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合乎情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与合乎情理
作者:李纯莲
来源:《教师·上》2011年第06期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不仅因其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具有精湛的写作技巧,使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项链》一文发表于1884年,当时法国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资产阶级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思想上也越来越腐朽堕落,整个社会呈现着一种病态。

在这种社会里,人们普遍爱慕虚荣,追求享乐。

小说《项链》里,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想凭着自己的美丽动人,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人。

她为出席部长家的夜会而借项链。

在夜会上她戴着项链出尽了风头,虚荣心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她得意忘形,却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竟付出了十年辛劳的代价。

小说通过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一悲剧,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深刻地揭露了法国资产阶级社会豪华的外表和虚假的本质。

《项链》一文不仅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其审美价值也是持久的。

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在写作技巧上具有许多特色,我只谈谈令人感受颇深的两点:
《项链》开篇为序幕。

作者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入手,描写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现实生活与梦想的矛盾: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过高雅而豪华的生活。

但由于她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结识有钱的体面人,只得嫁给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过着平凡的生活。

“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一切不如意的现实,都使她苦恼、伤心。

她梦寐以求的是:“幽静的厅堂,那里装饰着东方的帷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吃的是“精美的晚餐”,用的是“亮晶晶的银器”。

作家从日常生活的住、穿、用、吃等多方面着笔,显示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对奢华生活的向往,预示出她后来悲剧发生的必然性。

序幕起步自然、平稳,为情节的跌宕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追求虚荣与享乐的玛蒂尔德,常常伤心、悔恨、失望、困苦。

正当她苦于无出头之日的时候,她的丈夫路瓦栽弄到了教育部长邀请他们夫妇参加晚会的请柬。

按理说,玛蒂尔德应该十分高兴,可是她却懊恼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情节的开端隐藏着起伏的波澜,而波澜又推着情节发展。

玛蒂尔德夫妇为参加晚会而做准备的情节,作家运用一浪推一浪的层递式。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步步紧接,一步一个波澜,体现了起伏曲折的特色,相当巧妙地引出了串联全文情节的线索——项链。

在夜会上,玛蒂尔德比所有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所有的男宾都想跟她跳舞,连部长也注意她了。

她出尽了风头,狂热地、兴奋地跳舞。

她陶醉在欢乐里,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情节如行云流水似的自然而曲折地发展。

玛蒂尔德回家后,站在镜子前,想“趁这荣耀打扮还在身上,再端详一下自己”时,猛然发现项链没有了。

她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吓昏了。

为了信誉,玛蒂尔德和丈夫不惜动用遗产,不顾后半世的生活,借高利贷,花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偿。

小说的情节如行云异峰突起,似流水波涛翻滚,形成急剧上升的高潮。

经过这一场变故,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由平凡安定走向穷苦的深渊,情节继续曲折向前发展。

玛蒂尔德为了偿还可怕的债务,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起早摸黑地操劳。

作家基本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交代,使情节发展由急速渐趋于平缓。

经历了十年的辛劳,丧失了青春、美丽的玛蒂尔德,遇见依旧年轻、美丽动人的女友佛莱思节夫人,才知道花了十年辛劳赔偿的项链是一挂至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

这一精彩的结尾,使情节再次掀起了高潮,突出了项链的线索的作用,使全文情节波澜起伏而又自然紧凑。

二、心理描写透彻而合乎情理
《项链》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心理描写是非常成功的。

如小说的第一部分,作家捕捉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细节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面对住宅的寒碜、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的处境,时时苦恼、伤心。

她梦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一向就想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作家生动地描写了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

透彻地剖析了玛蒂尔德追求奢华,渴望过舒适生活的虚荣心状态。

“梦想”的心理描写合乎情理,一是玛蒂尔德具备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年青、美丽动人;二是玛蒂尔德生活在崇拜金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把美色作为商品的资本主义社会里。

在夜会上,作家着笔描写玛蒂尔德获得成功后那种飘然自得的心理。

作家用了四个“陶醉”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合乎情理地揭示了法国社会普遍追求享乐、虚荣浮华的人情世态。

莫泊桑在《项链》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得非常透彻而合乎情理,深刻而细腻地将玛蒂尔德的各种内心活动显示出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项链》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它具有思想性和现实意义,之所以使读者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是因为它用精湛的写作技巧创造的艺术典型,让读者获得了一种特殊美感的享受。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雄市中等职业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