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朗读等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感悟文言文的语文魅力。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紧扣重点词句,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慧",体会故事中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体会魏晋南北朝的幽默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和机智。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感悟古代语言的幽默和魅力。

课前互动
师:今天老师想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课件出示古文介绍:吾乃李氏之女......
你了解到老师的哪些信息?能否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下自己。

你姓王,就是王氏之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古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齐读,之的意思是“的”。

你知道杨氏之子指的是谁吗?,姓杨人家的儿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讲了什么故事,同学们课前预习了吗?
2.这篇古文出自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板书:看注释)
3.接下来请大家观看视频,了解《世说新语》及作者。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魏晋南北朝,感悟古代语言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打开课文,根据自学提示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尤其要注意多音字。

2.鼓励学生给大家展示朗读。

教师评读:(觉得自己每个字都能读准确的举手,想来尝试一下的举手)
(很好,读得字正腔圆,很准确,最重要的是他把多音字读得很准确)
重点强调:多音字“为",读四声,意思是替、给。

“应”的读音,在《小儿垂钓》中有这么一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应声表示反应快,听着声音就回应。

多音字我们掌握了,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过渡:学习古文仅仅读准字音是不够的,还要读准节奏,请大家看大屏幕,关注停顿,先听老师范读。

谁想试试?指名读,齐读。

教师点评:我在你们的朗读中听到了变化,读得越来越有节奏、越来越有韵味了。

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就要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也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板书:多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孩子们学习文言文不但要会读,还要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能真正读懂。

接下来请同学们参照参照注释,同桌互相说说文章大意,在不理解的句子旁做好批注,过会一起讨论。

1.要想读明白这个故事,需要理清文中主要讲了那两个人物?(指名答)
板书:杨氏子、孔君平。

人物清楚了,故事就简单了。

2.出示第一句,谁来说一说这一句的意思?“惠"同“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假字,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会经常遇到通假字,如……
3.请看这一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找一位同学读一读,另一位同学说说它的意思。

“诣”:拜见,一般指拜访尊长者
4.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不在,杨氏子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呢?出示“为/ 设果,果/ 有杨梅。

"齐读,怎么理解?
谁为谁设果?设了什么果?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心,于是出现了这
么一组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孔君平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调侃、开玩笑),
你知道他们之间在说什么吗?谁来说一说这两句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准确“家禽”的节奏,了解“家禽"的古今异义。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四、品读课文,感悟聪慧
1.品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体会“善听"。

过渡有那么多水果,孔君平为什么单指杨梅呢?(预设:因为杨氏子姓杨,杨梅里也有个杨字。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杨氏子和杨梅都姓杨。

板书:杨梅
杨氏子听懂孔君平的意思了吗?九岁的杨氏子年龄虽小,但马上能听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知道孔君平是在他的姓氏上做文章,想用姓氏调侃杨氏子。

板书:善听
2.品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他是如何回应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板书:孔雀。

(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

)(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杨氏子抓住“孔姓”提出孔雀的作答,答上孔君平的话语。

板书:善言
(2)理解应声答
这么机智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久。

我们来关注“应声答"什么是应声答?表示反应快,听到声音就回应。

杨氏子真是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板书:善思
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应声答”,扮演角色演一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读到这里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甚聪惠。

板书:聪惠杨氏子是聪明、机智的孩子,如果我来拜访你,我姓李,我是李
君平——我是柳君平——我是黄君平——能举一反三,你们甚聪慧!
3.品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感悟“未闻”之妙。

让我们来对比下,此是君家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杨氏子本来要回答:孔雀是君家禽。

可是杨氏子为何要加未闻和夫子啊?
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的回答:“孔雀是君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用上“未闻”和“夫子",体现了杨氏子在表达上非常的委婉和有礼。

4.感悟了杨氏子的聪惠有礼,谁能把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五、拓展
1.在《世说新语》有很多儿童故事,请大家用上我们刚才提到的学习小古文的方法好好读一读。

(生大声读)谁能结合注释讲讲这个故事呢?指名答。

2.哪句话能体现孔文举的聪惠?出示对话,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

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六、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全文短短55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了如此的幽默中,让我们想象画面,再来读一读吧!
2.古代文言文可不像今天这么容易看懂,你有什么发现吗?(从上到下、从右到左、有繁体字、无标点)你看的懂吗?请读——加大难度再读——(通过设计无标点竖向排列的缺文读、繁体文读、看板书读、看图读等方式,最后实现熟读成诵。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读懂小古文的方法,还学会了用机智幽默的语言来化解尴尬的局面,这节课收获真不小
七、与小伙伴分享故事,还可以多读读《世说新语》中的其它小故事。

板书:
21杨氏之子

君家果___夫子家
善听善言有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