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短歌行》一轮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曹 操
曹操的诗文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 乃心在咸阳;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人断肠。
+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 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 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 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 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 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 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 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 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忧 求贤不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志
一统天下 昂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功业未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拓展提升: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消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 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 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 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 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鉴赏诗歌中的比兴和用典的写作手法
准备: 1. 导学案,课本,典题本、双色笔。 2.课前放声朗读《短歌行》。 3.带上你的好奇心和热情投入学习。
学习目标
1.研读诗歌,说出《短歌行》中“忧”的原因 及内容。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用比兴和用典把握 诗歌感情的方法。 3.结合写作方法鉴赏《蒿里行》,完成高考链 接。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
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 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研究性探讨: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
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 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 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请你 客观辩证的评价一下曹操。
迎
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
希望贤才来帮助 自己建功立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盼
贤才择主、搜揽人才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眼:忧
诗人为何而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低沉
任务:鉴赏诗歌中比兴和用典的写作手法。 活动一:吟唱千古,诵读经典 要求:再次朗读全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活动二:探究学习 1.自主复习,将诗歌分层,用自己的话说每层的大体意思。 2.小组讨论: (1)结合诗句说出作者“忧”的具体内容。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忧思的。 3.结合京剧中的白脸形象,用客观辩证的观点认识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思
思慕贤才
宴饮嘉宾
盼望与贤才相聚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作者是如何表达忧思的?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 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 这里比喻对“贤才”的思念
用典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 遇贤才的态度
3.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 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
明月比喻贤才,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的心情。
短歌行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yō呦u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s瑟è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m陌ò度q阡iān,枉用相存。契qìè阔谈宴,心念旧恩。
奸贼 奸雄 英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措施: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文学成就:“建安风骨”的领袖
背诵全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z匝ā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b哺ǔ,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 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 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 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并没有软 弱消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 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思 难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 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 ,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 ”,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 己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三层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曹 操
曹操的诗文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 乃心在咸阳;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人断肠。
+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 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 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 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 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 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 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 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 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 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忧 求贤不得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志
一统天下 昂扬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功业未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拓展提升: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消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低沉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 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 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 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 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鉴赏诗歌中的比兴和用典的写作手法
准备: 1. 导学案,课本,典题本、双色笔。 2.课前放声朗读《短歌行》。 3.带上你的好奇心和热情投入学习。
学习目标
1.研读诗歌,说出《短歌行》中“忧”的原因 及内容。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用比兴和用典把握 诗歌感情的方法。 3.结合写作方法鉴赏《蒿里行》,完成高考链 接。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
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 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
研究性探讨: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
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 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 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请你 客观辩证的评价一下曹操。
迎
忧思不绝 宴待贤士
希望贤才来帮助 自己建功立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盼
贤才择主、搜揽人才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眼:忧
诗人为何而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人生苦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低沉
任务:鉴赏诗歌中比兴和用典的写作手法。 活动一:吟唱千古,诵读经典 要求:再次朗读全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活动二:探究学习 1.自主复习,将诗歌分层,用自己的话说每层的大体意思。 2.小组讨论: (1)结合诗句说出作者“忧”的具体内容。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忧思的。 3.结合京剧中的白脸形象,用客观辩证的观点认识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人生短暂,功业未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思
思慕贤才
宴饮嘉宾
盼望与贤才相聚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作者是如何表达忧思的?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 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 这里比喻对“贤才”的思念
用典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 遇贤才的态度
3.周公吐哺:作者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 之诚恳,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
明月比喻贤才,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的心情。
短歌行
pì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jīn
wèi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yō呦u 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s瑟è吹笙。
du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m陌ò度q阡iān,枉用相存。契qìè阔谈宴,心念旧恩。
奸贼 奸雄 英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政治措施: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 军事功绩: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文学成就:“建安风骨”的领袖
背诵全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z匝ā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b哺ǔ,天下归心。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礼待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前四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 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后四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然后以 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 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 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并没有软 弱消沉,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 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慨当以慷,忧思 难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 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 ,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 ”,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 己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