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业期刊提升竞争力的发展路径——基于《四川农业与农机》改版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研究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年1期|姚金霞邱云桥周小波王利¤陈燕英
何清燕
陈进陈立熊华
本刊编辑部
浅谈农业期刊提升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基于《四川农业与农机》改版思考
2020年初,《四川农业与农机》谋划改版,改版
的目标一是更具可读性、更实用,二是提升期刊竞争力。
作为期刊编辑部的全职办刊人,笔者团队调研搜集了主管单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四川省农学会、四川省农业机械学会,编委会,专家编委,行业相关人员以及21个市州读者等各方人士100余人,收集了包括栏目设置、稿件质量、广告形式、排版格式等在内的改版意见200余条。
在此基础上,团队根据读者需求多次召开改版专题会,反复讨论改版方案。
改版开始至今整整一年,作为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四川农业与农机》
的竞争力不断提升,相较改版前,稿源更加丰富、广告不断增加、关注度大大提升、宣传服务能力更强,改版后的新面目得到业内一致好评。
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关于农业期刊提升竞争力的发展建议,供同行借鉴。
1
栏目调整更符合期刊定位,增加特色栏目
结合《四川农业与农机》的办刊宗旨——宣传党和国家农业方针政策、报道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机装备的普及、促进农业学术信息的交流、为推进四川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在原有栏目发展研究、农业技术、农业工程、试验研究、专题探讨、调查实践、数字三农、工作交流等基础上,结合调研意见,抽出期刊20%的版面增加了1个提升期刊宣传服务能力的专栏,主要用于宣传四川大农业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在每期的策划专题会上,团队会进行专栏讨论,结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近期中
摘要:2020年初,为提升期刊竞争力,《四川农业与农机》进行了改版升级,改版开始至今整整一年,作为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期刊改版后的新面目得到业内一致好评。
根据实践经验,基于改版思考,笔者总结出了农业期刊提升竞争力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业期刊;改版;提升竞争力;发展建议
作者简介:姚金霞(1984-):女,责任编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四川农业与农机》编辑出版、农机化研究。
¤
通讯作者:王利(1989-),女,编辑、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四川农业与农机》编辑出版,农机(化)
技术研究。
25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1年1期|的专栏是“园区建设”,4期是“五良融合”,5期是“脱贫攻坚”,6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经过2020年的努力,笔者团队在专栏的策划到定稿之间的各环节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流程。
专栏成为了期刊的亮点栏目,得到多方的一致认可。
2
与时俱进,融入新媒体元素
编辑部主动融合新媒体。
首先,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维护和宣传力度,紧跟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增加关注度,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交流。
其次,加入视频二维码元素,邀请农业行业主管部门深度解析政策热点、工作重点等行业需求和关注事件,通过视频与期刊的融合,更加深入地解析予以关注的事件。
最后,结合期刊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宗旨,量体裁衣再次打造全新采编系统,通过采编系统,高效对接作者、审稿专家和编委会,及时接收意见并进行反馈。
3
充分发挥编委会和专家编委的力量
《四川农业与农机》编委会成员主要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以及厅属单位的多位领导组成,专家编委团队主要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创新团队农业领域的多位专家组成。
编委会成员和专家编委主要担负着组稿、审稿以及宣传期刊的任务。
同时,笔者团队一方面充分发挥编委会成员的组织力量,特别在亮点专栏的选题策划组稿方面,与编委会成员保持有效良好沟通,每两月拜访1次编委会成员,衔接有关中心工作,挖掘专栏方向和内容,起到更好的宣传服务作用;另一方面邀请多位农业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作为专家编委为期刊出谋划策,不断充实专家编委团队,完善农业各领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让审稿和组稿专家团队的专业分布更广,年龄跨度更大;同时,与专家编委始终保持良好沟通,并通过采编系统规范审稿、组稿流程,完善审查、鉴别、评价、建议各环节,不仅增强了审稿能力,提升了期刊科技专业能力,而且扩大了期刊影响力,增加了高质量稿源。
4
严把质量关,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编辑部始终牢牢抓住质量这条生命线。
一方面,提升编辑部的综合办刊素质。
办刊团队积极参加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农机
方面,结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相关通知或制度,及时完善修订编辑部的组、审、发稿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与时俱进从严规范、高标准要求编辑部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工作,严把质量关。
同时,编辑部不断深化服务意识,让每一位办刊人员做到紧扣办刊宗旨,及时高效处理各环节工作,把“服务”刻进骨血,高质高效完成每期期刊。
出刊后及时跟进读者和行业主管部门收集意见建议,及时调整办刊思路,持续优化办刊质量。
5
理顺营销体系,拓展营销途径
一是不断梳理省内21个市州的发行渠道和通联体系。
坚持走出去,特别是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市州的通讯联系人员有变动时,团队及时电话对接并前往拜访座谈,收集意见建议,沟通期刊订刊事宜。
二是拓宽营销渠道,加强与市场的接轨力度。
将活动营销、服务营销和网络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结合起来,依靠特色活动、服务性栏目、微信、微博等打造期刊品牌形象,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拓展营销途径,通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展示期刊良好的公众形象,推动精品内容建设,巩固扩大发行数量,增加广告收入。
笔者团队始终坚持,期刊不是单纯地做一本期刊,而是要做一个渗透者,成为宣传农业中心工作的宣传队、介绍广大基层技术人员新经验的播种机、推广国际国内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窗口,让期刊不断保持可读性和竞争力。
现阶段,农业期刊要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势头下认准自己的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加速融入新媒体;深入读者中调研,了解新需求、创新模式、开辟新栏目,开拓多元化、多形式的媒体合作,优化宣传模式,扩充宣传渠道,提升社会认知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内容、更贴近读者的农业期刊。
参考文献:
[1]麦吾兰江·麦麦提,张琼,等.浅析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J].传播力研究,2019,3(19):88.
[2]王利,姚金霞,等.互联网时代农业技术类期刊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9,(1):17-18.[3]王晓华,李林峰,闫其涛.从学习到创新
农业科技期刊发展之
路径[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1):99-10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