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堂之壤滋养德育之根——谈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课堂之壤滋养德育之根——谈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
柳曹君
深圳市福田区深圳中学梅香学校518000
摘要:德育除了某些学科的教学外,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学校要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立足实际,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融入各学
科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德育水平。

本文主要探讨德育在高中
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十年成树,百年成树,教师不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坚持语文教学和德育
发展的现状,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制定合理的方案,科学地将
德育融入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渗透
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德育在这个阶段显
得尤为重要。

“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强调了语文与德育的密切关系。


师要在实际教学中着力探索德育策略,有效渗透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始
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探索各种德育策略,从而更好的教书育人。

一、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授课
(一)立足时代,与时俱进
德育是教学的主体,始终没有过时,并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加有意义。

当前,国内外交往日益频繁,新理念已经给教育带来了重要作用。

中学生在进入
学校的环境中,必然要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

陶行知就要求教师们用生命
教育思想来指导他们开展生命学习,老师要从现状入手,在德育渗透中,根据他
们实际需要的知识,让新观念、新理论对他们形成正面作用。

以《愚公移山》这
篇课文为例,学生初读时,很难认同愚公的行为,也难以有效理解愚公的精神品质。

老师读书课的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认同愚公精神,因此,作者从当下出发,以生活中的老愚公精神寻找自己的榜样和故事,找出学生所了解的具备老愚公精神的人,例如邓稼先、袁隆平等,从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尊重,真正的愚公精神是怎么样的。

(二)传承传统,发扬光大
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良好的品德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财富,是德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提出“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教材中传承的内容发现并展示给学生,使传统文化和良好的礼仪传授给学生并积极传承。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这是一篇歌颂父子关系的作品,文中父亲由误解到认识的过程,对应着他们的实际人生,极具现实意义。

老师要在课堂上进一步探讨父子关系的意义,指导他们用心去体验,使他们在产生积极情绪的同时体会爸爸妈妈的关爱,学会认识父母和自身的血缘关系,用切身的经历诠释爱与责任[1]。

(三)做到知行合一
不管做什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朝着正确的方向探索和努力,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和成功率,德育在语文学习中的渗透也是如此。

如前所述,教师要着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切实提高语文教学和德育的实效性,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言行是正确的、积极的、有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强大的动力。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知道正确的言行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人,毕竟,“知道”和“做到”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德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要让他们学会辨别善恶,积极言行,乐于助人,坚决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学习,始终乐观地寻找人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

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来教育学生,为德育增光添彩,让学生有所收获,坚持更高的生活水平,这既有利于自身的学习和发展,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德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几千年的发展,产生了无数具有很高文
学价值的诗歌、歌曲、散文和经典,《论语》就是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代表。

优秀
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生命力,甚至是哲学思想,对当今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不容忽视的,相反,要依托教材中的相
关话题,适当展开,引导学生发现优秀的传统文化,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用做
人的道理,这些原则支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语文教育不仅教授专业知识,还包括一定量的道德教育,颇具人文色彩。

以八年级上册《龟虽寿》为例,这首
四言乐府诗出自曹操之手,在诗中,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匹老马,他的身体日渐衰弱,脚步迟缓,但心中仍有远大的志向,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师
首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雄浑激昂的语言,领略作者的豪气,再以“老
骥伏枥,志在千里”作为引子,帮助学生加强自己的理解力,并要学会以乐观的
态度面对生活。

三、落实好鼓励式教学
人们喜欢听到赞美和赞许的话,初中生也是如此,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初中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如果教师能够适当地鼓励和表
扬学生,他们的内心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从而鼓舞士气,反之亦然,侮辱和指
责的语言会逐渐使学生产生自卑和孤僻,不愿敞开心扉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不愿
意努力学习相关科目等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努力实施自信教育、
鼓励教育和欣赏教育,保持教书育人的初心。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表扬教学呢?在宏观层面上,教师要始终公平公正
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析这些学生上课落
后的原因,然后经常和他们进行友好的交流和交谈,鼓励他们,开导他们,用各
种方式表扬他们,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学习语文,体会这些经典诗篇
中蕴含的道德道理[3]。

从微观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结合课堂内外文本阅读
的好方法。

部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是无数知名专家、学者、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篇章众多,语言优美,情感淳厚,它依靠几篇含有道德知识的文本来进行普通话
的教学和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加了课堂的新鲜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
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课外文章,当然其中还要包括一些德育,这种方法既文艺又有趣,可以将德育渗透到语文学习中。

四、结语
面对新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学校和教师要始终坚持“语文教学与德育并重”的原则。

要优化德育方式,创新德育活动,拓展语文课程,让学生在理解汉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德育,有效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提升课程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健.以课堂之壤滋养德育之根——谈初中语文德育渗透策略[J].七彩语文,2022(40):84-86.
[2]刘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新智慧,2022(22):44-46.
[3]齐雅萍.初中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
38(02):54-56.
姓名:柳曹君
现有职称:中学一级研究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