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刘华;魏鑫;欧阳冠宇;刘景东;陈蕾;刘海青;孟祥雨
【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
【年(卷),期】2024(36)1
【摘要】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

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

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
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

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总页数】11页(P26-36)
【作者】刘华;魏鑫;欧阳冠宇;刘景东;陈蕾;刘海青;孟祥雨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P744.4
【相关文献】
1.断陷盆地陡坡带构造样式与油气聚集——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陡坡带为例
2.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岔河集构造带沙一上亚段为例
3.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区油气立体输导模式——以南堡1号构造带为例
4.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烃源岩生烃演化及油气来源
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成藏区带定量预测与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