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下册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模)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下学期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模)
温馨提示: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甲骨文的释义说明甲骨文()
甲骨文今字今人释义
田表明在广平的原野上有整齐规则的大片相连的方块热田
疆表明方整的田块经过弓尺丈量,标划出明确的疆界
畎田间的水沟
A.反映了农业生产状况
B.采用多种造字方法
C.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是我国汉字的雏形
2.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之境界,如何可以不受谴责?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这样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这样精到的手腕完成,又何能不加仰慕?”与材料中“仰慕”相关功绩是()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焚书坑儒
C.实行推恩令
D.兴办太学
3.唐朝前期,敦煌地区不仅有西域商人的聚落,沿途还有不少供过往商人打尖住店的驿站。

城内店肆林立,出现了“兴胡之旅,岁月相继”的景象。

这说明,当时敦煌()
A.战略位置很重要
B.商业贸易发达
C.是北方经济中心
D.文化繁荣兴盛
4.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了以下资料“遣唐使”“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

她要为这些资料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5.“史实”和“史论”是历史学科常见的构成要素,前者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后者是人们针对史实做的评论。

下列各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集中销毁
B.《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愿望
C.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6.《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

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

”据此可知,他认为()
A.五四运动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五四运动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己经完成
7.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

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人曾写下这样的竹枝词:“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

”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

”这说明当时()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8.以下为丰子恺创作的一幅漫画《众擎易举》,该漫画旨在彰显()
A.国画艺术的魅力
B.正面战场的抗战
C.团结抗日的意义
D.青铜工艺的精湛
9.始创于清康熙八年、久负盛名的中医药企业同仁堂,在历经近300年的风雨历程后,掌门人乐氏响应中共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承包责任制
B.私有化
C.公私合营
D.中外合资
10.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
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
11.下图为德国科隆在10—14世纪城市面积的变化,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世纪大学兴起
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D、屋大维创立了“元首制”
12.用示意图来勾画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图史实反映了()
A.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B.资本主义制度扩张
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13.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也从1个增加到13个,2至5万人的城市还为数不少。

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曼彻斯特人口从3万增到35万之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

这表明()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
B.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
D.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14.1958年,美国出台关于开发利用外太空的政策文件,把超越苏联,争夺“第一”作为在外太空领域的明确发展目标,“确立在这一领域公认的领导地位”。

这反映了()
A.苏联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
B.战时同盟开始破裂
C.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D.美苏冷战不断加剧
15.过去人们认为计算机的使用将减少纸张消耗,但由于计算机网络“生成”的额外信息需要甄选,借助计算机打印的便利而使得打印用纸急剧增加,如加拿大近15年来办公用纸增加了一倍。

这表明()
A.新技术应用不当造成资源浪费
B.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C.网络成为人类信息的主要来源
D.信息技术改变办公模式
二、辨析改错(8分)
16.教育发展关乎个人幸福、国运兴衰、世界未来。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填写“√”;错误的填写“×”,并加以改正。

【】(1)老子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在中国救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改正:
【】(2)创办京师同文馆是维新派发起百日维新的重大成果。

改正:
【】(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期间,开办学校,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改正:
【】(4)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民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

这些与当时国民
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斗争和探索的事件。

(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的措施。

(4分)综上,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货币职能……“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

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我国货币国际化程度高的表现。

(4分)
材料二1816年后,英国依靠殖民地的金矿与工业革命打造了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欧洲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引进资本,与此同时英国在亚、非、美洲的经济活动加速了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进程。

至19世纪下半叶,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已覆盖全球,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经济进入英镑时代”的原因。

(4分)综上,
归纳你对货币国际化的认识。

(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九年级一班以“创新之光”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同学们搜集了与创新有关的大量资料,制作成如下大事年表展示学习成果。

时期事件
公元前356秦国 A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创了 B 革命道路
1933年美国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C ,这是我国第1954年
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1978年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D 构想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历史事件中的A、B、C、D填写完整。

(4分)
(2)请从大事年表中任选两例,围绕“创新”提炼一个观点,阐述所选内容与观点之间的联
系。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流畅)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AABCB6—10BACCA11—15AABDA
二、辨析改错
16.【正确答案】(1)×,“老子”改为“孔子”。

(2)×,“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3)×,“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改为“彼得一世改革”。

(4)√。

三、材料解析
17.(1)事件: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4分)
(2)措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任答两点,4分)
认识:新中国的成立是民主政治实现的必要前提;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
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分)
18.(1)表现:在域外广泛使用;具有国际货币的许多功能;被许多国家作为财富贮藏(4分)
(2)原因:英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实力强大;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的殖民扩张加速了英镑成为全球货币的进程;跨洲的经济活动推动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4分)
认识:货币国际化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或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
19.(1)商鞅变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国两制”
(2)参考观点:改革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论述: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921年春,面对严重的社会不盾,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933年3月,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
经济形势。

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
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纵观人类历史的进程,改革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