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池州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脱发越来越成为人们_________________的话题。
近期一项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还有媒体日前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5成大学生有脱发困扰,超7成学生处于轻微脱发状态,超6成学生曾采取措施缓解脱发。
这些信息的确令人
_________________。
专家说,病理性脱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头发就会越来越少,最终则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脱发现象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出原因后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还要保持心情愉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谈虎色变叹为观止盖棺定论对症下药
B . 岌岌可危唏嘘不已盖棺定论对号入座
C . 岌岌可危叹为观止木已成舟对号入座
D . 谈虎色变唏嘘不已木已成舟对症下药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B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呈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C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特点
D .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一项近期调查显示,我国脱发人群涌现低龄化和认知低等
(3)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尽量避免熬夜,饮食要健康而且一定要有规律,坚持体育锻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后来?——起来了。
他到年底就生了一个男孩,男的,新年就两岁了。
B .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C .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 . 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欢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上·漠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
不过,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则是在西周以后产生的。
在《周书》《诗经》等相关典籍中,“德”字频频显见。
探究分析可知,重德思想在周代的政治、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均有体现,成为统治阶层高度认可的政治管理理念。
春秋战国以来,经过孔孟及其后学的进一步阐释与发扬,“德”之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有道君子的人格特质,“崇徳立本”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从两汉至近代,崇徳、重德思想更是成为经济、人才、教育等诸多领城的重要价值理念。
历史事实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智慧是经久不衰、熠熠生辉的。
在中华传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对“德”观念的自觉採讨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的。
古圣先贤对于“德”观念的认识与深讨经过了由“行”到“性”、由“外”至“内”的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人道、人德处于不断的升格过程中,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人之主体性、能动性、实践理性的不断觉醒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先哲认为人之“仁与义”之德足能与天道之“阴与阳”、地道之“柔与刚”并列而论,但人之所为在于仿照天之“健”而“自不息”、效法地之“坤”而“厚德载物”,在于“与天地合其德”。
在中国先贤看来,上天有好生之德。
因此,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即通过尽己之性、成己之德而助天道之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并不是无限扩张人欲而征服自然。
先哲之所以强调人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就是因为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这是盂子所讲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是张载所讲的“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其间虽有“敬德”“仁德”“诚德”“礼德”之侧重点的不同,但先哲修德正已、敬天法道的宗旨是从未政变的。
这种高度弘扬人德而又始终对天德葆有畏之心的天人和谐思想,既是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有特质,更是中华文化历经变故却延续不衰的根源所在。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
《尚书・尧典》中说,尧帝明察洞达、谦逊宽和、光辉明亮,能够发扬美好的徳性,从而和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
在这样一个施政序列中,在上位者的“克明復德”是“亲九族”“平章百姓”的先决条件,其根本指向正在于治理国家、
协和万邦。
(摘编自倪富静《崇德立本的重德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历史长河中,崇德观念在变化,崇德的价值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 . 虽然人们的所为在于与天地“合德”,但是人的道德思想与天地之道是可以并论。
C . 由“行”“外”到“性”“内”的认识,体现了先贤们自觉探讨“德”观念的方式。
D . 在中国古圣先贤看来,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协和万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德观念的发展历程。
B .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崇德立本的重德传统。
C . 文章强调了修德正己的原因和崇德立本的宗旨,但并未明确具体做法。
D . 文章以尧帝因美德平天下的事例,强调了上位者要“克明俊德”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崇德观念源于神话,在西周以后发展成为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B . 守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也是人们发挥自己天性,成全美德的过程,并由此实现了“与天地参”的目标。
C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是天之道,追求诚信是人之道,所以人们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D . 作者认为孟子和张载关于“德”的表述虽然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以修德来达到天、人沟通的理念。
3. (12分) (2017高二上·浙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缨花
季羡林
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
从外面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
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院子不小,都是方砖铺地,三面有走廊。
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清凉蔽体。
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
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
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佛进入古墓。
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我一向不相信有什么鬼神,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
我是不是也有孤寂之感呢?应该说是有的。
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
白天在学校里的时候,同青年同学在一起,从他们那蓬蓬勃勃的斗争意志和生命活力里,还可以吸取一些力量和快乐,精神十分振奋。
但是,一到晚上,当我孤零一个人走回这个所谓家的时候,我仿佛遗世而独立。
没有一点活气。
寂寞像毒蛇似地偷偷地袭来,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
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
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
花开也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
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
在这样的时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
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可惜不久我就搬出了那个院子,同那些可爱的马缨花告别了。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我看了、学习了很多新东西,走了很多新地方,当然也看了很多美妙动人的奇花异草。
然而使我深深地怀念的却仍然是那些平凡的马缨花。
我是多么想见到它们呀!
最近几年来,北京的马缨花似乎多起来了。
公园里,马路旁边,都可以看到新栽种的马缨花,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
给首都增添了绚丽与芬芳。
我十分高兴。
仿佛是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
但是,我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些马缨花同我记忆中的那些很不相同。
它们不同之处究竟何在呢?
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
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物都包括在里面。
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
我好像是在那些可爱的马缨花上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光。
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
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同明月争辉。
同我记忆里那些马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片;一个是影,一个是光。
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是更可爱吗?
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
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
(1)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①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②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3)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
(4)联系全文,分析文章写马缨花的寓意。
4. (9分)(2019·宝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8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超越2017年的79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堪称“最难就业季”。
从就业形势来看,虽然一些热门行业依然火爆,人工智能研究生起薪已高达30万,同时战略新兴产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旺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也急需高端人才,然而在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8年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任务非常艰巨!
(摘编自搜狐网,《最难就业季》2018年9月26日)
材料二:
2015-2017届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率(单位:%)
(摘编自《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报告网》2018年6月26日)
材料三:
从2019年的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较2018年增加14万,再创新高。
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日前强调,国家将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为抓手,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制定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强政府就业服务,持续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集中就业指导等活动;开展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实名制的就业服务,落实岗位信息推送、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
他指出,高校更应把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办学的一个重点,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内容滞后化,素质培养、实践操作空缺化问题,在办学内涵上下功夫,把握好着力点,建设高水平的培育体系。
(摘编自《大学生就业有了新动向》,《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2月14日)
材料四:
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眼中,一份好工作的标准不再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不再是过分追求“大城市”“高工资”“好单位”“轻松岗位”,而是把实现个人价值作为求职的重要考量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
其中,2018届北京地区高校(含科研院所)毕业生赴西部就业共14827人,在已就业人员中占9.2%;赴基层就业共24663人,占比15.3%。
江苏省2018年高校毕业生中,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33.8万人,占就业总数高达62.1%。
(摘编自《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24期)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我国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来看,硕士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其次是专科毕业生,第三才是本科毕业生。
B . 2017届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与2016届有所差别,但都在90.20%以上,基本上持平,略高于2015届89.32%。
C . 从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数据综合分析,硕士毕业生就业率整体最高,体现了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的特点。
D . 从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来看,2017届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2016届,但低于2015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继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最高之后,2019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再创新高,堪称“最难就业季”。
B . 虽然就业形势严峻,但只要高校毕业生学习热门专业,且不断深造,成为高端人才,就会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C .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致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
D . 当前形势下,高校应重视专业设置同质化等问题,不断提升办学内涵,建设高水平培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3)解决就业问题与哪些方面有关?如何解决?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黔中儿
(清)曾衍东
江国瑞,黔之威宁州人,家贫业屦。
娶妻张氏,三乳而举五子,不十年皆龆龀。
一人屦,遂为七口累,于是困惫滋甚。
夫妻着败絮,五子倮焉。
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
继而妻病瘵死,遂鳏。
父兮兼母职,更难以堪。
长次曰万清、永清,三四曰长清、庆清,五曰福清。
冬则五子群卧草中,江视日之蚤暮,抱五子而就曝。
日出东,则列其子皆墙西;日转西,则移其子于墙东。
呱呱杂沓,几不可耐,亦无如何。
馀暇犹织屦。
万清年十五而伟,永清亦如之,遂樵于山。
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三年而长清亦峥嵘起,亦能樵。
万清兼猎事,獐麂野豕,偶一得之,可易贯钱斗粟。
江室中有大布之衣,干糇之粟,自今日始。
城西坪忽有虎患,官捕不能得,断樵路。
万清乃谓永清曰:“兄会须格杀此獠,恐其猛,弟当助一臂力。
”永即应。
万往,而长、庆亦欲与俱,兄诃之返,乃阴随之。
万、永至,俟于嵎。
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于时虎不得奋,相视而雄。
忽长、庆猝至,左右各捉一虎蹄扭之。
虎怒而起,众复按,虎仆,以虎口置地上揉捺之。
虎大怒,腾而奔。
众方欲逐,虎颔下忽贯一矢,大吼如雷,声震陵谷,跃入危崖而毙。
但闻树杪一儿呼曰:“诸兄酣斗时,打成一片,弟无处下手,幸而纵去,乘隙而中之。
”乃知其为五弟福清也。
会川苗骚扰,威镇剿捕,万清兄弟皆入伍。
万清首登苗寨,破其碉,得其首级九颗,悬之腰间而返。
威镇曰:“好男儿!”擢为裨将。
请于上,迁参戎,褒赐有差。
其昆弟四人,累立军功,皆官守御。
每出战,五人蝉联而入,
势若长蛇,而福之药机,犹百发百中。
今国瑞年七十,健饭,五子迎养于官,终日憨憨笑,以为少年时所念不到有今日也。
(选自《小豆棚》卷十三“杂技类”)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B . 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C . 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D . 虎来万出/虎扑万/万以手握/其腋下皮举而立/虎亦立/永即出/曳其尾/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龆龀”指儿童换牙,文中指的是进入童年时期。
古人常用生理特征来代指年龄,如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
B . “鳏”是对无妻或丧妻者的称谓,文中指的是丧妻。
古代有“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的说法。
C . “昆弟”即“兄弟。
”“昆”指哥哥。
“昆弟之好”指兄弟般的情谊。
D . “七十岁”被称为“古稀”,“六十岁”被称为“花甲”,“八十岁”被称为“期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国瑞家境贫寒。
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五个孩子。
冬天看日色早晚,抱孩子们晒太阳取暖。
太阳在东边,就把孩子们排列在西边墙根下,反之亦然。
B . 万清兄弟相互友爱。
在城西坪除虎患时,长清、庆清想帮助哥哥,想一起前往,万清出于安全考虑,呵斥他们,叫他们回去。
C . 万清兄弟作战勇敢。
每次出战,兄弟五人同时上阵,那情势就像一字长蛇阵,而他们的弓箭依旧百发百中。
D . 万清兄弟很孝顺。
在父亲晚年时,把他接进官府供养。
江国瑞年轻时未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妻着败絮,五子裸焉。
终日饮粥糜,且不重食。
②日得柴两担,售于市,可敌其父五日屦,如是江稍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三首(其三)
张耒
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幽花避日房房敛,翠树含风叶叶香。
养拙①久斑藏姓氏,致身②安事巧文章。
汉庭卿相③皆豪俊,不遇何妨白发郎。
【注释】①养拙:谓才能低下而闲居度日,退隐不仕的自谦之辞。
②致身:出仕。
③白居易诗有云:“汉庭卿相皆知已,不荐扬雄欲荐谁?”借扬雄的典故表明自己才华卓绝却无人引荐的苦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枣径瓜畦”写出乡村生活的恬静,“白衫乌帽”描绘出诗人山野农夫般的朴素形象。
B . 颔联写幽花躲避夏日骄阳,村里低矮的草屋聚敛在一处;绿树迎风招展,风带来绿叶的芳香。
C . 诗歌前两联选取远离官场的农村夏日景象,用语平易晓畅,恬淡优美的景色透露出诗人清闲的心境。
D . 尾联和白诗一样写到“汉庭卿相”,却反其道行之,丝毫没有不被赏识的失落与惆怅。
(2)诗人在本诗中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20高一上·建昌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自己回归田园之后悠闲惬意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8. (5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敝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
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9. (2分) (2019高二下·大庆月考) 下面是司法部清理投诉监督平台工作机制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注:司法部全程督办,确保所有的批评建议在15个工作日内向当事人反馈结果。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下·邯郸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
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
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
答案:3-3、答案:3-4、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答案:8-1、
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