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的思维训练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
课上的思维训练实践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是整个智力发展的缩影和标志。

思维能力是中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核心,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
养中都处于相对核心的位置。

《课标》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
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这充分说明,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逻辑思维训练从导学单设计开始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开启学生
智慧的大门,引发合理的答案及可能的结果;反之,问题问得太笨拙、太笼统,
会使学生无从答起,思维脉络无从展开,由此可见,重视提问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问应符合逻辑思维规律,要有启
发性。

要按照学生思维的认识过程提问。

学生学习的认识过程,一是归纳过程,即
由特殊到一般,可按照“怎么样――为什么――是什么”的问句类型提出问题,
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可先提出“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

二是演绎过程,即由一般到特殊,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提出问题,教师先引导学生的思
维形成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寻求判断的原因,最后再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前者,归纳推理,侧重于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读书;后者,演绎推理,侧重于引导
学生正确地表达思想。

这样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问,才能有效地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提问要注意合理性,问题本身既要明确,又要逻辑严密,这样才有利
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结合语文课堂中导学单设计,我们在提出主问题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这样的策略。

如:《找春天》一课,我抛出的主问题是: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然后出示自学提示:1. 自读课文4-8自然段,想
一想孩子们在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请你用——勾画出来。

2. 想一想,你从这些景物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
到了什么?接着出示互学提示:1.为什么说探出头来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
(出示眉毛和小草的图片,对比发现共同点)
2. 还可以用什么来形容刚出土的小草?
3. 请你仿照课文4-7自然段的样子,说一说,春
天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__________________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课的导学单问题设计,就是遵循了本课学生认知的逻辑过程,从一般到
特殊,再举一而反三。

二、重视思维可视化,帮助各种层次的学生提高思维水平
沙区卓越课堂提出的学本式概念,以及小组合作探究,其实给教师的教学设
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将思
维训练目标达成,较之以前的传统课堂,更为简单易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再现,从中暴露问题,老师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思维可视化”就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
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

是的,当图示的直观性与思维的结
构性、严密性、概括性结合起来,便会形成互补优势。

一方面,抽象复杂的思维
过程变得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简明直观的图示被赋予丰富的思维,有了灵魂。

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我在设计《千人糕》一课的导学单时,就尝试着将思维导图用进去,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见。

千人糕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思维图填写,就能将每个学生的理解过程展示出来,还
能帮助学生以图为蓝本进行综合性的表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得到统一。

三、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教师首先要放手
反思我们的课堂,要么不敢放手,怕学生胡乱发散,要么放手后缺乏恰当的
引领梳理。

我们没有意识到这是老师对于学生思维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

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品读了亲子阅读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
爱你》。

那堂课是上的第一课时,重要的任务是让孩子们练习从文中提取简单信息,难点是让孩子在探寻问题的过程当中形成初步的语文思维品质。

略掉一些东
西不谈,我只想记录下来课上有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片段一:我问孩子们小栗
色兔子一共表达了几次对大栗色兔子的爱?分别是怎样表达的?只见孩子们立刻
和同桌小伙伴一起重新打开绘本,一次一次的数了起来。

这一次是简单提取信息
的练习,绝大多数孩子都顺利完成了。

我告诉孩子们遇到这样的问题,要从故事
的开头起挨着挨着往后找,尽量避免漏掉某次信息的情况。

片段二:我问孩子们,是小栗色兔子爱大栗色兔子多一些,还是大栗色兔子爱小栗色兔子多一些呢?这
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于是孩子们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我告诉孩子们,三种观点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去寻找到了自己的依据,我们今后遇到问题也要像今天这样积极的去思考去发现。

片段四:我告诉孩子们,我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难,但我相信他们今天这样积极动脑的状态一定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

我问大家:你们认为这6次爱的表白能不能相互调换顺序?为什么?14号和44号小朋友上台交流,他们认为可以调换顺序。

他们认为表达爱的多少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所以无论哪种方式放在前面或者是放在后面都是可以的。

他们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只是说他们还没有发现藏在每一次表白后面的规律。

但是问题很快就有37号和31号小朋友解决了。

这两个孩子相互补充着告诉所有孩子这6次爱的表白不能调换顺序。

因为故事里是通过距离来表达爱,而这6次是用越来越远的距离来表达越来越深的爱。

这是一群多么善于思考的孩子呀!从提取信息,到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以及对作者巧妙构思的探究,这几个问题可是一点都不简单哪。

所以,在课堂上每一次小小组讨论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那么投入那么努力,再听到他们一次次精彩的发言,真是忍不住想要大大的夸奖他们一番。

这是一次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就是源于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信任,在不断激励和大胆放手后,我们往往能看到孩子不一样的思维光彩。

因此,为思维而教,这样的语文课更精彩!
【本文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教育规划专项重点课题“以问题导向的学校研修模式初探”(编号:2018-2-06阶段性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