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手术的不同方式随机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60例,AAA 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BBB组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阻滞的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不良反应。
结果 BBB组患者在神经阻滞过程中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AA组,P<0.05; BB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5.00%)明显低于AAA组(13.33%),P<0.05。
结论对老年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麻醉可缩短操作时间,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髂筋膜阻滞;全身麻醉;临床效果
我国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高龄患者出现髋关节骨折的现象逐渐增加。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降低,骨质疏松,易导致髋关节骨折,目前临床中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固定子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帮助患者重建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当前较为成熟和可靠的治疗手段。
但患者年龄较高,各机能逐渐衰退等多种原因增加了手术的风险性,因此,对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本研究选用了本院12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入院的12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AA组(n=60)和BBB组(n=60)。
其中,AAA组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70.67±6.81)岁,平均BIM为(23.61±3.09)kg/m3,ASA评级Ⅱ级31例,Ⅲ级29例;BBB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为(71.08±6.29)岁,平均BIM为(24.01±3.70)kg/m3,ASA评
级Ⅱ级33例,Ⅲ级27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IM、ASA评级等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AA组行超声引导下腰丛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手术开始前,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行桡动脉穿刺测压,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后由麻醉师利用超声探
测器对患者行腰丛神经阻滞,探头为低频凸阵探头;选择合适的平面进针,注射0.37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20ml,当阻滞成功后立即行全身麻醉,麻醉诱导药物为
丙泊酚或舒芬太尼,术中以微量泵注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
BBB组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
术前,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监
测生命体征,后由麻醉史采用超声高频线阵探头进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观察
患者髂腰肌相对低的位置,由此平面进针,注射0.375%罗哌卡因40ml。
1.3观察指标
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阻滞的操作时间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
经起效时间。
不良反应。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大腿前侧感觉阻滞、大腿内侧感觉阻滞、尿潴留、恶心呕吐。
1.4统计学分析
将AAA组和BBB组的所有数据导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表
示AAA组和BBB组两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
在神经阻滞过程中,BBB组患者的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AA组,P<0.05;而两
组的股神经起效时间和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一。
表一比较两组患者阻滞的操作时间和起效时间(x±s)
组别操作时间股神经起效
时间
股外侧皮神经起效时间
AAA组
(n=60)
22.19±7.739.79±2.3410.98±2.54
BBB组
(n=60)
12.30±4.139.52±2.4810.76±2.49
2.2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
BB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AA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BB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AAA组,P<0.05。
见表二。
表二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n(%)]
组别大腿前侧感觉
阻滞
大腿内测感觉阻
滞
尿潴留恶心呕
吐
AAA 组(n=60)2(3.33)1(1.67)2(3.33)3(5.00
)
BBB组(n=60)0(0.00)0(0.00)1(1.67)2(3.33
)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逐年上升,髋关节骨折大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机体功能下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髋部直接着地受力导致髋关节骨折的发生,常引起髋部疼痛、畸形或活动受到影响。
临床上,对于髋关节骨折的老年患者大多行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但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麻醉药物的用量,避免不合理用药导致术中不良现象的发生。
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造成损伤,因此临床实践中发现腰丛阻滞和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都能够对神经起到良好的阻滞作用。
在髂腰肌最低处平面进行针刺,有效增加阻滞成功的概率,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度。
可见,腹股沟上髂筋膜可通过对附着在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周围的髂筋膜进行阻滞,使得麻醉药物能够有效的扩散至股外侧的支配下肢疼痛感觉的神经,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在本研究中,采用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联合麻醉用药的患者在阻滞过程中操作时间缩短,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充分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并有助于术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行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有助于麻醉操作时间缩短,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明阳,宋平,孔祥朋,等.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侧并发症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22,15(3):221-227.
[2]佟飞,周雷,倪华,等.髋关节囊周神经阻滞联合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影响[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2(4):284-288.
[3]叶炜,陈金红,肖计文,等.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8):95-9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