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瞿秋白的绝命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瞿秋白的绝命诗
作者:吴奔星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5期
六十年前,我在北平上大学,创办过《小雅》诗刊,呼吁过国防诗歌,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对日寇的侵犯是颇为敏感的。
但对瞿秋白在1935年6月18日的被害,却因国民党政府封锁新闻媒体,没有及时报道,是从当时新闻封锁的夹缝中透露出来的一点闪光,才获悉瞿秋白牺牲的。
至于瞿秋白牺牲的时间、地址以及他在狱中视死如归的情况,以及牺牲时的壮烈都一无所知。
一直到抗战胜利,重返北京工作,读了鲁迅主编的《海上述林》,才所知较多,深感悲愤。
至于他的《多余的话》以及绝命诗词,则是“文化革命”的历史悲剧闭幕之后才读到的。
我因为在抗战时期在大学讲过古典文学“杜诗研究”之类的选修课,对诗词比较爱好。
战时的某些大学,把唐诗和宋词对立起来,壁垒森严,并以讲宋诗为时髦。
我所在的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便有几位中老年教师偏爱宋诗,唐诗没有人讲,便由我这个年方而立的青年教师来承之,主讲“杜诗研究”,编选了一部《杜少陵绝妙诗笺》。
我因为兴趣广泛,在诗词方面,无分唐宋,凡是名篇佳撰,都是我的选择。
在宋词方面,我最喜欢吟诵北宋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北宋的词多不标题,此词当是念旧怀人。
作者旧地重游,回忆一年前的离筵别宴,景物不殊,还是那么一座小园,还是那么一个亭台,但是人去园空,去年相与饮宴之人,有如“夕阳西下”,不知何日重逢。
见到落英缤纷,深感留春乏术;见到双燕归来,似曾相识,却见不到去年唱歌共饮之人;只能在芳香袭人的小园里,独来独往。
这是一首广为传颂的小令,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为人推为古今绝唱,无有出其右者。
但是,当我在八十年代初期,读了瞿秋白烈士1935年6月18日于福建长汀狱中就义前写的一阕《浣溪沙》绝命词:“廿载浮沉万事空,年华似水水流东,枉抛心力做英雄。
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黄昏已近夕阳红!”却改变了我对晏殊《浣溪沙》的这一审美评价。
我并不否认晏殊词的艺术性是较高的,历代诗人写的同一词牌的词,下片的对句,尚未见有赶上晏词的。
我曾挑选近百首名家的同牌词,都未能如晏殊的飘逸。
在艺术性上,似可以评为同一词牌的压卷之作。
但与瞿秋白的词相比,晏殊的词便明显地未能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统一起来。
晏殊的词不过写个人的悲欢离合,瞿秋白的词则把个人和集体的命运,紧密联合起来,作了整体的思考。
上片写他为了国富民强,奔走革命垂二十年之久。
他既领导过三十年代初期的左翼革命文艺运动,又担任过党中央的书记,惜为王明路线所坑害,以致年华似水,心力枉抛,与下片承接,其所以在短促的人生中,时浮时沉,落得一个“万事空”的结局,都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辜负了二十年“落花风”的春天,导致“芳草梦”似的美丽理想的破灭。
現在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尽管夕阳通红,毕竟“黄昏”已近,悔之晚矣。
瞿词一字一泪,读之既痛其心境的悲凉,又惜其才华的早凋,真是尼采所说,动人的文字作品都是用血写的。
此词感情集中,文采斐然,掷地有声,下片的“湖海栖迟芳草梦,江城辜负落花风”一联,比之晏殊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毫不逊色。
瞿词跳动着历史的脉搏,叩响着时代的旋律,更与晏词迥然有别。
从风格看,晏词婉约可爱,瞿词豪迈可敬。
1996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