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高考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高考语文3月模拟考试卷(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诲女(huǐ)是知也(zhì)更也(ɡēnɡ)
B . 弘道(hónɡ)薄责(báo)莒父(jǔ)
C . 无欲速(wú)无车兒(ní)无车兀(yuè)
D . 后彫(diāo)逝者(shì)不舍昼夜(shè)
2.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猗郁走头无路一往情深别来无样
B . 训鸽没精打彩无是生非因祸得福
C . 葳蕤宁死不曲游目乘怀破涕为笑
D . 肄业逆来顺受赏心乐事溢于言表
3. (2分)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

B . 随着手机、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服务平台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扩大交际范围。

C . 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肋,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

D .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4. (2分)(2018·江苏模拟) 对下列诗句适合悬挂场所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②世无孔孟乾坤熄,学到周程日月明
③商彝夏鼎传千古,汉瓦秦砖萃一堂
④竹叶杯中春有色,杏花村里客多情
A . 酒店学校博物馆理发馆
B . 理发馆学校博物馆酒店
C . 博物馆酒店学校理发馆
D . 学校博物馆理发馆酒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5. (16分)(2019·上海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纵囚论①
(宋)欧阳修
①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

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②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

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

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

此岂近于人情哉?
③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

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

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②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

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④“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然此必无之事也。

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释】①纵囚:史书记载唐太宗曾假释数百死囚,囚犯人归家后全部按时返回,最终赦免了他们。

②贼:指窥察。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 . 且
B . 则
C . 乃
D . 而
(2)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3)对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以唐太宗纵囚的事例,证明死囚应约就死的难能可贵。

B . 引用唐太宗纵囚的史料,证明小人也可以转化为君子。

C . 将君子和死囚进行对比,证明死囚应约的表现违背人情。

D . 将君子和死囚进行类比,证明仁君对臣民不能有所偏见。

(4)概括第③段驳论的思路。

(5)根据文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下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借古讽今,指出治理国家要顺应人情、严肃法制。

B . 借古抒怀,感慨统治者实施恩德只是为邀取名声。

C . 点评历史人物,表明唐太宗虽有善行,不及尧舜仁德。

D . 探究历史规律,提倡道德教化要基于人情、行于日常。

三、古代诗歌鉴赏与古诗文默写 (共2题;共19分)
6. (8分) (2017高二上·太原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首联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

B . 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纵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曹操根本不把孙权放在眼里。

C . 颈联出句描写曹军的雄姿,将赤壁大战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使人感到英气逼人,用笔锋利。

D . 诗的前五句,作者把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还原战争原貌,并未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

E .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了眼前风物,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诗人不禁感慨万端。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7. (11分) (2017高三上·天水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谊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犬气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一位白发稀疏,忧国伤时的老诗人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4)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5)“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李煜《虞美人》)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7高二上·商丘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数理意蕴
李玲
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古代建筑随着人类智慧的增长而发展,由最初简单的抵御防护功能扩展为承载多种社会功能,富有多样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国意味悠长的建筑文化。

我们的先民把数的元素外化融入到建筑之中,不仅使建筑中的数和天象、阴阳、时令、地理、地利等融为一体,也借助于建筑中数的意象来表达审美、和谐和等阶的价值追求。

《周易·系辞传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这一思想在中国古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中被普遍运用。

北京故宫分前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前朝是皇帝上朝、议事也就是办公的地方,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这正应验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的理念。

易学还创立了“阳奇阴偶”的数字奇偶观念,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并且特以六、九为阴阳的代表,规定奇数对应天,属于阳性,象征吉祥、幸福、和谐与美满;偶数对应地,属于阴性,有阴冷和不祥的意义。

中国古代有“九重天”之说,建筑构造“九”数的重复出现,意在暗合寰宇之“九重”。

拿北京天坛来说,它分上、中、下三层,第一层径九丈,取“一九”之意;第二层径十五丈,取“三五”之意;第三层径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意。

此外,天坛的高度、坛面石块、栏板数目均采用了一、三、五、七的阳数,暗合“太极”和“九重天”。

整个北京故宫建筑同样从数的角度体现了阴阳相合、天地对应的意蕴。

故宫前朝的主要建筑物也是故宫的中心所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分别立于汉白玉雕琢的三重台阶之上,太和殿九开间、进深五间,七十二巨柱都是九或九的倍数或奇数。

故宫内廷以乾清门一线为界,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

内廷多用偶数当中较好的数字“六”,有两宫六寝,体现了下方、后方、偶数、负数为阴的民间信仰;而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成为五门、三朝之制,正表达了中国传统以上方、前方、奇数、正数为阳的意蕴。

中国传统社会常常借用数字来表达某种美好的愿望。

普通百姓喜欢偶数中的“六”,之所以如此,是他们认为上下四方为“六合六运”之数,最为圆满吉庆。

作为山西省祁县民居建筑的代表,乔家大院就是由六个院落组成的,其目的是祈求乔氏家族六六大顺。

两千多年的传统中国社会,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还被赋予了等级性。

《易经》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是帝王化身,故九、五为帝王之数,即人们常说的“九五之尊”。

“九”是奇数中最大的数,代表皇帝的权威;“五”不仅来源于“五行”,也位于奇数正中,代表皇帝坐镇中央,因而九、五代表皇权至高无上,从而导致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往往运用九与五两个数字加以显示。

天安门城楼正面宽九间,门上装有九路门钉,即纵横各九排,又呈“九”的倍数,故宫房间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暗含“九五”至尊的意思。

(《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0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建筑由于融入了数的元素才具有了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成为一种文化创造。

B . 《周易·系辞传上》中有关“乾道”“坤道”等古建筑思想,对故宫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C . “阳奇阴偶”观念认为,奇数象征吉祥和美好,偶数含有阴冷、不祥之意,因此古人更喜欢奇数。

D . 九,五为帝王之数,代表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天安门城楼和故宫房间数都暗合“九五至尊”之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二段综合使用引证法、例证法,论证了天地阴阳、乾坤相合理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

B . 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条理清晰地论证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数理意蕴。

C . 文章选取中国古代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故宫、天坛、天安门等来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 . 文章写到乔家大院由六个院落组成,证明了中国传统社会常用数字表达美好愿望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随着古建筑承载的社会功能的增加,古建筑常借助数字来表达人们对审美、和谐、等阶的价值追求。

B . 古建筑构造中多出现数字“六”“九”的元素,这与“六”“九”在易学中是阴阳的代表有一定关系。

C . 故宫前朝主要是男性活动的场所,布局体现奇数特征;内廷主要是女性活动的场所,则多用偶数。

D . 从中国封建宫廷建筑对数字“九”“五”的广泛运用,可以看出古代建筑被赋予的等级性。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 (共3题;共49分)
9. (15分) (2015高一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后面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迟子建
①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

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

②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

在那里,生活因寂静、单纯而显得格外有韵致。

八月,我回到那里。

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

吃过早饭,我一
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

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

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

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

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

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

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油绿的芹菜、细嫩的西葫芦、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的鱼类。

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

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③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④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

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等等。

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

有一天参加一个座谈,当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

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⑤十一月上旬,我从香港赴京参加作代会,会后返回哈尔滨。

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

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

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⑥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汪继湘先生和儿媳王莎女士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汤道耕印”的木头印章。

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

王莎女士说,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

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

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

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1)
从第②段看,故乡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具体有哪些表现?请简要作答。

(2)
第④段叙写“香港的绿”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
作者说“寒冷也是一种温暖”,请联系全文,说说具体缘由有哪些。

10. (12分) (2018·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

词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

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

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王国维《人间词话》)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
(2)“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中的“山谷”是指北宋的文学家________,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________。

(3)请结合王国维对欧阳修《少年游》的评价谈一谈你对“隔”与“不隔”的理解。

11. (22分) (2016高三下·顺义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话剧市场一直稳步成长的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手握22部原创话剧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凭借《夏洛特烦恼》的成功,其成长空间一下子被打开了。

在国内电影IP热潮下,话剧改编电影前景广阔。

《夏洛特烦恼》的成功源于当下的IP热潮。

在热门小说、热门网络剧、热门电视剧,甚至一首歌都被改编成电影的当下,质量上乘又与电影有着天然联系的话剧有望成为电影改编的下一个洼地,一批话剧正在被改编成电影。

华泰证券指出,今年国庆档的影片集中体现了娱乐内容产业的几大趋势,其中之一便是IP正成为市场的敲门砖,国庆档排名前三的《夏洛特烦恼》《港囧》《九层妖塔》均带有IP光环。

自9月30日上映以来,《夏洛特烦恼》票房一路飙升,最后以832万元的优势超越《港囧》,将国庆档票房冠军收入囊中。

这不能不说是一场由IP带来的口碑的胜利,也是中国电影在自媒体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无论从IP背景、导演与演员阵容以及制作投入上来看,《夏洛特烦恼》都难与《港囧》和《九层妖塔》媲美,其逆袭靠的是实实在在的口碑,尤其是观众自发的力量,这点与暑期热映的《大圣归来》有一定相似之处。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称,“话剧和话剧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每一部话剧都适合改编成电影,还要看它是不是大众化的产品。

我们的话剧一开始就是面向大众的,做的是商业话剧。

同时,我们的话剧一演就是几百场甚至上千场,是真正经过市场考验的,有市场的基础在这里,改编成电影的风险是很低的。


当然,有好的IP,还要把IP用好。

IP具备的粉丝基础,使影片在上映初期可以获得关注,但最终的票房还是取决于对IP的运营能力。

《九层妖塔》就成为了IP运营的一个反面教材,该片只借《鬼吹灯》的噱头,故事改编薄弱,把盗墓片拍成了怪兽片,使得前期聚拢的人气快速流失,票房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取材于2015年10月14日《中国证券报》)
【材料二】
时光:原著本身有很多读者和粉丝,导演是如何拿捏改编程度的?
乌尔善①:小说和电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媒介,不可能把小说照搬拍一遍就成了好电影。

首先要有优秀原创IP 基础。

《鬼吹灯》有8本小说,拍100集电视剧都装不下。

但电影其实只有两小时,要讲成一个适合两小时的故事,是个很技术性的工作。

如果想把一部好的小说变成一部好的电影,要抓到小说最本质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并把它变成一个电影的结构,不可能有照搬原著就成功的电影。

在拍之前,一是要了解类型电影的特质。

中国之前没有拍过探险电影,没有编剧写过探险电影的剧本,我也没有拍探险电影的经历,我们面对一个同样的问题,什么是探险电影?什么是中国人的探险电影?什么是鬼吹灯改编出的探险电影?这三个问题要问自己很多遍。

一是探险电影的规则是什么。

之前把自己能找到的探险电影全部认真看完并做影片分析,像《古墓丽影》系列,《木乃伊》系列等等,找到它们共同的规律,它们作为探险类型有什么基本的法则,类型特质,人物关系如何设置,有哪些要素是不可能回避的,这些东西弄清之后,我写了篇论文交给编剧,有哪些要素,要根据这些规则去创作。

其次是把原创IP《鬼吹灯》8本小说读几遍,整理出它最有意思、最核心、最本质的特点。

把这两方面做一个结合,把这些小说提供的丰富的元素变成电影可以展现的故事核心,能够用两个小时讲清楚,讲精彩。

时光网:和十分受欢迎且广为传播的原著小说作者合作,有何利弊?原著作者、改编编剧以及你自己,在对剧本的把控方面,是如何分配合作的?
乌尔善:请原作者来参加剧本创作是我的建议,作为原创IP的小说是很有想象力的,与电影类型特质吻合的原创IP小说才能改编成电影。

天下霸唱②能把很多复杂的中国人的神话传说、民间传奇混合在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当中,创造了几个生动的特别有魅力和质感人物。

请天下霸唱过来就能保证这些东西是原汁原味的,但是同时天下霸唱又不是电影编剧,他只是一个自由写作的作家,喜欢看电影,但对电影创作还是很敬畏,所以很多关键的设置
会征求他的意见。

但是更主要的还是跟编剧合作。

编剧本身更有电影创作经验。

天下霸唱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设计,他很有想象力。

这样我就把职业编剧和原著作者做一个配合,关键的处理点上,天下霸唱会想出很多特别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特别有意思的设置,我们再把它们合理地融入剧本中。

注:①乌尔善: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导演,电影票房近16亿。

②天下霸唱:张牧野,天津人,被称为中国最具想象力的作家,其代表作《鬼吹灯》系列小说风靡一时。

(取材于Mtime时光网文章)
【材料三】
在经历了几轮的口诛笔伐之后,“IP热”有降温趋势。

但随着IP改编的作品《太子妃》的热播,又为“IP热”添了一把柴。

由此可见,虽然“IP热”在未来会被原创打败,但业已形成的“IP依赖”,几年内仍然不会消除。

《太子妃》的成功,在于制作者只是从IP那里拿来了创意和基本剧情,在拍摄的过程中,往剧作中灌注了年轻一代的表达方式。

其剧情,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当下年轻人的语言、审美与价值观,因此观众才会全盘接受它,包括无法用“瑕疵”形容的缺憾之处,也照样笑纳。

都言IP垃圾多,但《太子妃》为那些不是一流的IP提供了一个出路,即影像制作者会在文字写作者的基础上,往故事里灌注更多符合娱乐要素的东西,通过二度创作的方式,把一些非精品IP变成受欢迎的剧集。

这对影视业和IP生产者都是个好消息,也是影视工业化的一个必经途径——分工明确,各取所长,合力完成,达成商业利益最大化。

《太子妃》是影视业冷静看待“IP热”的结果,虽然仍在使用IP,但使用的方式已经和从前有些不一样了。

电影也是一样,陆川导演的《九层妖塔》和乌尔善导演的《寻龙诀》,故事灵感、主要剧情都是来自超级IP《鬼吹灯》,是典型的“IP依赖”作品,如果没有《鬼吹灯》这个IP号召力在前,两部电影的关注度会少许多,《鬼吹灯》这3个字起码为影片省掉了上亿元的宣传费。

《九层妖塔》与《寻龙诀》公映后评价不一,但两部电影的共同价值是,为魔幻类型题材找到一条可行性很强的改编之路。

以后,青春、爱情类的IP开发价值不会太大,但对于魔幻、穿越等类型特征非常明显的影视作品来说,IP仍是重要的灵感源泉。

《鬼吹灯》《盗墓笔记》这一类的IP作品之所以影响力如此巨大,是因为它们与读者、观众离得比较近,讲的是近现代故事,用的是网络语言,融入的情感也是当下模式的。

中国古代有《搜神记》《山海经》《世说新语》《阅微堂笔记》等海量神怪志异小说,每个都是大IP,一旦这个文化宝库被创作者们尽情挖掘,衍生于网络的IP就会被彻底抛弃,“IP依赖”才会被真正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