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P-D2PSK调制在突发通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CP-D2PSK调制在突发通信中的应用
作者:李寅博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7年第12期
【摘要】根据符号内连续相位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ISCP-D2PSK)调制解调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实现电路,并加入了多种扩频方式。

调制端使用ROM 存储基带信号,由
选择逻辑控制其输出。

解调端将收到的基带信号作归一化处理,并进行信号到达检测,最后由
一个可变换不同解扩系数的解扩解调单元处理得到解调数据。

该电路设计实现方便、占用硬件
资源较少,用FPGA实现后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并将其应用在了某高速运动平台间的突发通信中。

【关键词】 ISCP-D2PSK 连续相位扩频 FPGA 实现
一、引言
符号内连续相位二进制差分相移键控(ISCP-D2PSK)调制解调方法是在信号调制中,不同
的比特信息由符号内相位变化的累积量表示,接收端则通过积累一个符号内的相位变化累积量
来实现信号解调,和码元符号的绝对相位无关。

此调制方式的符号间相位为连续变化,使信号
有良好的功率谱,信号为准恒包络,解调时可以避免初相、多普勒频移等引起的符号间相位变
化对信号解调的影响[1]。

在某些高速运动平台间的突发通信中,多普勒频移大、通信帧短、速率要求高、硬件资源
紧张,如果用相干解调的方式,导频信号会占用较多的帧长,降低有效通信速率,且实现复杂。

本文则将ISCP-D2PSK 调制解调方法应用在了某高速运动平台间的突发通信中,用FPGA 实现了其数字调制和解调,发挥了其优点,并加入了不同的扩频方式。

最后对其进行了解调性能
测试,结果表明与理论基本一致。

二、ISCP-D2PSK 调制解调基本原理
ISCP-D2PSK 调制原理如图1 所示,基带信号由信号选择逻辑根据输入比特符号和当前相
位状态在基带信号集合中选择一个基带I、Q 信号作为调制信号输出,同时更新相位状态存储
器中的状态值。

然后将I、Q 信号进行正交调制得到中频信号。

图1 输入比特数据、基带信号和状态转移的关系如表1所示,表中项目为“输出基带信号
/ 输入比特”。

三、ISCP-D2PSK 调制解调的FPGA 实现
3.1 ISCP-D2PSK 调制
ISCP-D2PSK 调制主要由标准基带信号存储ROM、信号选择逻辑单元和Nbit 计数器、正交
调制几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在实现中,设采样率为符号率的2N 倍。

标准基带信号存储ROM 存有8 种基本I、Q 信号
的定点数据,地址0~(2N-1)存储波形S0 的2N 个定点数据,地址2N ~(2×2N -1)存储波形S1 的2N 个定点数据,以此类推。

信号选择逻辑根据输入数据比特流按表1 的关系生成基本I、Q 信号选择值i,i 按符号
率进行更新,并用其控制标准基带信号存储ROM 的高3 位地址。

Nbit 计数器按采样率进行自加,用其计数值控制标准基带信号存储ROM 的低N 位地址,
即可将所选的一种基本I、Q 信号的定点数据按顺序输出。

最后将I、Q 信号进行正交调制,输出中频信号。

本设计包括了多种扩频方式,因此在前端对数据比特流进行了是否重复的处理。

不扩频将
数据原样调制,扩频则将数据重复调制。

3.2 ISCP-D2PSK 解调
ISCP-D2PSK 的解调器主要由数字下变频(DDC)、归一化、到达检测、解调几个单元组成,如图3 所示。

解调器首先将按符号率M 倍采样的数字信号通过DDC得到基带I、Q 数据,之后对I、Q
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归一化后的数据首先在到达检测单元进行计算,当检测到信号到来时,
开始对数据进行ISCP-D2PSK 解调。

DDC 按通用的数字下变频实现方法设计[2],下面重点介绍
其他几个单元的实现。

3.2.1 归一化单元
对采样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是为了消除信号幅度受噪声的影响,只保留噪声对相位的干扰,
同时也可以扩大解调的动态范围。

首先将I、Q 信号分别平方相加,再开方,得到(即,复数求模)。

为了做除法后仍然能
得到解调所需位宽的定点数据,将I、Q 信号分别左移n 位(n 值由解调使用的定点数据位宽
决定)。

然后将左移n 位后的I、Q 信号延时一定的时钟,除以得到归一化后的I、Q 信号。

突发信号会在发送的数据前端加入PN 序列进行调制,接收端通过检测PN 序列的到来,实现对信号的定时同步,信号达到检测单元即可实现此功能,其结构如图5 所示:
首先,将I、Q 路信号进行数学运算,得到每个符号段的相位变化累积量,将结果与本地
序列做相关,当没有接收到正确信号时,相关值较小,当有信号到达时,相关值出现峰值。


此可以利用相关峰的变化来确定符号的开始,给出信号到达指示,开始信号解调。

3.2.3 解调单元
解调单元主要实现对数据的解扩解调,由扩频系数控制不同的解扩解调,如图6 所示。

设采样率为符号率的M 倍,将I、Q 路的采样数据分别用m×M 个移位寄存器存储。

按解
调原理中描述的方法,对每个符号的采样数据进行一级运算即可得到不扩频的解调数据,对每
两个符号的采样数据进行两级运算即可得到2 倍扩频的解调数据,以此类推,对每m 个符号的采样数据进行n级运算即可得到m 倍扩频的解调数据(其中,2(n-1)=m)。

在实现中,将几种
扩频系数的解调单元融合到一起,由扩频系数控制取不同计算位置的数据,即可分别得到不同
扩频系数的解调数据。

如此,节省了硬件资源,方便了多种解扩解调的自适应变换。

四、解调性能测试结果
按以上的方法在Xilinx 的FPGA 芯片上实现了ISCPD2PSK的调制解调算法,占用了较少的FPGA 资源。

我们对实现后的解调性能进行了测试,图7 给出了不扩频方式的解调误码率性能与仿真结
果的对比。

可以看出实测性能比仿真稍有下降,这是因为FPGA 定点计算的损失和硬件底噪的
影响。

图8 给出了不扩频方式的抗频偏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频偏在200kHz 以内,对解调
性能基本无影响。

五、结论
本文用FPGA 实现了ISCP-D2PSK 调制解调算法,并加入了多种扩频方式。

调制设计简单,资源占用很少。

解调设计时将不同扩频系数的解扩解调在一个解调单元里实现,方便不同扩频
系数的自适应解扩解调变换,进一步节省了FPGA 资源。

测试结果验证了FPGA 设计的正确性,并将其应用在了某高速运动平台间的突发通信中。

参考文献
[1] 张剑. 符号内连续相位差分相移键控调制方法[J]. 电讯技术,2010,50(8):63-66.
[2] 陈洁, 林伟, 黄世震. WCDMA 直放站数字下变频的FPGA 实现[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1,259(5):153-156.
[3] 曹志刚, 钱亚生. 现代通信原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王金明. 数字系统设计与Verilog HDL[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