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硬打硬进——童旭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硬打硬进——童旭东
提起硬打硬进,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形意拳明劲阶段的要求。

在武学经典名著《拳意述真》中形容明劲运用的特点时,有“硬打硬进无遮拦”一语。

于是很多形意拳的练习者便将此作为衡量自己明劲是否达标的要求。

那么什么是明劲?如何才能做到硬打硬进呢?长期以来这是很多形意拳练习者并不十分清楚的问题。

有的人由于自己始终没有追求到硬打硬进的效果,于是故意夸大明劲的层次,把明劲从形意拳的基础层次抬高到阶及触之即发、感而遂通的化劲的层次,强调一辈子打刚劲,把刚劲进行到底,并著以长篇大论论述之。

这真是误人误已。

凡是这么做的,晚年没有不落下毛病的,即使一时提高了自己的某种能力,但同时身体上的毛病也落下了,到头来还是得不偿失。

按照中国的辨证哲学,并不是练刚劲就能产生刚的效果的。

硬打硬进也决不是靠着把把蹬趟发力的练习就能实现的。

明劲的刚发决不是本力,更不是拙力。

要做到硬打硬进则需要解决三大技术问题。

首先是解决自身这块材料的质地问题。

就是自身的筋骨以及内脏内膜的强度、韧度问题。

否则发力就是打自己,没伤人,先伤了自己。

自己的筋骨内膜没有发生改良,就去打人,几乎近于自杀。

所以孙氏拳要求练拳第一步就是先要使自己的筋骨、内膜发生变化,其标准就是四正八柱。

其次是解决运动和动力系统的能力与优化问题。

那么什么是运动系统的能力呢?就是重心的移动要直则直,要曲则曲。

这个听上去简单,做起来极难。

如果怀疑,不妨做个实验,站好三体式后沿两胯的宽度顺着前进的方面拉两根线,然后打劈拳,看看这两条线晃不晃动。

一般来讲,肯定是要晃动。

胯两侧的线晃动,就说明重心的移动不是直线,而是晃动的曲线。

如果要做到不晃动,就必须要有鸡腿力的功夫,要练出鸡腿力就必须站孙氏单重三体式,孙氏单重三体式过关,才能出得来。

重心连直线都移动不了,一移动,身体就要晃动(尽管是微小的),那么形成的硬打硬进的能力就比较低,遇到强手就无法
硬打硬进。

那么什么是动力系统的能力呢?就是整体力。

俗话说整劲。

整劲的质量取决于什么呢?三者,一是形与意的协同能力,二是鞭架劲的合一程度,三是三个加速度(移动、转动、挥击)最大值的协同程度。

形与意的协同需要从盘架子中获得,鞭架劲的合一需要从孙氏形意拳的架子中获得,三是三个加速度(移动、转动、挥击)最大值的协同需要从孙氏拳学理论的形轴、意轴中获得。

所以,孙氏形意拳的技术体系是最能体现硬打硬进这种技术效果的,所谓六阳纯全,刚健之至。

其三是解决作用方法的合理性问题。

那么什么是作用方法的合理性?就是生克之理。

将生克之理化为本能,成为身知,则遇敌感而遂通,无不如志。

所以要从五行生克作为入门。

因此,硬打硬进并非仅仅是一种技术思想,硬打硬进的实现是要以相应的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做为支撑的。

没有这些相应的技术和能力的培养做为支撑,硬打硬进就成为一句空话。

由上可知,硬打硬进是形意拳的技术特点之一,在形意拳的明劲阶段表现显著。

这在形意拳本是初步功夫,谓之小学阶段。

但对于那些不了解重心直动与整劲通透法门的人来说,硬打硬进就成为了一项很高深的技术,有练上一辈子也永远吃不透的味道。

所以如今形意拳也要分门户。

门户不同,技术不同,对于硬打硬进的阐释也就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