遍以棉布作为通货使用,与唐代西州、焉耆、龟兹等地普遍使用银钱、铜钱的情况,已有显著差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转贸易的不振••••••以于d而言••••••基本上以地产商品做交换的民族贸易,逐渐取代了中转贸易,这是10世纪前后新疆贸易史的重大转折”(第421&422页$*这样的研究结论因为建立在具体分析基础之上,因而都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在跋语中,作者指岀“西陲地域广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颇多差异••••••唐西州时期人均耕地约2.1市亩,所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已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塔里木盆地耕作粗放,不少地方生产工具原始,其生产水平显然不能与吐鲁番盆地作等同观,后者处于前列,远远超岀西域一般的生产水平”(第4+1页$*吐鲁番盆地是7、8世纪整个西域生产力最为先进的地区,殷晴先生应当是最早给岀清晰和准的+*
作者在书中虽论及汉代经营西域的初衷和目的,但所持之观点似还不B晰,有进一的3要*关这一,作在)中分述道,(从上述西{为8G•9西,超为8
汉道’而决心在西域长期奋斗,我们可以看岀,汉廷中的有识之士,对维中西,j D贸,在上已一个的*.始时
*)
*
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一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
只是从政治上考虑孤立匈奴,争取盟国,而后者在完成西域统一大业的基 ./! Ww $f $ j1 T ~l,”g i /* { b i L 的西 F , 2 L 西.‘的" , \ f 9是象,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西汉前期经济蓬勃发展,国力空前强盛! 使其领导层有宏伟的气魄对外开放,积极交往,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这是丝路繁荣根本的社会条件”(第2&3页$*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初衷, 《史记》的记载非常明确,即为“断匈奴右臂),作者表述为,“从政治上
匈 , 盟国”, ~?的西 ~国 \ n , % W \
1,少者仅数百人,何以在汉朝看来,是匈奴之“右臂”呢?西域各国对 匈奴而言,重要意义何在:匈奴的生产方式是“不田作种树,随畜逐水 草”,①而塔里木各绿洲城国则是以农业为主、农牧兼营*匈奴因为游牧经 济的不自给性,要仰赖西域绿洲城国提供粮食,这对于匈奴是至关重要 的;张骞出使西域,争取了西域各国的支持,从经济上切断了匈奴的粮食 供给,这对于西汉抗击匈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间野英二指出,中国积极 经营中央亚细亚的汉、唐两个时代,都是强大的游牧国家匈奴和突厥支配 中央亚细亚绿洲地带的时代*中国对中央亚细亚、绿洲地带的经营,不仅 仅是出于对这一地带的经济的关心以及求知的好奇心,还是出于阻止游牧 国家的绿洲地带支配,抱有削弱游牧国家经济的目的。
也就是说,中国的 中央亚细亚经营,应当理解为是中国为削弱游牧国家而采取的一个战略。
② 关 代经营西 的 衷和 本” 的这一 , 为这不是一个见智的问题*我们不排除汉、唐经营西域的目的具有招彳来远人、便利经贸 来的成6, 、 两朝不经营西 1n Z 人、 进1 g 易,因而汉、唐经营西域,其初衷还是为抗击威胁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在经营西域的同时,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这是关> , # :不 '| _*
作者此书题作《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一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 其着眼点应当还是从中原王朝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副标题使用了 “开发”
①
《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中华书局,*962,第390*页*② 8 n/ " 0 U [a[- 2/ ™/AB2
i_a ™、 2004、
53 H **)!
这样的词语*(开发”的含义是什么,主体又是谁呢?作者在全书的跋语中说道,“当今西部大开发,报刊上有新疆历史上三次开发之说,前两次主要指的是汉唐屯田*这一保卫、建设西北边陲、维护丝路畅通的重大举措,成效显著,影响深远,为我国历代政府所遵循”(第462页)。
如果依这@i的,作1刊上的(三次开之”,么:西的开,要是(唐屯”,体#:为唐中府*
那么作为西域绿洲经济生产的主力,西域的绿洲城国和百姓的主体性又体现在哪里?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作者在第三章“汉代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六节“蓬勃发展的丝路贸易”中指岀,“在丝绸之路长途贸易中,东西方国家都要输岀黄金以换取自身需要的物品。
那么长期交往中,巨额的黄金落入谁手:••••••从多方面片段的历史记载分析,主要的受益者,有可能是垄断中继贸易的安息等国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城国
*••••••大‘z贸多p,z W,落~w M手中”(第112~113页)。
就汉代的情况而言,西域绿洲王公贵族获利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转变视角又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还应该包括朝贡贸易的回赐
“敦煌、酒泉小郡及南道八国,给使者往来人马驴橐驼食,皆苦之”,①贸易兴盛导致丝路上客使人流的增加实际也增加了绿洲国家的负担,当然这些负担会转嫁到平民身上。
如果区分西域国家人口的阶层,则我们的考察
*至于
会更加细致,汉代的贸易模式让绿洲社会上层受益,而让百姓受累
屯垦开发的主体则无疑是底层的百姓,我们可以说汉代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普通百姓,但经济贸易的发展没有产生足够的让百姓同时获利的渠道*西域经济的发展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用的结果,其中涉及的因素是多的,绿、边和国、D的2、中央政府的屯垦开发、丝路商贸的刺激、客使商旅提供的商机等,这其中丝绸之路商贸的因素很重要,却不是全部*西域经济发展历程需要做全面考察,而作为绿洲主体的西域百姓应当被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由于该书涉及时段长、内容多,所以一些问题的论述不够严谨
*如第
四章在论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徭役时,利用吐鲁番文书对
①《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第3893页
*)"
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一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 ,R01L67*Lv r?'cX360!,R 况而言,从高昌郡到高昌国前后变化也很大
*作者在论述中个别地方虽然
也指出了历时性的变化,但总体上是笼统而言的,未做分期研究;而对于
*就西域
高昌国的调、剂问题,高昌国赋役中的僧、俗分别等,都未论及
的赋役制度问题而言,出土文书较多的鄱善、于d、吐鲁番等地已经具备了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期研究的条件,在区域的个案研究基础上再做比较分析,应当是将来可能的研究取向之一*
该书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吸收还应进一步加强。
如前所述,该书对于西北出土文献进行了充分利用,但这些文献每一种其实都有很深厚的既往学术史,许多重要的文书本身的学术史都很值得进行专门梳理*比如关于西域货币汉怯二体钱、汉龟二体钱、高昌银钱、e卢文书、高昌国的赋税制度等,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都积累深厚,而且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学界尚有不同意见,充分吸收这些研究成果虽然难度很大,但对这样一个涉及很长时段及广阔地域的重要课题舍此亦别无他途。
如作者在第三章第六节引用敦煌悬泉汉简汉元帝永光年间康居使者入贡诉讼文案,指出:当时汉朝地方官吏与豪强沆灌一气,欺诈侮易,或通过苛捐杂税进行勒索,成为危害或阻碍丝路贸易的恶势力(第**
3页)。
实际上,此次康居入贡之所以遭到汉朝从中央到地的,研究是4为光元#43$t x G|,并合力对付汉朝的属国乌孙。
①从这个角度来说,汉朝当时的处置无可厚非*又如作者引用《高昌将显守等田亩得银钱帐'②来论证史籍中记载的高昌“计亩输银钱”的问题,作者说“计亩输银钱也是田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济效益显著的葡萄园不仅以银钱纳税,而且税额也比一般田地高),似乎《将显守等亩得银帐'为计亩银的5;作在引用文书后又分析说,“此超出常情的租税额,可能系租税合一的公田”(第*45&
*46页$*上,学对这文书有不研究,为理的是:
①参见王素《悬泉汉简所见康居史料考释》,荣新江、李孝聪主M《中Q关系史:新史料与新
*
',~学>,2004,49&
*6页
②唐长揺主M《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992,第42页*
*)#
缴纳的银钱是免于在这些官田或屯田上劳作的代役钱,①而不能将此处记载 $% o (R }S ) ,5 *
*① 2 , l ( " $ . 0 A L 3 4 ™™ 2 R 65 s "
*99*" 5~7 H *「高昌田畝(得、出)銀錢帳」分上、中、下三篇,此论述见中篇。
② 殷晴:《汉代于d 的崛起与兴盛》,朱玉 M 《西 文史》
7辑,科学 社,20*2;《6世 中印陆路交通与经贸往来%%%古代于d 的转口贸易与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 20*7 3 期*
*)$
此外,该书还有其他一些疏漏。
如作者引用《承平五年道人法安弟阿 奴举锦券》时,仍将这件文书的年代“承平五年”视为大凉政权年号,括 0o 447 # *70|$* 上, 的 ( ) 是 l .国君主麹嘉的年号,五年为502年*作者用这件文书论证当时西域织锦业 发展情况,但将时间提前了半个多世纪,这不免对读者了解当时西域蚕丝 业发展情况产生误导。
又如书中两次提到在昭苏波马岀土了西汉时期的铁 锌一件。
第一次称“与汉关中长安等地所岀形制完全一致的大铁犁锌” (第74页),第二次称“与陕西关中地区以往岀土的’舌形大(铁$锌’ 形制相似”(第89页$*两处的表述不一 *全书厚达四百六十多页,应当
l , 了 一 D , Z i i g 时 *
“洛消山普拉”,应为“洛浦”(第*60页$3 (法卢文书”,当为“怯卢文 书” (*88页$3 用 《 等1 ? C 》, ( ” 当为 (林”(第223页$ 3书中所引《新唐书/西域传》,“及还,诈言假道回纥 为 , . $世”, 当为 ( . U ” ( 398页$*
对古代西域经济史研究而言,殷晴先生的《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一十 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已经成为一部绕不过去的重要著作,是全面了解古 代西域经济发展历程的必读书*在这部著作岀版后,殷晴先生仍然继续这一 课题的研究,并且不断发表新作,如《汉代于d 的崛起与兴盛》《+世纪前 中印陆路交通与经贸往来一古代于d 的转口贸易与市场经济》等少这些 文0 时 的 d , 了 的研究 c , 当为 西 重 *(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十二世纪前新疆开发史稿》,中华 ' ! 2007)
xy_
陈曦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陈怀宇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
!W=lRK学%"学学89
=国%学国学
Nva=国%学历学历*
刘顺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骆勇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历史系
sO8学历学
*
裴成国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文*学文89中
唐雯复旦大学中文系汉唐文献工作室
易素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中国#学#>*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