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物理试题.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同一物体不论在北京还是在武汉,所受重力相同
D、汽车和货物的重心随着所装货物的多少和装载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B、速度大,速度变化率不一定大
C、速度变化量越大,速度变化率一定也大
D、速度变化率等于零,速度一定等于零
3、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3秒内通过2.0米的位移,则
A、加速度为0.8m/s2
B、第1秒末的速度是0.8m/s
C、第2秒内通过的位移为1.2m
D、2s内通过的位移为1.2m
4、如图所示,为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 -t图象,A、B同时同地开始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和B沿不同的方向运动
B、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C、t1时刻A、B两物体速度相等
D、t1时刻A、B两物体相遇
5、某同学用水平力推静放在水平上的桌子,但未推动,这是因为该同学对桌子的推力
A、大于桌子对该同学的推力
B、小于桌子对该同学的推力
C、小于桌子和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D、小于桌子所受的静摩擦力
6、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到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离开水龙头,测出n次听到水击盘声的总时间为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为h,则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A、2hn 2/t2
B、2h(n+1)2/t2
C、2h(n+2) 2/t2
D、以上都不对
7、如图2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A 放
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弹簧秤固定在直立的
墙壁上。
用F 向左拉动B ,使它以速度v 运动,这时弹簧秤的示数为T 。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B 、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C 、若木板以2v 的速度运动,木块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T
D 、若2F 的力作用在木板上,木块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
8、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大小为2m/s 2的加速度刹车,那么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A 、24 m
B 、96 m
C 、25 m
D 、96 m 或24 m 9、把重30N 的物体放在θ=30°的粗糙斜面上并静止,物体的右端与固 定于斜面上的轻弹簧相连接,如图3所示,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2N ,则弹簧的弹力以下可能的是
A 、27N ,方向沿斜面向上
B 、3N 、方向沿斜面向下
C 、3N 、方向沿斜面向上
D 、可能为零,
10、一盛水烧杯放在台秤上,台秤的读数为x ,另有一固体,在空气中重为y ,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z (z<y )。
若把固体用细线悬挂在烧杯上方,并完全浸没在水中,如图4所示,此时台秤的示数为: A 、x +y -z B 、x +z C 、y -z D 、x +y +z
第II 卷(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实验填空题(本题共三小题,11和12小题各5分,13小题10分共计20分)
11、有一个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 ,游标上有20个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一个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5所示,则物体的厚度为_________mm
图5
12、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有__________。
A .用两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套之间的夹角为90°,以便求出合力的大小
B .用两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
1 2 10 cm
C.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一定是普遍成立的
D .若F 1和F 2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N ,则合力F 的方向不变,大小也增加1N
13 、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________(选“交流”
或“直流”)电源;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6所示0、1、2、3、4、5、6为实验中所取的计数点,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0到1、2、3、4、5、6间的距离分别为(0.96、3.84、8.64、15.36、24.00、34.56)cm ,那么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____ s ;根据纸带上所测得数据填写下表,并求出打印计数点5时纸带的速度大小v 5=_______该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a =__________ m/s 2 方向为__________(填A 到B 或B 到A)
图6
.
三、计算题(本题共四小题.50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
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 、(10分)电梯上升的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7所示,求: (1)电梯上升的高度
(2 )电梯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 。
7
图7
15 、(12分)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州6号飞船,返回舱将要着陆前由于空气
阻力作用,有一段时间匀速下落过程。
若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
返回舱和航天员总质量为m ,则:(1)此过程中飞船的返回舱速度是多大? (2)相当于多高的地方自由下落可以获得此速度?
16、(13分)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物体如图8,当受一水平推力F 作用时,求:
(1) 当斜面光滑时若要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F 是多大
?
(2) 若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让物体匀速上滑则F 又为多大?
图8
17、(15分) 某市近郊,一辆小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v 匀速行驶,一位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马路,汽车司机在A 处发现这一情况(游客正步行到D 处) ,经t =0.5s 作出反应才紧急刹车,但仍将恰好匀速步行到B 的游客撞伤,而汽车仍保持原匀减速直线运动至C 点停下,整个事故过程以图9表示:
. 图9
为了判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警方用一完全相同的小车以该路段法定最高速度
0v =12m/s 行驶在这同一路段,由于事前有思想准备,司机在A 处即做紧急刹车,经12m 停止
在事故现场测得AB=19.5m,BC=6.75m,BD=3.9m ,问:
(1) 该肇事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刹车前的行驶速度是多大?是否超速? (2) 游客横过公路的步行速度大小?
(3) 若汽车司机以法定最高速度行驶,发现情况和作出反应条件不变,事故是否发生?通过计
算说明理由.
.
东
西 南
北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05-200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标准答案
二实验填空题
11: 10.00 . 12: ACD (选对但不全得2分)
13: 交流 ; 0.1 ; 0.96m/s ; 1.92 ; A 到B (每空2分) 三计算题
14(10分)解:(1)依图象,设高度为h ,全程用时为t=10s t 1=2s t 2=6s v =6m/s 规定其方向为
正方向 图中梯形”面积”即为上升高度; h =(t 1-t 2+t) v /2 3分 代入数据.h=42m 2分
分步利用运动学公式得出结果同样得分
(2)0~2s 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 1则a 1=△v/△t a 1=3m/s 2
2分 2s~6s 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
6s~10s 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 2则a 2=△v/△t a 2=-1.5m/s 2
即加速过程加速度最大为3 m/s 2
3分
15(12分)解(1)因为该过程匀速,所以其合外力为零.其受重力及空气阻力平衡如图: 2分
又因为空气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 f=kv 2
(1) 2分
由: mg -f=0 (2) 2分
由(1)和(2)得 v =k mg / (3) 2分
(2)设自由下落高度为h 时速度达到上问中v =k mg /
由公式:a=s
v v t 22
2 、a=g 、 v =k mg /
解得h=m/2k 4分
16(13分
)解(1) :受力分析如图: 2分 因为匀速运动,依三角形法则(或正交分解)列方程可得: F =mgtan θ 2分 (2) 受力分析如图 2分
因为匀速运动.其所受四个力合力为0建立坐标系并正交分解
列方程:Fco s θ- mgsin θ-f=0 (1) 2分
F sin θ+mgcos θ-N=0 (2) 2分
f=μN (3) 1
分
由(1)(2)(3)得:
F =mg(μcos θ+sin θ)/ cos θ-μsin θ 2分
17(15分)解(1)因为车和路段均一样,所以其刹车加速度一样,设初速度为正方向:
由a =s
v v t 222 代入数据得a=-6m/s
2
即 肇事汽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6m/s 2
2分
肇事汽车自A 到C 先匀速0.5秒然后以a=-6 m/s 2
匀减速直到停止:
列方程: 2a(AC -v t )=0-v 2
(1) 2分 又: AC=26.25m (2) t=0.5s (3)
由(1)(2)(3)及上 可解得: v =15m/s 2分 因 15m/s>12m/s 所以该车超速 1分 (2)设肇事汽车A 到B 过程中减速时间为T 则
AB -v t= v T+1/2aT 2 (4)
2分 AB=19.5m (5)
由以上可解得T 1=4s(舍去)T 2 =1s 2分 所以该游客自D 到B 用时1.5s
由 v =s/t , BD=3.9m. 知游客步行的速度为2.6m/s 1分
(3)游客到B 点时间不变设此以法定最高速度行驶情况下可到E 点则:
2a(AE - 0v t)=0-0v 2
代入数据:AE=18m <AB=19.5m
即事故不可能发生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