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庄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张庄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工作汇报》区政府《批转区水利局拟定的天津市北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北辰政发(202x)35号)下发后,我镇高度重视。

镇党政领导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和研究,并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制定具体措施,积极开展工作,促进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展。

下面就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接到《区政府批转水利局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通知》后,镇党委、镇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

首先由镇党政领导组织专题会议进行学习和研究。

水孕育和维持地球上的全部生命,水资源是人类进行工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在以最稀缺的水资源,支撑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负担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活动,面临着历史上极为严峻的水危机。

中国在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及未来50年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道路上,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将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节水型社会建设以迫在眉睫,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是很有必要的,是符合区情、镇情的,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其次,切实加强领导,组建节水机1
构,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镇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镇长担任,成员单位由镇企经办、镇
农办等部门组成,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农办,具体负责落实。

同时各村也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村长担任,具体负责实施。

再次,着手编制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我区编制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召开各部门会议认真分析、同时深入基层各村、厂、户调查研究,细化各种措施,以提高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还有,在全镇范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众意识,在全镇形成关心水、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使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

最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

按照已经编制好的节水型社会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对地下水压采限采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1.重点加强农业节水建设。

我镇是一农业大镇,农业用水量占全镇用水量的绝大多数,因此农业节水建设是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

农业节水建设要以节水高效为目标,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为核心,要加快基础建设更新改造,提高灌溉工程配套水平,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改进土地灌溉技术。

近几年来,我镇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了对农业节水建设的力度,202x年进行了一项万亩节水工程项目,铺设低压
输水管道56000米、新建防渗渠道1202x米。

202x年进行了一项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铺设低压输水管道14550米、新建防渗渠道6500米。

目前全镇共建成防渗渠道195公里,其中防渗明渠为122
公里,暗管为73公里。

同时,我镇还加大了对喷、滴灌的推广力度,争取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提高工业节水。

结合我镇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了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用水定额的管理,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节水型企业和产业,加快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污水处理和回用水平,逐步使重点工业、企业达到节水型标准。

3.改善乡村生活用水。

在保证不降低群众生活标准的前提下,加快村级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

全镇31个村,目前已有11各村完成了自来水管网改造(一户一表)工程。

计划在202x年完成全镇31个村的管网改造(一户一表)工程。

改革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和水费计收方式,逐步取消包费制。

利用水价的经济杠杆引导群众更换符合节水标准的生活用水器具,减少浪费,节约用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节水意识淡薄。

我区、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方案已经制定,任务和目标已经明确,但要达到这个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群众思想中对节水这件事情意识还比较淡化,认为水和空气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浪费的现象还很严重。

这种情况对节
水型社会建设还是有很大的障碍。

(二)水资源形势严峻。

表现为人均水资源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季节性干旱缺水比较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此外,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主要表
现是供水紧张、地下水超采和水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

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与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

表现在:农业灌溉用水、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水的重复利用率、输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等方面。

此外,在污水回用、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目前,建设节水型社会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

二是通过科技等办法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因此结合我镇实际,总结措施如下。

(一)逐步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突出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

政府调控,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

通过制定规划,建章立制,形成制度保障;实行镇村水务一体化管理,提供体制保障;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明晰到户,配水到地。

市场引导,就是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

(二)逐步推广各项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一是加强输水设施建设。

结合实际改造干、支渠,多发展节水型渠道。

二是积极推广农业高新节水技术。

在井灌区改建以管灌、滴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

三是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
配置节水设施,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四是在农村生活用水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节水意识和参与意识,鼓励村民使用节水型器具。

大张庄镇人民政府
202x年7月9日
第二篇:张大庄镇清洁煤工作汇报张大庄镇清洁煤工作汇报
1、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刘俊江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王占行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工商、环保、派出所、管区。

2、召开动员大会,村支书、包村干部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

在主要街道、村宣传栏悬挂条幅,在全村用广播宣传清洁煤,包村干部通过微信、电话、短信等形式向村民宣传。

3、张大庄现有配送中心一处,已经过维修、涂刷,保证正常使用。

4、张大庄有煤炭经营业户7户,合法经营的为3户,其余4户已取缔。

第三篇: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202x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总结
202x年我镇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年初召开了领导会议,对相关精神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并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认真研究方案、指定措施、积极开展工作,促进了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进展。

现将我镇202x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
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市政府相关文件下发以后,我镇就召开了领导会议,就此项工作专门进行研究,制定今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并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由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具体工作由农办负责,落实了工作职责。

二、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
1、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镇利用每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通过悬挂横幅、广播宣传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积极主动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2、抓好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工程的宣传,以点带面,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对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高门原供水工程覆盖村进行了重点宣传,以点带面促进我镇的节水型社会建设。

三、积极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1、列入全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韩城市高门供水工程,是我镇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工作,也是市上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的惠民重点工程。

我镇积极配合解决工程进展中的相关问题,现在芝川段主体管道铺设已经完成,共涉及到我镇芝川村、芝东村、瓦头村、芝西村、芝北村、西少村等村。

2、积极和相关部门衔接,制定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项目的规划
和年度工作计划。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约用水。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倡清洁生产,限制和取缔不合理用水。

202x年12月5日
第四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龙源期刊网://.cn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作者:张颖洁
《海峡科学》202x年第02期
[摘要]福建省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年际和年内变化大,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现象同样存在。

为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该文针对福建省水资源分布、利用的现状,以及当前节水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节水社会建设思考
1福建省水资源概况及供需状况
1.1水资源概况
福建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11.7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79.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42.3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的不重复量为1.24亿m3,水资源总量为1180.56亿m3。

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全省雨量充沛,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

从地域分布看,水资源量北多南少,从西北向东南递减,闽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从时间分布看,丰水期(4
—9月)降水和径流均占全年的75—80%,枯水季(10—次年3月)仅占25—20%。

地下水资源不太丰富,含水层不厚,地下水不宜用作大量集中供水水源。

福建省河流密布,水系发达。

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597条,其中除赛江、汀江外,其余均源于本省独流入海。

由于天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汛期洪水径流难以利用,大量水资源奔腾注入大海,导致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1.2水资源供需状况
从近几年全省用水统计情况来看,年用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推广,预测未来全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将持续呈下降趋势,但工业、生活用水及总用水量将持续增长。

此外,一些水源的污染限制了水资源的利用,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据分析,2020年全省p=95%供水保证率缺水达74.48亿m3,缺水率达28.4%。

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厦门、泉州等地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突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用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分析
2.1目前的用水水平
xx年全省用水量137.64亿m3,至202x年增加到187.25亿m3,26年用水量净增49.61亿m3,年均增长率1.91%。

期间,用水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主要年份用水情况见表1。

2.2节水潜力初步分析
从202x年看,全省用水效率较xx年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用水方式仍较为粗放,用水效率仍不高,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一些地区比较仍有较大差距。

目前农业仍是主要用水大户,农业用水仍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0%以上,全省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0.45,亩均毛需水量777m3;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不高。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73m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约60%,管网漏失率17%左右;城镇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全省管网综合漏失率25%左右,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平均仅为35%左右,因此,节水潜力还是十分可观。

2.3节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社会普遍对节水的认识不到位,对未来水危机的形势及节水减污缺乏足够的认识,节水意识和节水宣传力度不够,节水措施不落实,各行各业节水工作很难联动。

(2)节水制度不够健全,节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用水定额管理尚未开展,有些地区注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忽视了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剧了贫水区缺水和水污染。

(3)投入不足使节水难以向深度发展,影响了先进的节水技术研究、节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节水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等。

(4)技术和工艺及节水的产业还有待发展,节水产品还需积极推广。

3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根据《福建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节水型社会建
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提倡建立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研究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根据这个目标,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前提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情的变化,对水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不断提高。

但从目前普遍情况看,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紧迫性普遍认识不足,节水观念淡泊,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用水浪费较为严重。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需水量还在不断增加,如不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而且,节水还意味着减污,就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也有很强的节水需求。

因节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需全民参与,对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全民节水意识的宣传与教育,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国我省水情的认识,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认识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节水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3.2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治本之策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要求治水模式从工程建设转向制度建设。

要建立健全节水的法律法规,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鼓励有利于水资源节约的技术开发;要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水资源的体制和机制。

202x年11月,福建省以地方标准颁布了《行业用水定额》,该标准确定了我省工农业94类用水户用水标准,作为本省开展取水许可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下达取(用)水计划、用水及节水管理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真正在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建立起“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综合利用”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3.3推广应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科技支撑
近期应注重用水设施的创新。

在农业节水方面,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重点做好现有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渠道衬砌,整修配水设施,逐步实现农田灌溉的现代化;在工业节水方面,主要对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行业,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对各种制造工序进行改良和改进,推进水的循环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提高节水水平,减少污染。

在生活节水方面,主要推广节水器具,对家用水龙头、厕所等进行节水工艺改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3.4利用价格杠杆,加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力举措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起重要的导向作用。

确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定量用水、计量收费、超量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防污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结构和数量。

实践证明,新的水价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节约用水。

3.5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中枢环节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在政府主导下推进,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涉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涉及法制建设,涉及各项建设的投入,还涉及节水宣传、节水技术、节水器具的推广。

这些都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逐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城乡一体,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技支撑,法制保障”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

4结语
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实现节水减污增效,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建立节水机制,才是解决福建省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第五篇: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文章标题: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
县城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工作汇报
省水利厅把**申报列入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充分说明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

为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活动取得预期效果,我们将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加使命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步伐,全面推进节水型
社会建设。

现将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经济社会现状
**县位于##,,是一个以低山和丘陵为主要地貌特征的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

全县总人口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x万人,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xx公倾,202x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xx 亿元。

全县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1:
33.7,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x公倾。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xx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4。

2、水资源现状
全县共有主要大小河流15条,分氵员水和澴水两大水系。

其中澴水为全县最长的河流,流经我县8个乡镇及城区全长60公里。

**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119.8mm,多年平均径流深350.5mm,年径流系数0.313,年平均径流总量4.18亿m3。

地下水资源贫乏,地下水年
可开采量为0.168亿m3,主要集中在澴河两岸的漫滩和一级阶地及双峰山周围。

过境水由澴河东、中、西三支来水,汇合于**县花园镇,组成澴河干流,于白沙镇出境。

澴河境外总流域面积2089.39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28亿m3,多年平均过境水量为7.62亿m3。

天然水资源总量为11.968亿m3。

人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64.44m3,亩均地表水资源量为918.68m3,低于湖北省平均水平。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当p=50%时,可利用量为41225万m3,当p=80%时,可利用量为33898万m3,当p=95%时,可利用量为28877万m3。

**县地表水水质较好,水的矿化度低,ph值、总硬度适中,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但局部地区地下水含铁量较高。

水质污染较严重的是入境水。

澴水上游大悟城关、黄麦岭磷矿、芳畈铜矿、广水镇、应山城关等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澴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澴河有43.5km被污染,污染物氨、氮平均含量1.78mg/l,极值达6.98mg/l,属Ⅲ类水。

3、水工程现状
建国以来,我县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抗御洪灾和旱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资投劳共新建大小水利工程26017处。

其中大中小型水库29座,塘堰、河坝25988处,40kw以上泵站148处,装机总容量9865kw,工程总蓄水能力30062万m3。

全县现有29座大中小型水库。

其中大中型水库4座。

观音岩大(二)、芳畈、金盆、滑石。

4座水库总承雨面积为210km2,水
域面积18750亩,总库容21790万m3,调洪库容7392万m3。

小型水库25座:小
(一)型水库9座,总承雨面积58.8km2,库容2140万m3;小(二)型水库16座,总承雨面积21.2km2,库容770万m3。

五大灌区现有干渠12条,全长255.5km;支渠54条,全长299.6km;渡槽18座,全长4272m;隧洞11处,全长2858m;闸类72处,桥类157处,斗门357处。

国营陆家山泵站总装机1960/7(kw/台)。

4、管理体制现状
**县水务局为县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县水行政执法、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工程管理、防汛抗旱、节水、防污、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产渔业技术指导等。

下辖工程管理、城市供水、水产渔业等13个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438人。

全县12个乡镇分别设立水利管理站,共有水利管理员59人,其人事、经费均有乡镇统筹负担。

水务局下辖的6个水管单位均为事业单位。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模式影响,单位定位不准,权责不分,非企非事,机制不活,管理粗放。

水管单位主要收入来源是工程水费,由于水价低廉,水费政策不能执行到位,收费率低,每年农业灌溉水费实收率仅为30-40%,工程管理运行和维修养护经费没有保障。

因此,进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城市供水为企业性质,属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单位,主要经营业务以自来水供应,管网安装及零配件销售,纯净水生产销售等为主,目前,由于管理机制、制度还不健全,供水设施还不完善,还不配套,水资源浪费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