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第1课时示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学方案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解决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3.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4.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重点
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善于撷取生活琐事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文章,解决字词读音问题;搜集与萧红、鲁迅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提起鲁迅,很多人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的头发,吸着烟斗、面目严肃冷峻。
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他似乎“对一切人都怀有忧虑和敌意”。
其实,他十分关心爱护进步青年,因此,他的周围有许多文学青年愿意“亲近”他,萧红就是其中的一个。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鲁迅,感受鲁迅。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1.文学常识
(1)关于鲁迅
出示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请同学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印象。
实际上,鲁迅先生是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部分作品简介:
《在酒楼上》平庸对人的吞噬,绝望的反抗
《肥皂》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社戏》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纪念刘和珍君》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论“他妈的”》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
广大群众争相奔赴万国殡仪馆瞻仰遗容,中共中央也来电吊唁。
22日,送葬群众多达数万人。
鲁迅遗体覆盖着上海民众所献"民族魂"的旗子,安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出示鲁迅遗容图片)
毛泽东评价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才气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2)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作家,原名张迺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
占领了香港。
重病的萧红陷落在九龙,在一所临时医院里去世。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
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女作家。
其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
(3)创作背景
鲁迅说过:“想看好花。
一定要有好土。
”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三四十年代女性文学园圃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样继续滋养着中国文坛的茂林佳卉。
鲁迅和萧红之间的情谊已经成为文坛佳话,被千千万万的读者传诵……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
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
它不仅是鲁迅回忆录中的珍品。
而且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典范,是敬献于鲁迅墓前的一个永不凋谢的花环。
由于作者萧红跟回忆对象鲁迅之间有着直接交往,对回忆对象充满着缅怀崇敬之情,素材又来自于亲历、亲闻,因此作品不仅富于史传性,而且也富于文学性。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文题阐释
从文题可以看出,本文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回忆、怀念,文中共回忆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几个任务:
(1)标明小节。
(2)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3)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些生活场景?
(4)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3.你能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吗?
yán qián wěn lèi lüèti pōu yāng
筵.会虔.诚紊.乱肋.膜掠.夺抽屉.解剖.遭殃.
4.词语解释: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筵(yán)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指比较隆重的)。
【窘(jiǒng)】①贫穷。
②为难。
③使为难。
课文采用的是第二种解释,难堪。
【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
【踌(chóu)躇(chú)】①犹豫。
②得意的样子。
课文中用的是第一种解释。
【抹(mǒ)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
也作“抹煞”。
【紊(wěn)乱】杂乱;纷乱。
5.本文选取了以下场景来写鲁迅先生:
(1)鲁迅的笑:突出“明朗”,发自内心的“欢喜”,可见其观爽朗、平易近人。
(2)鲁迅走路的姿态:突出“轻捷”,快,表现鲁迅先生干练敏捷的性格特征和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
(3)对待“我”的拜访:亲切随和、关怀备至。
(4)对待青年的来信:突出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
(5)看电影的路上:突出鲁迅先生的礼让,表现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6)休息:突出“翻一翻书就是休息”,表现鲁迅先生对时间的珍惜。
(7)工作时间(详写):写一天的时间安排,突出与常人不同的作息习惯,表现鲁迅先生抓紧一切时间工作,表现了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情怀。
(8)吃鱼丸(详写):突出“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表现鲁迅先生做事认真,深入实际的严谨品质。
(9)生活琐事:包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10)病中(详写):突出鲁迅病情的严重,表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疾病的奉献精神。
6.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总体印象:
热情的主人,可敬的长者,风趣的智者,敬业的伟人。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和纪念鲁迅逝世三十周年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2.积累鲁迅先生的一些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热情的主人可敬的长者
风趣的智者敬业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