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评选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
1.单元目标总览
2.课时目标层次
3.目标发展构成
(三)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儿童虽然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限,但其心智已经有很大发展,对很多问题已经有自己的看法,对家庭事务已经有了参与的愿望和初步能力。大多数的六年级儿童内心向往长大,并勇于尝试从家庭、社会、学校这类首属群体和个人性较强的生活空间走进公共生活空间,开始对公共生活感兴趣并有一定的参与意识,但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明晰,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义务的同时,学会负责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
2021年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评选案例
一、单元作业概况
本单元作业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单元教学目标,从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情实际出发,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三部分。在学生生活经验体悟整理、课堂学习支撑、知识学习内化、法治思维培养和生活实践指引诸方面进行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设计,服务于教学流程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开展。通过知识强化型作业、价值判断型作业、能力开放型作业和实践活动类作业。让学生通过搜集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展示分享观点、交流讨论话题、记忆巩固再现、价值取向形成、实际生活实践、法治思维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和道德品质形成。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延续,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在作业设计上,关注作业目标与单元目标的一致性,丰富作业类型,规定作业时间,控制作业难度。在作业的形式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多种形式。在作业的内容上,寻找对学生发展有价值的作业,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形成发展能力。
课后作业内容设计:
我们应尽的义务——我的“14天行动”
预设问题: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孝亲敬老,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的14天(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们的
空间
应尽
义务
已尽
义务
自我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家长
评价
家庭中
校园里
社会上
综合
评价
要求:坚持做好记录,完成作业表单。
评价方式: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同学评价:☆☆☆☆☆
本课作业设计是六上的第四单元第八课《我们受特殊保护》,基于前面三个单元的学习,回归到学生自身生活,引导学生了解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法律属性有所认知,了解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特别关怀,订立专门法律来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从知(自身特殊性)、析(保护的意义)、情(关爱中成长)三个层次安排学习内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党和国家从法律层面给予的特殊关爱,产生对国家和法治建设的情感认同。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初步树立维权意识,形成法治精神。以科学精神看待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想象等社会事实。从身边家务事入手,培养责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与方法,学会倾听别人不同的观点,理性看待问题。学会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习的过程与经验。
课中作业内容设计:
小小辩论赛
辩题:我们要不要做家务
1.你在家里做家务吗?学习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2.学习小组辩论会
3.演一演“活动园”中王阿姨与邻居刘律师的聊天情景。从律师的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当家人今后再不允许你做家务时,你准备怎么对家人说?
4.学习资源提供
(1)相关法律文本 (2)具体案例 (3)教材中的资源拓展(数据支撑)(4)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网站。
5.课时安排:本课共三个话题,一个话题一课时,共三课时。
6.教学流程:
(四)作业具体内容设计
《我们是未成年人》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内容设计 :
采访调查:采访身边的成年人,听听他们对未成年人的看法,并整理,就感兴趣的部分,作为课堂分享内容。表达自己看法。
4.在学校里,我们应该担负起哪些义务?
5.在生活中,我们还应该担负起哪些义务?
规则要求:1.按下列要求做好发言准备。2.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我的观点是:
我的理由是:1.2.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让学生总结出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尽到家庭责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作为一名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自己应尽的义务。并能够在辩论中体会到家人的辛勤付出,学会感恩,树立责任感。
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我的14天行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学会负责任,督促学生在家庭中、校园里和社会上,尽到自己的义务。指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获得道德生成。
《专门法律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护》作业设计
课前作业内容设计:
搜集自己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条文,结合社会现象和生活实例,说明关注原因和搜集方式。
2.教学策略选择
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教学理念,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采用的学法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自主探究是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
3.学习效果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网络、电视等方式获取信息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同时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道德困惑。
课中作业内容设计:
一、我是“小法官”
二、案例征文
(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分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根本宗旨在于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质的养成。思政学科的主要素养提升主要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旨在促进小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教材基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多样且有效地的活动为基本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能力发展需要,本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拟采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通过课前资料搜集整理展示和课后实践作业完成度。(2)合作学习能力评价:通过课堂活动参与度的考察。(3)科学精神与价值判断:通过课堂中及课后的行为判断及案例分析。(4)法治思维提升:结合案例分析和法律知识的识记与内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