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陆标定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3
方位定位
一、两方位定位
2、观测船位的精度
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如果要提高观测船位的精 度,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①选择近距离物标; ②两位置线夹角最好在60°~90°,一般要在30~150之间, 一旦不在该范围,将造成误差成倍增加; ③尽量减少观测中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2 2 δ 57 3 sin D1 D2 2 D1D2 cos 57 3 sin 随机误差中,主要使观测误差和海图作业误差。在等精度的随机 误差影响下,船位误差圆半径M为: B 2 D12 D2 M B B d
57 3 sin
NT NT
TB NT NT
很显然,无论是船 测岸还是岸测船,平面 上的方位位置线实际上 都是连接物标与观测者 之间的直线。
J M I 刘晓峰
2007年6月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距离位置线:平面上的距离位置线实际上就是以观测目标为 圆心,观测距离为半径的圆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NT NT
TB TB TB TB+180 NT NT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从岸上某固定物标观察海上的某一船舶,测得当 时该船舶的方位为TB,过物标作TB,该线既为方位位置 线,显而易见,从该固定目标上观测该线上任意船舶的 真方位均为TB,而观测该线外任何船舶所得的方位都不 可能等于TB。该线也符合位置线的特点。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4、 利用船位识别
一、陆标的识别
2007年6月
J M 利用雷达回波识别
一、陆标的识别
孤立的小岛、岩石、狭角可以根据雷达上的回波图 像特征和海图上的特征比对来识别,如果该物标上装有 雷达应答器,还可以用其莫尔斯识别码来辨认。 还可以根据某在雷达上显著目标在海图上与位置物 标的方位距离关系,将该关系通过电子方位线偏心的方 法反映到雷达上,可以找到该未知物标的回波。
PN
M
α
α α
Q`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球面距离位置线——球面小圆 (天文定位中使用,以物标为极点,所测球面距离MP为极 距的球面小圆。)
球面方位差位置线——航海上不使用
球面距离差位置线——劳兰-C定位中使用
P Q M
PN
Q`
PS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二、方位的测定
1、 利用罗经来观测物标方位
工具:罗经、方位圈(仪)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二、方位的测定
2、 利用雷达来观测物标方位
注意事项:孤立的灯塔、灯桩、明礁、小岛等在雷 达上的点状物标,应当尽量观测物标回波中心的方位。 对于突堤、横向狭角等范围较大的物标,应当使电子方 位线或机械方位标尺与回波同侧的外缘相切。 避免在船舶倾斜时测量物标的方位,以减小方位测 量误差。如果无法避免倾斜,应当在横摇时观测正横方 向上的物标,在纵摇时观测首位线上的物标。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三、距离的测定
1、 测量物标的垂直角求距离
利用航海中使用的六分仪来观测物标的垂直角来 求算距离,原理如图所示: D H tg
M
α通常很小,小于5°,可以用其弧度 值代替其正切,如果α用分作单位, H用米作单位,距离D用海里为单位, 可得: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球面方位位置线: 1、岸测船——大圆弧
PN
光线以及无线电 波都是沿着球面 上最短的距离 (大圆弧)传播 的,所以,连接 岸上测者与被观 测船的是大圆弧
2007年6月
M
α
视线
Q
Q`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球面方位位置线: 2、岸测船——恒位线 恒位线是连接 近极点、船位、物 标三者的球面曲线, 恒位线上任意点观 测物标的大圆方位 都相等。 Q
J M I 刘晓峰
2007年6月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三、距离的测定 2、 利用雷达测量物标的距离
雷达是航海上最常用的测量距离的工具,其测量精度较 高,但由于雷达自身技术上的原因,其显示的回波图像可能出 现变形,可能受到干扰杂波影响,使实际显示的图像与海上实 际情况不能完全一致。所以在选择物标上要注意选择选择孤立 显著的物标,同时要认真核对雷达屏幕上的物标是否是海图上 的物标。 雷达测量时应当尽可能选择小量程,并且回波最好位于 屏幕2/3半径附近。点状物标应当测量中心,雷康信号取其脉 冲信号的前沿(靠近屏幕中心的一端)。岸线等物标在雷达地 平之内时,应当使距标圈前沿与物标内沿(靠屏幕中心一侧) 相切;在之外则应当使距标圈前沿与物标外沿相切。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3
方位定位
利用罗经同时观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陆标,得到两 条或以上的方位位置线,通过这些方位位置线来确定船位的 过程和方法称为方位定位(fixing by cross bearing)。 方位定位作图简单、迅速、直观,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定位 方法,尤其是在沿岸航行时,使用极为频繁。 在方位定位过程中,方位位置线的交点即为对应时刻 的观测船位。在海图作业时,我们在交点上画一个小圆圈⊙ 作为陆标定位的船位符号。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一、陆标的识别
在利用陆标来进行定位时,除了要在海图上选 择位置准确的陆标之外,在整个观测以及绘画船 位线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对陆标进行认真的识别, 仔细进行核对,确认观测的物标就是自己在绘图 时的那个物标。如果选错物标,也就是说观测和 标绘的物标不同,会导致观测船位错误,严重时 甚至会导致海事重大事故。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3
方位定位
一、两方位定位
1、两方位定位的步骤
①在海图上推算船位附近选择两个 适当的物标M1,M2,并仔细辨认, 认真核对; ②用罗经观测物标的方位CB1,CB2 或GB1GB2,结合罗经差求真方位 TB1 , TB2 ③分别从海图上画出方位线,并反 向延长,得到两条方位位置线, 其交点即为该时刻的观测船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来识别陆标。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1、孤立、显著的物标的识别
一、陆标的识别
诸如孤立的灯塔、小岛、显著的山峰、狭角,我 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形状、颜色、相对位置关系和顶 标、灯质等特点加以识别,这些物标由于其特殊性,是 定位的首选物标。
H E d B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三、距离的测定
1、 测量物标的垂直角求距离
为了尽量减少上述误差,我们在选择物标时应当注意:
① 尽量选择距离较近、垂直角较大的物标
② 尽量选择高大陡直、岸距小的物标 ③ 选择的物标如果符合距离D远大于物标高度H,H大于 眼高e,并且H大于岸距d(D H>e,H>d),同时如 果在潮差比较大的海区做了必要的潮高修正后,产生 的测距误差ΔD<3e。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三、距离的测定 3、 利用灯光初显(隐)距离
前面我们学习过灯光的初显(隐),强光灯可能存在初 显隐,当我们发现灯光初显或初隐时,可以根据初显隐公式求 取灯标距离测者的距离。但我们必须清楚,初显隐不但要取决 于灯光的强弱,还与当地海面曲率、空气能见度、大气折光率 等因素有关,通过公式求出的初显隐距离只能作为参考值,由 该值确定的船位在航海中只能作为核定本船位置的参考使用。
方位差位置线:船上测者观测两个已知坐标的陆上固定物标, 方位差为恒定的点的连线即为方位差位置线,又称为水平 角位置线。
原理:等弧对等角, 三点确定一个圆。
如何画图??
α α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距离差位置线:船上测者观测两个已知坐标的陆上固定物标, 距离差为恒定的点的连线即为距离差位置线。 原理:双曲线上任意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相等。
D H H 1 A / tg 1852 arc1/ H ( m) 1.856 n mile /
α
H E B
D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三、距离的测定
1、 测量物标的垂直角求距离
实际上我们知道,物标的高度H不是海图上的高程, 应当作出修正才能进行计算 M 同时,观测点不可能在海面,肯定 存在一定的眼高e,观察点也不可能 在B处,由于存在物标的宽度 ,只能看到E点,也就 e α 是说存在由于岸距d A D 产生误差。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航海当中主要使用的位置线包括方位位置线、 距离位置线、方位差位置线和距离差位置线。在研究 位置线时,我们认为,在中、低纬度航行,当物标与 本船距离小于30海里时,地面近似可以认为是平面, 当超出该范围时,只能在曲面上研究位置线了。 我们首先研究平面上的位置线
M1 M2
P
CA
最概率船位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3
方位定位
一、两方位定位
2、观测船位的精度
误差种类: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差
方位位置线的误差E为: E

B
57.3
D 或 E
B
57.3
D
在两方位的系统误差中,εB主要表现为罗经差的误差,如果两方 位观测精度相等,则由系统误差所造成的船位系统误差δ为:
同时还应当注意,选择孤立、显著、在海图上有准确位 置的物标。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3
方位定位
一、两方位定位
3、观测顺序的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可能做到同时观测两个物标的方位, 在观测上必然存在先后顺序。很显然为了尽可能减少由于“不 同时”产生的误差,我们应当先观测难观测的物标,再观测容 易观测的物标,即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 在前面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正横附近,物标方位变 化快,距离变化慢,而首位线附近物标正好相反,方位变化慢, 距离变化快。所以如果我们以第二次观测时间为准的话,为了 尽量减少误差,我们应当先观测首尾线附近的物标,再观测正 横附近的物标,也就是说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先观测方 位变化慢的,再观测方位变化快的。
位置线与船位线
B
57.3
各种位置线系统误差公式(了解)
E 方位位置线系统误差: B D
距离位置线系统误差:E D
D
方位差位置线系统误差: E


D1 D2 3 437.7 D

距离差位置线系统误差: E
D

D
2sin

2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船上测者观察岸上的某一物标,测得当时该物标 的方位为TB,过物标作TB的反向延长线(实际方位为 TB+180),该线既为方位位置线,很显然,该线上任意 一点观测该物标的方位均为TB,而该线外任何点观测所 得的方位都不可能等于TB。该线符合位置线的特点。
第四章
陆标定位
航海上,虽然可以用航迹推算的方法求得推算船位, 但由于不能准确掌握罗经差、计程仪改正量、风流要素以 及操纵要素,我们求得的推算船位往往与实际相差较大。 为了保证船舶安全经济的航行在既定航线上,我们必须要 随时测定本船的准确船位,这种通过观测求得的船位称为 观测船位(fixing position),其中包括陆标定位、天文 定位、电子仪器定位。 陆标是指在海图上有准确位置可供目视或雷达观测, 用以导航或定位的显著标志,包括山头、岛屿、灯塔、狭 角、立标等。我们将通过观测本船与陆标的相对位置关系 从而确定自己船位的方法称为陆标定位。在沿岸航行中, 这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基本定位方法。
2、利用对景图进行识别
对景图下方标注的位置和方向、距离表示测者看到如 图特征时的观测位置、观测方向以及观测距离。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2
陆标的识别与方位距离的测定
3、 利用等高线识别
一、陆标的识别
等高线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反映山形、地 貌特征。等高线稀疏 表示地形平坦、密集 表示地形陡峭。
2007年6月 J M I 刘晓峰
4.1
位置线与船位线
位置线:在航海定位中,测者对物标进行观测,观测值为常 数的点的几何轨迹称为观测者的位置线(line of position,LOP)。其具有时间性与绝对性两大特点。 很显然,在观测时刻,符合该观测值的船位肯定在 在该等值线上,不在该线上的任何船位上的测者观 测该物标的观测值肯定不等于该观测值。 船位线:由于位置线形状复杂,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取其 在推算船位附近的一段曲线或其切线来代替位置 线,这种曲线或切线称为船位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