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情感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留守儿童渗透情感
教育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初期尤为重要,直
接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许多农村的年轻父母为了给家人提供更优质的生活
会选择去大城市务工,正因如此,农村的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
作为一名小学语
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结合语文课的学
科性质,将关心融入课堂,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与爱护。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渗透
前言:情感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对事物的态度,它引导决
定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并产生对应效果,小学时期作为人生的懵懂阶段,对于事物
的认识没有清楚的认识,对自己行为的对错没有概念,而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更
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先进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空闲劳动力开始入城务工,家里的孩子就留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
生活,老一辈的人由于知识的缺乏和对现代信息社会的脱节,和孩子没有共同语言,缺少沟通的机会,导致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这时候就
需要学校和老师、家庭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老而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对
学生的情感教育有着巨大影响。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作用
1.1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教育观念,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使
他们感受到情感的温暖,留守儿童因家长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倾
诉的对象,容易造成小学生性格偏激、学习兴趣下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应该利用情感教学的渗透,采取与学生谈心,积极关心学
生情感和情绪变化,及时处理学生间产生的问题,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依
赖感,老师去尽力弥补学生缺失的父母的关爱,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情感氛围,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1.2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正确的情感引导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可以填
补内心的空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他
们害怕与同学交流,有了问题也不敢询问老师,容易造成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
小学语文老师通过正确的情感教育,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发觉他们的闪光点,多
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对学习的兴趣,可以让他们以更大的精力和
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1.3提高留守儿童的创新能力
一个人对生活的热情程度决定着他的成就大小,正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可以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语文老师要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发言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
意识,让课堂整体的氛围去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让留守儿童在吸取不同观点的
基础上达到自己创新能力的提高。
2小学语文教学中留守儿童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2.1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育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学生在座位上听。
而对小学
阶段的留守儿童来讲,他们年龄偏低,自律性较差,因此很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
这就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来丰富课堂知识,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调动孩子
们的学习主动性,这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学习《慈母情深》时,因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他们不太能理解父母的付出,也缺少和父母的情感
沟通,造成他们十分缺爱和没有安全感。
而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母爱,所以老师在
讲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一情感的挖掘,让孩子们产生共情,激发留守儿
童对父母的情感,感受到父母的付出与不易。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从小缺少母爱,
那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光要从教材展开教学,更要
在学习中传递母爱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作文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
给父母写一封信,来表达对父母的想念,以此来感染学生,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
内容与设计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以学生为重心。
2.2创造抒情环境,促进课堂交流
留守儿童一般都沉默寡言,没有父母在身边,没有可以抒发情感的对象,从
而缺乏生活上的交流。
教师对留守儿童课后情感交流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
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课后随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情感交流,更要把语文
课堂充分利用起来,将课堂营造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尽情发言,进行
情感的抒发。
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与情感交流,进一步运用语文课的特殊性,将情感渗透到教育中来,让留守儿童可以在课堂交流中抒发情感,以此促进孩子
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2.3从课堂延伸到家庭的温暖
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家人的关爱,语文老师可以针对这些特殊的家庭开展一些
特殊的活动,来帮助留守儿童找到来自家的关爱。
例如,老师可以暂时将自己当
作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对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和学习中的帮助。
在生活上,留守
儿童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教师应当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在学习上,多与学
生进行沟通,同时在语文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组织朗诵比赛、古诗阅读、作文比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鼓励,进
一步增强其自信心。
而对于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教师也要一视同仁,善于发觉他
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存在感,增强他
们的成就感。
2.4尊重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
怎样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的。
爱护学生,尊
重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准。
每个人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要求别人也爱自己的孩子是很难的,所以老师做到爱学生也是一件不容易的
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情感是更难的。
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时,他们就会相信老师,喜欢老师,上课时就会更加专注。
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也要塑造他们美丽的心灵。
爱是一把钥匙,一把通往心灵的钥匙。
教师应该好好运用这把钥匙,亲近留守儿童,让他们从老师那里感受到这一份爱。
我们不仅要爱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要关爱有缺点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让他们从中汲取力量,更加的自信自强。
在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尊重时,那么教师也会更受欢迎,与学生更加亲近。
结束语:
概而言之,留守儿童的问题层出不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我们的接班人,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应该在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引起重视,在学校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情感教育,并且要着重关注。
将情感教育当作语文教学的核心,积极挖掘语文中的德育元素,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引导,为留守儿童和性格有缺陷的儿童等特殊群体带来积极的影响,引导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的人格健全,从实际出发,为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出一份力,使他们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爱玲.基于新课改环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挑战[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04).
[2]徐世昌.善用提挈把握全文——浅析提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19(03).
[3]魏舜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情感教育[J].科幻画报,2020(09):258.
[4]尹芳.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