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境界说对高中作文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境界说对高中作文的启示
很长时间以来,中学作文教学的地位一直飘忽不定。
如从被遗忘的角落到格外受到关注,乃至有老师喊出得作文者,得天下的口号;如从不看重指导的无为到注重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每一个环节指导的有为;再如从只重写作结果到新课标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必须突出过程和方法作文教学日益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
不过,学生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的畏惧心理仍普遍存在,我手写我心的理想写作状态仍未实现,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大致而言,写作应该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主体的观念和情感,其次是主体观念情感转化为文字表现。
这第一个转换就是学生真实体验和独特领悟的源泉,第二个转换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两者不可偏废。
如果只是从技术的角度单纯讲究文字表达的训练,而忽视前者的培养,恰恰失去了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以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说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有鉴于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在本质上是与时空背景和具体的读者对象的对话行为、书面的会话行为。
写作具有当下性和语境性。
新课标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要求有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这些要求,可以说恰如其分的把握了写作的根本特性,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体验和感受,才是写作的出发点和源泉,是写作的自我赋予写作以生命和色彩,而富于特色富于生气的写作,反过来也使人成为有存在价值的人,使之拥有精神的家园,使之拥有与众不
同的个体生命意义。
就此而言,教师是应该也能够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独特而美好的写作世界的,这个美好世界的核心不是别的,就是学生的自我。
在理论层面,对于如何写作都有不少合理、中肯乃至富于针对性的意见,但具体到教学实践,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特别是考试制度的制约,高中作文教学还没能为学生提供这样一方抒写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相反,教学应试化、写作模式化以及评价标准化,一直是高中作文教学中不能不采用又弊病丛生的做法。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写作教学的思考,就不能仅仅限定在既有的圈子和规范之中,写作形式上的修修补补,而是应该立足于理论的高度,重新予以审视予以思考予以探索。
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以为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境界说,可以在当前作文教学过分注重形式操作注重技巧点拨的氛围中,为我们提供一个相对高超的视野,让我们直面写作的本真。
作为词学评论标准的境界,王国维给的界定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此之下,作为词学艺术特征的境界,又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大境界小境界;以及为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诸般说法。
境界因真而得,又因真而衍生出丰富深层的各种样态,这是因为只有坚持求真,才能显示文章个性,只有坚持有我,方能彰显体验的独特,所以,真实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完美结合,自然就会有境界。
这些都是王国维境界说给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深刻的启示。
张扬个性一直是作文追求的一种
境界,也是崇尚个性的时代的要求。
然而,现实作文教学中排斥个人的生命体验,追求起承转合的整齐划一,其结果只能使作文千人同腔,千篇一律,让学生进退维谷,苦不堪言。
造成作文这种贫乏与痛苦的现状,主要是因为作文教学的金科玉律给学生套上了重重枷锁,窒息了学生身上艺术创造的细胞。
只有砸掉套在学生身上的重重枷锁,还学生以心灵自由,还学生以思考空间,才能使他们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挥洒才情,张扬个性。
境界说对于高中生作文的选材、主题、表达、写作的过程都有启示。
选材必须要真实,提倡中学生写熟悉的小题材,力求有个性的表达,写作时实现双重转化。
一.对作文选材的启示
选材必须要真实,材料真实性的更高一层要求,叫做本质的真实。
(郭久麟,郑遨,《文学写作》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学生作文选材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己的真实体验。
茅盾曾在《有意为之谈如何收集题材》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
他说: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一样,只消风闻得何处有门路,有货,便千方百计钻控,弄到手方可死心。
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可称为货的,便囤积,不厌其多。
当学生的作文选材不再在故纸堆里打转的时候,不再在别人的
声音里重复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他的作文就有了一定的境界。
二.对作文主题的启示
正因为境界有大小,而不是分高下,所以学生的作文主题不一定就要宏大的,如果是有感而发,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