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第19课 春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酒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欣赏作品极富情趣的细节描写和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亲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领会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和舒放自然、典雅隽永的语言美。

3.培养热爱年文化、民族文化的热情。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通过学习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突现人物的写法,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通过品味本文清新素淡、典雅隽永的语言特点,来感受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出示学习目标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是极喜庆的字眼。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准备些象征来年幸福、美满的东西,如春糕、春馍、春酒等。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板书文题、作者)
二、温故互查(预习与交流)——自主学习,二人互查: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枸杞(gǒu qǐ) 薏仁(yì rén) 煨炖(wēi dùn)
衣襟(jīn) 酬(chóu)谢两颊(jiá)
挑剔(tī) 家醅(pēi) 如法炮(páo)制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2.作者简介
琦君,原名潘希真。

台湾散文大家。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等。

她的作品《橘子红了》曾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三、设问导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
2.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二)文本探究
1.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
2.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回答)从课文中你了解到故乡人哪些品质?
3.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理由是什么?
4.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三)语言赏析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着一个怎样的童年?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细节描写并品析,重温作者美好甜蜜的童年。

1.“我是母亲的代表”
2. “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3. “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4. “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5.“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机灵顽皮)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四、自我检测(精读精练)——阅读语段,突破重点:
1.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思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这段话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写了哪些片断?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略)
3.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先体会文章中的细节,然后试着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4、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写得好?请你把它抄在下面,并略作分析。

五、板书设计:略
六、课堂小结: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写着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

七、巩固练习 -----名校课堂
八、拓展延伸
仿句: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
三、设问导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
2.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交流点拨】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交流点拨】不,是借春酒抒情,借春酒怀人,表达对母亲、亲人的思念,对浓浓乡情、难忘的童年生活的追思。

(二)文本探究
1.春节好吃的东西很多,我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吃春酒”体现了邻里间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喝母亲自酿的八宝酒;
补气、健脾、明目,药香加酒香,味甜;
亲密融洽、温馨和谐。

2.什么情况下“喝会酒”?(用文本语言回答)从课文中你了解到故乡人哪些品质?
【交流点拨】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

表现了故乡人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

3.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理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母亲是一个善良朴实、热情能干的贤妻良母。

因为:
(1)母亲得意(兴奋、自豪的外露)地说了一遍又一遍,(语言的重复,说明母亲热情、无私、朴实、富有耐心)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得到表扬后的害羞、兴奋、自豪)。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做八宝酒就是为了让别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浓香,就很开心、荣
幸和满足了,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
(2)不仅是酒,……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两个“总是”与“还”极言母亲善始善终,心地无私。

“笑眯眯”说明母亲善良淳朴、诚心热情。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母亲的品质犹如春酒那样芳醇。

)
4.朗读文章最后一段话,说说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春酒激起了一种思念,作者思念的是春酒浓的化不开的人情的温馨与芳香;思念的是春酒中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其说作者是对春酒的着迷,不如说是对春酒中那份难以演绎的人情味的依依不舍。

也许家乡的春酒永远能酿造,但春酒中那份温情却永远难以追忆。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这句震撼人心的自问,道出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道出了对浓浓乡情的追忆,也道出了现代文明生活的一种失落。

(三)语言赏析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着一个怎样的童年?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细节描写并品析,重温作者美好甜蜜的童年。

1.“我是母亲的代表”
【交流点拨】写出女儿在母亲心中的地位,极富爱心,母女情深
2. “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交流点拨】母亲的代表,当然名正言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彻底抛开了初一至初五的那些“拘束”,说明民风淳朴
3. “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交流点拨】吃得跟“小猪似的”不好吗?为什么要说“蜜蜂似的”呢?左邻右舍,一家一家地吃,蜜蜂似的快活地飞来飞去。

写出“我”的憨态可掬
4. “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交流点拨】吃得填满了肚子,伸长了脖子,这还不算,还得尽量多带一些回去,典型的“多吃多占”。

真有那么馋吗?看看下文“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已经不稀罕了”。

看来“多吃多占”的主要原因是“气氛之热闹”,小孩子不就是爱凑热闹吗?一句话活现出当年的童心童真。

5.“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机灵顽皮)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交流点拨】对我的动作描写,突出八宝酒的魅力之大。

四、自我检测(精读精练)——阅读语段,突破重点:
1.阅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思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这段话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显示其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忆,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旨。

思乡,也是散文的“文眼”。


2.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写了哪些片断?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略)
3.细节描写是让文章生动的一把“钥匙”,先体会文章中的细节,然后试着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1)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地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此处巧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我”鼓鼓的肚子),喻体是(蜜蜂的肚子)。

比喻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这里写“我”贪喝春酒,喝完后的样子。

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意_)的神情。

(2)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

“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珍惜)。

(3)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此处细节描写,把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

4、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写得好?请你把它抄在下面,并略作分析。

(怎样分析呢?先看看有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用了以后有怎样的好处?如果没有,看看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效果怎样?现在,试试看吧,你能行!)1.。

.八、拓展延伸
仿句:春酒有一种民俗的味道。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交流点拨】春酒有一种故乡的味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酒有一种母亲的味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小小的
白船儿,……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