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36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36例分析
路秀庚;左明晏
【摘要】目的:自2004年-2013年近10年在我院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786例,误诊36例,分析其误诊原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宝贵的经验。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误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首诊患者往往因缺乏明确的病史、疼痛部位不典型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

结论对此类病群不仅要仔细分析鉴别临床症状,更要动态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有条件的及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减少误诊误治。

%Objective 7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4 to 2004, 36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We analyzed the misdiagnosis reasons and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Methods Adopting the method of retrospective analysis, misdiagnosis reasons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Results The first diagnosis of the patient was often lack of clear medical history, atypical pain location or atypical Electrocardiographic ( ECG) performance, and was easy to be misdiagnosed as other diseases. Conclusion To this kind of disease group, we not only ne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but also to monitor the changes of ECG, myocardial enzymes and troponin, if possible,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uld be perform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and incorrect treatment.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5(000)010
【总页数】2页(P2125-2126)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误诊
【作者】路秀庚;左明晏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心电图室襄阳441000;湖北中
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心电图室襄阳4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自2004年-2013年近10年在我院我们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786例,因无典型胸痛误诊36例,分析如下。

本组男25例,女11例。

年龄分布:最小者31岁,31~40岁2例,41~50岁
7例,51~60岁10例,60岁以上17例。

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为30~140小时。

经心电图与心肌酶学的动态监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

本组以上腹痛伴恶心、呕吐等为首发症状者15例,以牙痛、咽喉痛、左肩、左上肢疼痛为首发症状者10例,以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者6例,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者2例,以休克、晕厥、出汗、乏力等其他症状为主者3例。

本组发生在下
壁13例,前壁11例,前间壁4例,广泛前壁6例,右室2例,本组误诊患者中,死亡8例,死亡率为22.22%。

2.1 疼痛部位不典型缺乏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而以其他部位疼痛为首发
症状是造成误诊的首要原因。

本组以不典型疼痛发病者19例,占52.77%。

AMI 时,坏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同时,心肌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加,刺激交感神经传入纤维,经1~5胸交感神经节传至大脑产生的痛觉,可向颈2~胸10支配的任何部位放射,引起牙痛、咽喉痛、颈肩痛等[1]症状而被误诊。

2.2 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本组共7例,占19.44%。

当患者发生正后壁心肌梗死、相对应的两个部位同时发生心肌梗死、伴左束支阻滞的心肌梗死、局灶性心肌梗死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周边再梗时,常可出现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此外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因病变范围小或处于可逆阶段,部分患者心电图仅表现为缺血样改变而不出现损伤性ST改变及坏死性Q波[2]。

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演变并结合心肌酶变化,方能明确诊断。

2.3 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精神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水肿及脑功能障碍。

临床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抽搐、一过性失语、意识不清、晕厥甚至昏迷等症状,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有脑动脉硬化或脑卒中,神经精神症状尤为多见,易误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精神疾病。

2.4 误诊呼吸道疾病本组共6例,占16.67%。

和急性心肌梗死一样,慢性支
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亦多见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引起肺瘀血而产生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以咳嗽、气促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其心脏感觉神经对缺血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因此心绞痛症状不明显,易造成误诊。

通过对自2004年-2013年近10年在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误诊分析,首诊患者往往因缺乏明确的病史、疼痛部位不典型或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为其他系统疾病(呼吸系、消化系、神经系等),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心脏神经节变性,交感神经损伤,疼痛传入冲动受阻,故常无胸痛而易误诊。

医生往往紧扣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辅检,忽视疾病的隐蔽性,不深思疾病的鉴别诊断,易造成误诊误治,给患者造成经济、身体及精神的损失。

因此,对此类病群不仅仔细分析鉴别临床症状,更要动态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有条件的及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减少误诊误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