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专)污泥比阻测定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 污泥比阻测定实验
一 实验目的
污泥按来源可分为初沉污泥、剩余污泥、腐殖污泥、消化污泥和化学污泥。

按性质又可以分为有机污泥和无机污泥两大类。

每种污泥的组成和性质不同,使得污泥的脱水性能也各不相同。

为了评价和比较各种污泥的脱水性能的优劣,也为了确定污泥机械脱水前加药调理的投药量,常常通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污泥脱水性能的指标――污泥比阻(也称比阻抗)。

本实验的目的:
①掌握用布氏漏斗测定污泥比阻的方法;
②了解和掌握加药调理时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量确定的实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污泥比阻是表示污泥过滤性能的综合性指标,定义:单位重量的污泥在一定压力下单位面积上的阻力。

在数值上等于粘度为1时,滤液通过单位重量的泥饼产生单位滤液流率所需要的压力。

求此值的作用是比较不同的污泥(或同一种污泥加入不同量的混凝剂后)的过滤性能、污泥比阻越大,过滤性能越差。

反之,污泥脱水性能就越好。

过滤时V (mL )与压力降P (过滤时的压强降g/cm 2
)、过滤面积F (cm 2
)、过滤时间 t (s )成正比,而与过滤阻力 R (cm ·s 2
/mL )、滤液粘度µ[g ·/(cm ·s )]成反比,即过滤时:
()PFt
V ml R μ=
(12-1) 式中:V ――滤液体积,mL ; P ――过滤压力,g/cm 2

F ――过滤面积,cm 2
; t ――过滤时间,s ;
µ――滤液粘度, g/cm ·s ;
R ――单位过滤面积上,通过单位体积的滤液所产生的过滤阻力,取决于滤饼性质,cm ·s 2
/mL ;
过滤阻力R 由滤饼阻力Rz 和过滤隔层阻力Rg 构成。

而阻力R 随滤渣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大。

过滤速度则减少,因此将(12-1)式改成微分形式:
()
z g dV pF
dt R R μ=
+ (12-2) 由于R g 比R z 相对较小,为简化计算,姑且忽略不计,则将上式进一步改写成微分形式:
2dV p F P F P F C V dt r r C V
r F μδμμ⋅⋅⋅===
''⋅⋅⋅⋅⋅'⋅⋅
(12-3) 式中: 以滤渣干重代替滤渣体积,单位质量的污泥比阻代替单位体积的污泥比阻,
r '—单位体积污泥比阻;
r —单位质量污泥比阻,s 2
/g ;
C ′—获得单位体积滤液的干固体(滤渣)体积(g/cm 3
)。

C —单位体积滤液的干固体重量(g/cm 3
)。

δ—率饼厚度 ;
式中r 为污泥比阻,在定压下将(12-3)式对时间积分(0→t )可得:
22t r C
V V PF
μ⋅⋅=∙+常数 (12-4) 式(12-4)说明,在定压下过滤,t/V 与V 成直线关系。

其直线的斜率为(设为b ):
2/2t V r C b V pF
μ⋅⋅=
=(s/mL 2
) 由此推导出污泥比阻r :
22pF b b r K C C
μ== (s 2/g ) (12-5)
因此,要求得污泥比阻,只需要在实验条件下求得b 及C 即可。

b 的求法:在定压下(真空度保持不变),通过测定一系列t ~V 数据,用图解法(下图)求出斜率b ;
C 值的求法(含水率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量滤饼厚度是很困难的而且不准确,改用测滤饼含水率的方法,求C 值:
C =
f
f
i
i
C C C C ---1001001
(g 滤饼干重/mL 滤液)
式中C i -100g 污泥中的干污泥; C f -100g 滤饼中的干污泥。

例如:污泥含水率97.7%,滤饼含水率80%,则
C =
0260.048
.381
20
3.21
==
-(g/ml) C 值或者用下式计算:
)/(0
ml g C C C C C b b -⋅=
其中: 3
21
3m m m m C b --=
,滤饼固体浓度,g/mL ;
31
0100m m C ml -=
(污泥混合液)
,污泥固体浓度,g/mL;
假设取污泥水样100mL ,则
m 1――滤纸质量,
m 2――泥饼质量(湿的)+滤纸质量, m 3――泥饼质量(干的)+滤纸质量。

国际单位(SI)中,比阻r 的单位是m/kg 或cm/g ;在工程制(CGS )中,比阻单位:s 2
/g ,各单位的换算关系:
因素 工程制(CGS)单位
换成(SI)单位 乘以换算因子 比阻(r ) s 2
/g m/kg 或cm/g 9.81×10
3
压力(P ) g/cm
2 Pa 或N/m
2
9.81×10
动力粘滞系数(μ)
泊或g/(cm ·s)
Pa ·s 或s ·N/m 2
1.00×10
-1
一般认为:比阻在1012
—1013
cm/g 的污泥为难过滤的污泥,比阻在(0.5—0.9)×1012
cm/g 的污泥为中等,比阻小于0.4×1012
cm/g 的污泥为容易过滤。

初沉污泥的比阻一般为(4.61~6.08)×1012
cm/g ; 活性污泥的比阻一般为(1.65~2.83)×1013 cm/g ; 腐殖污泥的比阻一般为(5.98~8.14)×1012 cm/g ;
消化污泥的比阻一般为(1.24~1.39)×1013 cm/g ;这四种污泥均属于难过滤污泥。

一般认为进行机械脱水时,较为经济和适宜的污泥比阻是(9.81~39.2)×1010
cm/g 之间,故这四种污泥在进行机械脱水前必须进行调理。

加药调理(投加混凝剂)是减小污泥比阻、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常用的方法。

对于上述污泥:
无机混凝剂如氯化铁、硫酸铝等投加量一般为污泥干重的5~10% 高分子混凝剂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一般为干污泥量的0.1~0.3%
聚合氯化铝(PAC )和聚合硫酸铁(PFS )等,投加量一般为干污泥量的1~3%。

消石灰投加量20~40%,作用是在pH 大于12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Ca(OH)2絮体物,使污泥颗粒产生凝聚作用。

三 实验设备
真空抽滤实验装置(如图)、秒表、电子天平、烘箱等。

1.真空泵
2.吸滤瓶
3.真空泵调节阀
4.真空表
5.布氏漏斗
6.计量管
污泥比阻实验装置图
1–真空泵;2–吸滤瓶;3–真空调节阀;4–真空表;5–布式漏斗;6–吸滤垫;7–计量筒
四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将待测污泥混合液搅拌均匀。

取污泥混合液100mL 进行(平行两次)实验。

2.在污泥比阻实验装置的布氏漏斗上(直径65~80mm )放置滤纸(之前剪切与布氏漏斗同大小),用水润湿,贴紧周边和底部。

3.开动真空泵,用调节阀调节真空压力为比实验压力的1/3(实验时压力为0.035MPa 或者0.071MPa,对应的真空度266mmHg 和532mmHg ),抽滤30s 左右,关闭真空泵,倒掉计量筒内的水。

4.加入100ml 实验污泥混合液(不加混凝剂)于布氏漏斗中,使其依靠重力过滤1min ,并记下计量管内的滤液V 0,然后启动真空泵调节至实验压力。

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压力表并保证在实验压力下试验。

5.每隔一定时间(开始过滤时可每隔10s 或15s ,滤速减慢后可隔30s 或60s )记下计量管内的滤液体积V ′,填入表12-2中。

6.一直过滤至真空破坏(滤饼破裂),如真空长时间不破坏,则过滤10~15min (或者更长时间直至泥饼形成为止)后即可停止;关闭阀门,取下滤饼放入称量瓶内精确称重;称重后的滤饼于105℃的烘箱内烘干,冷却,精确称重。

计算C 0和C b ,进一步求得C 值。

五 实验结果整理
1. 将实验所得数据按表12-1,12-2记录,并完成表格。

2. 根据测得的滤液温度T(℃),计算动力粘滞度μ:
μ(Pa ·s )=
2
0.00178
10.03370.000221T T
+⋅+⋅ 3.计算C 值。

4. 以t/V 为纵坐标,V 为横坐标绘图(必须用坐标纸),图解法求b 值。

5.计算实验情况下的污泥比阻r ,并说明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比阻最小说明什么)?
六 注意事项
1.污泥中加混凝剂后应充分混合,在整个过滤中,抽真度应始终达到实验压力。

2.量筒中水量少不便读数时,可以补充一定量水,使得水面高过最低刻度便于读取数值。

3.表示结果和判断污泥过滤情况时请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表12-1 计算滤饼固体浓度(C b)和污泥固体浓度(C0)原始数据表
注:读数时间以实际情况定而,时间间距可短可长。

原则:过滤结束时读取点在10~15个,间距分配均匀。

以t/V为纵坐标,V为横坐标绘图(必须用坐标纸),图解求得不加混凝剂情况下的b 值,并用C b和C0结果,计算不加混凝剂条件下的污泥比阻r1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