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是我的眼
《你是我的眼》是盲人歌手萧煌奇创作的歌曲,被帅小伙林宥嘉唱火了,使得“你是我的
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成为大街小巷人人耳熟能详的
歌词。
提到审核,几乎所有的质量人都会想到产品、过程、体系三大审核,想到审核准则、审核证据、审核发现,想到审核计划、提问表,想到首次会议、末次会议。
提到审核,几乎所有的
SQE都会有自己的窍门,有人提前设计好提问表按照提问表审核,有的人使用现有的表格
进行审核,有人习惯以控制计划为中心进行审核,也有人习惯针以历史问题为中心进行审核。
心理学中讲,人有从众心理和惰性。
我们看别人这么审,于是也学着这么审;审了几次熟悉了方法,也就固定下来不去变了。
可是审核的本意虽是大大滴好的,是为了帮助供应商提升,但是供应商的心思是大大滴狡猾地,千方百计隐瞒问题,明明问题很多,审核的时候偏偏正常了。
所以相信很多SQE都有相似的困惑,有没有能使我们练就”火眼金睛“的办法,能够无视供应商的隐瞒和伪装,快速有效的查找到供应商的症结?类似《你是我的眼》中唱到“你是我的眼,带我看到真实的情况;你是我的眼,带我了解当前的不足;你是我的眼,带我指明改进的方向;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供应商”
对供应商进行审核前,我也会把详细的审核安排预先通知到供应商,以便准备好需要审核的文件和生产,节约时间;我也会准备好控制计划,审核现场时对照控制计划审核过程的符合性、有效性;我也会进行首次会议和末次会议,对所有发现与供应商进行交流,达到一致意
见。
这些和其他的SQE没有不同。
唯一不同的,是我每次审核时都会要求供应商准备好上一年的管理评审报告,这份报告就是我的火眼金睛。
管理评审在我眼中,信息量大,内涵丰富。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管理评审中会总结各部门KPI的达成情况,未达成项目需要制定对策。
我们先解读HR的KPI。
通常,HR部门指标中会包括培训计划完成率和人员离职率,做得好的企业对人员离职率还会有很细致的分析,例如不同职能人员的离职率、不同原因的离职率等。
如果发现一线工人和质量检验人员离职率偏高,或者总体人员离职率偏高(月度超过3%),在审
核中一定要重点关注人员培训合格上岗问题,基本一抓一个准;如果项目部人员离职率高,审核中关注客户要求的传递、量产的交接、变更流程的传递,基本都会发现有脱节的情况。
HR看完,我们再来看看生产指标。
生产指标非常多,有时候需要要综合某些指标来看,情
况就比较复杂了,要根据具体发现来作判断。
我对一些简单情况作一些说明。
生产计划达成率,一般都不会完全达成,看一下发生的问题是否有共性,如果是因为设备产能饱和,一定要再参照一下设备利用率,确定是生产能力的话,要推动供应商提前采取措施增加产能,否则不能上新项目了;如果是因为设备总是出问题,接下来在设备维护保养、备品备件审核上得下功夫;如果是因为报废率高了,一直没有有效措施解决,那么必须要给工艺部门找点问题了;如果是一些随机的零散问题或者部门之间协调的不顺畅,可能无关紧要了。
原材料利用率,别太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看,如果真的偏高了,要查明原因,千万别是偷用回料啊。
产品一次合格率和周转率,分析这个指标是后需要了解行业和这家供应商,一般这两个指标上能反映供应商的水平。
记在心里就好了,偷着乐吧。
再说说销售部门。
一般销售部门的指标会包括销售增长率,和销售目标达成率,做的细致的供应商会对客户排序,会对接下来几年的销售做出预测。
可以通过这些信息间接了解到供应商的发展情况和客户在供应商眼里的地位。
继续偷着乐一乐。
这里会发现问题么?也许会有问题,但是不会影响审核。
例如:你发现一些大品牌客户与这家供应商停止合作了,那么肯定会有些原因的,想办法去了解到;你发现某些大品牌的客户与供应商的合作越来越密切,那么说明供应商具有某方面竞争优势,想办法去了解。
最后一个出场机会给质量部/体系部了,让其它部门说去吧。
质量成本,一般不超过2.5%。
超了的话对原因和措施都要查,本来利润就薄,质量成本还来凑热闹,找查么不是。
百万销售额索赔率,如果超了的话,呵呵呵。
工伤数量,硬指标,不多解释。
问题及时关比率,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关注具体达成情况(当然如果低的不堪入目了,还是注意一下比较好),还是关注问题清单比较实在。
如果详细列举项目、技术、采购、物流等等其它部门,需要说的就太多了。
我在此抛砖引玉,有兴趣的朋友可已发上来大家一起聊聊。
管理评审中除了部门绩效外,还有其他内容可为审核提供线索。
客户投诉信息、客户审核和内部审核的整改完成情况汇总,我说对审核没有指导意义你们肯定不信。
好了,评审的眼睛,你们喜欢么?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讨论。
郑重提醒一下,发现很多人看过之后都有误解。
看管理评审报告是现场审核之前的工作,会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并对现场审核提供指导作用。
我做现场审核不是只问的,而且包括观察操作,包括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