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名著导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名著导读
课程论文
题目:当代中国式说客的成长路径和影响力
院系名称: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商1101班
学生姓名:赵军辰学号: 201117910103
1引言
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现在已到了一个空前敏感而关键的阶段。
以至于以往习惯于“暗中发力”影响中国决策层房地产市场政策的“游说集团”,也不得不跳到前台,“搏击”舆论的制导权,以“内外夹击”之技获取对高层决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这两天,曾“多次上书国务院”、并建议中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而在中国网络上引发“沸沸扬扬”骂声一片的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生动”的样本。
1.1 朱中一介绍
朱中一,男,1944年12月生,中共党员,1967年7月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2004年4月起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91年5月至1999年12月期间担任建设部体改法规司、政策法规司任副司长、巡视员兼副司长。
期间,参与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房地产配套规章的制订、审核等工作;带队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了执法检查;全国人民对其的工作评价未定。
1997年1月在中央党校学习结业时的论文《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在多家报刊上摘登。
有些观点值得讨论。
1999年12月至2006年3月期间担任建设部办公厅任巡视员兼副主任、主任。
期间,除负责了部办公厅的日常工作外,还配合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等有关司局起草了国务院有关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定房地产价格、规范拆迁行为等重要文件和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情况分析、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等报告的草拟与修改工作。
1.2 潜水者
其实,在中国媒体和舆论有关房地产的“口水仗”中,朱中一算得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潜水者”。
几乎在所有的房地产政策和市场形势分析的“话语战”中,人们都很少听见他的“发声”。
尽管他“贵为”中国房地产协会“驻会会长”(常务副会长),但是在一般的房地产舆论“论战”或是房地产方面的公开活动中,不是见不到他的影子,就是低调到几乎不为媒体察觉。
但这不仅没有
丝毫削弱他对决策者和政策的影响力,而且“不露声色”本身似乎更增添了他在业界的“份量”。
1. 3 上书
大多数人(甚至包括众多房地产业内人士)可能都没有想到的是,在2008年八九月间关系到开发商命运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之变,正是他给“国务院有关领导”的“上书”的结果,对房市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决定性”影响。
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由“严厉”变身为“救市”。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朱中一当时也是以中房协之名“给国务院有关领导上书了一份房地产政策调整建议,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重视。
”据报道,他“上书”的政策建议主调,就是把当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适度控制”。
具体政策包括:允许地方政府自行救市;降低房地产交易有关税率;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等。
”他在一次公开的论坛上曾就自信满满的表示,他的这个“救市”的政策建议一定“会得到采纳”。
当时他就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始政策储备,择机推出。
”
1. 4 影响
果不其然,此后中国房地产政策180度的大转弯,不仅证明了他的“预测”,更证明了他的“能量”。
不过,朱中一的“救市上书”,给中国公众、房地产市场本身以及中国经济和社会政治所带来的,可谓是一场“空前的噩梦”。
不仅众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创下了一年间暴涨50%左右的“世界纪录”,而且市场本身也异化成投机者的舞台,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大的泡沫市场。
此前的救市之策,也成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史上最大的败笔。
正是为了扫除“救市政策”的恶果,中国最高决策层才出台“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国十条来加以纠正。
当然,朱中一的“救市上书”给中国开发商阶级所带来的,则是“史上最大的丰收”。
据统计:仅2009年中国开发商在商品住宅一项上所获取的“超额暴利”(利润率高于5%国际同行水平以外部分),就高达1.8万亿元人民币之巨。
毫不夸张的说,朱中一所代表的中房协及后面的开发商利益集团,正是通过“上书”对中国决策层的影响,使得他们一年的“收获”,远远超过过去几年的“市场努力”(尽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为开发商所垄断,独家经营)。
2 来历
但是,如果人们就此以为朱中一是一个对高层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神秘奇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他充其量只是中国房地产利益集团的一个“突出代表”。
翻开他的简历人们可发现他的“官员背景”。
退休前他的最高官位也就是建设部(现住建部)的办公厅主任。
在建设部最多也只能算是的一个“局级骨干”。
他的所谓的“能量”,不是来自于他个人,而是他所“代表的组织”——中房协。
虽然该协会号称是由房地产方面“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但是,它的业务主管部门是住建部。
不仅现任的会长为原建设部的常务副部长,而且该组织人员的任命,还必须“抄报”住建部领导备案。
可以说,它是有着强烈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
该协会的功能主要为:一是“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和行业发展服务”,二是“反映企业(指开发商)诉求,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所以不难看出,中房协本质上就是一个为了开发商的利益而“上书”(所谓“政策建议”)的“半官半民”的游说组织。
住建部官方不好说的话,中房协可以用行业协会的名义“上书”;开发商单位和个人办不成的事,中房协又可以“组织”的名义“马到功成”。
而作为中房协“驻会会长”的朱中一,只不过是这个开发商游说利益集团的执行者而已,“小卒”一个。
2.1 事实
实际上,在中国有着这样“半官半民”背景的开发商利益集团的“院外游说组织”,远不止中房协这一个。
同样以住建部为“业务主管部门”的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也是另外一个有着官方背景的“民间组织”。
这个研究会的成员经常用“更民间、更学术”的身份,高调地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媒体和开发商的活动之中,公开为开发商利益集团的制造舆论。
这点,它和中房协“低调的作风”和“关键的作用”(上书等)有着较大的区别,虽然目的和服务的对象都是一个。
不过,最有“资格”为自己“评功摆好”的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游说者,还当属号称“中国人民最想揍的三个人”之一的任志强。
早在几年前,人们在号称“地产总理”任志强的博客和公司的网站的文章就可看见,任本人“多次参与国务院、建设部政策法规的制定,包括2003年国务院18号通知的制定。
”而正是“18号文件”的出台,剥夺了一般市民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权利,把中国九成左右的市
民的住房供应都推给了习惯于“暴利运作”的开发商。
中国房价的暴涨和开发商的暴富,也正是由此而生。
实际上,2008年的“房地产救市政策”,任志强也是其中份量最重的主推手之一。
不过,任志强也有自己的“组织”——全国工商联下的房地产商会。
作为影响政策的游说者,该组织最突出的一次运作,就是在去年全国两会上,用其所谓的“调查”及提案,把高房价的责任推给了土地出让金上。
并以工商联的名义,要求降低地价,以保证开发商利益更大化。
好在国土资源部已有防备,以全国性的权威调查反驳了房地产商会的“说法”和工商联的“提议”,才使其“阳谋”毁于腹中。
3 说说
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历史证明,每当开发商利益集团成功地游说决策层一次,中国的房市就必暴涨和大变一次,不管是2003年任志强的“成功”,还是2008年朱中一的“胜利”,结果都是如此。
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开发商利益集团的游说,基本上都被采纳,并可以成功地影响中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走向?为什么公众的声音,经常在决策过程中被“湮灭”。
人们也许还记得今年的全国两会,数以百计的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对高房价问题的提案抨击。
但至今,还有多少不是石沉大海!所以,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若要防止“被空调”、政策和市场的发展要想少走弯路,还必须从“清君侧”开始。
参考文献
〔1〕新民网评.郑州写字楼网.20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