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夕 日 欲 颓,沉 鳞 竞 跃。 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在是尘世中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它
的奇异的人了。
学习交流PPT
15
四、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晨昏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学习交流PPT
14
三、翻译句子,整体感知。
山 川 之 美,古 来 共 谈。 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 都在谈论。
高 峰 入 云,清 流 见 底。 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两 岸 石 壁,五 色 交 辉。 两岸陡立的山岩,色彩斑斓。 青 林 翠 竹,四 时 俱 备。
青翠的树木竹林,四季齐全。 晓 雾 将 歇,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
tuí
yù 学习交流PPT
13
二、解释重点词语。
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坠落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水中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yù)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2.答谢中书书
学习交流PPT
1
泰山
学习交流PPT
2
华山
学习交流PPT
3
四姑娘山
学习交流PPT
4
长江
学习交流PPT
5
黄河
学习交流PPT
6
纳木错
学习交流PPT
7
草原
学习交流PPT
8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徵,作者的
信
朋友。中书,
是谢徵的官职
。
学习交流PPT
9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学习交流PPT
11
一、朗读课文,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yù
学习交流PPT
tuí
12
一、朗读课文,正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习交流PPT
16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学习交流PPT
17
合作探究
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俯仰结合之美。 其五:动静相衬之美。
学习交流PPT
21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 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 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 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 者亲近自然的喜悦。
学习交流PPT
22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限次数的用于您个人/公司、企业的商业演示。 拷贝模板中的内容用于其它幻灯片母版中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学习交流PPT
18
合作探究 文章的意境美如何体现?
高峰入云 山水相映
清澈见底 之美
意
两岸石壁 色彩相配 境
青林翠竹 之美
美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夕日欲颓
之美 学习交流PPT
19
五、整体感知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原文一句话)
•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 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用于任何形式的在线付费下载。 收集整理我们发布的免费资源后,刻录光碟销售。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PPT论坛: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 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 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 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 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学习交流PPT
10
陶弘景
•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 南京)人。
•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 人称为“山中宰相”。
学习交流PPT
23
•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习交流PPT
20
主题思想
•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 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 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 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 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且略 微有惆怅寂寞之感。
实在是尘世中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它
的奇异的人了。
学习交流PPT
15
四、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二、分写
四季之景 晨昏之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学习交流PPT
14
三、翻译句子,整体感知。
山 川 之 美,古 来 共 谈。 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 都在谈论。
高 峰 入 云,清 流 见 底。 高高的山峰耸入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 两 岸 石 壁,五 色 交 辉。 两岸陡立的山岩,色彩斑斓。 青 林 翠 竹,四 时 俱 备。
青翠的树木竹林,四季齐全。 晓 雾 将 歇,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此起彼伏地鸣叫;
tuí
yù 学习交流PPT
13
二、解释重点词语。
交相辉映 四季 消散 坠落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水中的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yù)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2.答谢中书书
学习交流PPT
1
泰山
学习交流PPT
2
华山
学习交流PPT
3
四姑娘山
学习交流PPT
4
长江
学习交流PPT
5
黄河
学习交流PPT
6
纳木错
学习交流PPT
7
草原
学习交流PPT
8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徵,作者的
信
朋友。中书,
是谢徵的官职
。
学习交流PPT
9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学习交流PPT
11
一、朗读课文,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yù
学习交流PPT
tuí
12
一、朗读课文,正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总写 抒怀 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习交流PPT
16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学习交流PPT
17
合作探究
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 其四:俯仰结合之美。 其五:动静相衬之美。
学习交流PPT
21
小结
这篇山水小品廖廖68个字,就概括 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 山川草木,飞禽走兽,使文章清幽 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表达作 者亲近自然的喜悦。
学习交流PPT
22
可以在下列情况使用
不限次数的用于您个人/公司、企业的商业演示。 拷贝模板中的内容用于其它幻灯片母版中使用。
不可以在以下情况使用
学习交流PPT
18
合作探究 文章的意境美如何体现?
高峰入云 山水相映
清澈见底 之美
意
两岸石壁 色彩相配 境
青林翠竹 之美
美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夕日欲颓
之美 学习交流PPT
19
五、整体感知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感情的语句是什么?(原文一句话)
•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 之情和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 得意之感。
用于任何形式的在线付费下载。 收集整理我们发布的免费资源后,刻录光碟销售。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PPT论坛: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 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 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 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 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学习交流PPT
10
陶弘景
•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 南京)人。
• 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 人称为“山中宰相”。
学习交流PPT
23
•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习交流PPT
20
主题思想
•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 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 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 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 爱之情以及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 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且略 微有惆怅寂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