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三)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5高一上·乐山期中)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遒(qiú)劲遏(è)止彷徨(háng)橘(jú)子洲
B . 彳亍(chù)颓圮(pǐ)静谧(mì)寥廓(kuò)
C . 通衢(qú)轻蔑(miè)惆(chóu)怅悲怆(chuàng)
D . 舟楫(jì)漂泊(bó)峥嵘(zhēn)矫(jiǎo)饰
2. (2分) (2019高二下·宾阳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五年多来,他宵衣旰食,夙夜在公,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征程,带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②教育部将重拳治理“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的培训机构的消息传出后,广大人民群众言听计从,纷纷点赞。
③2017年,一轮迅猛的纸张原料涨价呼啸而至,席卷整个用纸行业,纸价普涨,新闻、图书出版首当其冲。
④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仪式上,各界代表长歌当哭深切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
⑤某心理专家的报告博闻强识,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给与会的各地代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⑥善于读书的关键是思考。
如果只读书而不假思索,那么学到的只能是个别词语,而非精神实质,这种读书是徒劳无益的。
A . ①③⑤
B . ②⑤⑥
C . ②④⑥
D . ①③④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这样看来,热带沿海和岛屿周围,到处都能长出椰子树来,也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B . 法国总统奥朗德在3日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使2013年成为成功拯救法国经济的一年,为此,他要求所有政府成员在当前法国面临极端困难的情势下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C . 赖昌星集团自1996年以来,在厦门海关大肆走私,其累计走私金额高达530亿元之巨。
D . 在当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
4. (2分) (2017高一下·辽源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分析家早就指出,“如今日本国内的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在为下一次战争做准备”。
这①______不是耸人听闻的谣传,②_________不是今天才有的迹象。
美国一位学者③_______直言不讳地说:“现在没有必要争论日本是否在做战争准备,④______指出一点⑤______够了:日本⑥_______不做战争准备,那它⑦_______是疯子。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
5. (6分) (2019高二上·六安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
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 . 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 . 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 . 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 .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 . 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 . 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 . “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 . 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 . 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7高二上·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
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
改景州蓚县尹。
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
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
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
至遂有年。
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
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
移浙西。
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
”不听。
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
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
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
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
”遂行。
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
询其故,贼仓卒无备。
尽惊走。
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
”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
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
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
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 .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 .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 . 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 . 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
C . 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不在祀典的祠庙,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
D . 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
他在担任蓚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 . 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
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 . 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
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 . 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
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②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
四、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
7. (25分)翻译下列各题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8. (7分) (2020高一下·马鞍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瘟神(其二)
毛泽东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本诗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写下了两首七言律诗中的一首。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描绘出新时代新中国的画面,以明快的语言勾画出当前春光明媚的景象,表达了对中国六亿人民精神境界和智慧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
B . 颔联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随心”“着意”两词,景中寓情,把景色的美好与作者的内心喜悦之情很自然地融在一起。
C . 颈联描绘了人民群众劈山治水、改造河山的雄伟壮阔的劳动场面,从而体现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具体内涵。
D . 尾联点明送瘟神的主题。
称瘟神为君,用尊称,极富深意,表达了对瘟神的敬畏之情,给人一种战胜瘟神的庄严感,表现了毛泽东积极豪迈的情感。
(2)本诗颔联是怎样描写新中国欣欣向荣,战胜瘟神的景象的?
9. (2分)咏“山”:________,________。
(杜甫写泰山)
五、阅读 (共1题;共15分)
10.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优哉游哉
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鱼艇、红色的渔帽。
咔嚓!再来一下,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
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
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
还没等找到,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
咔嚓!这第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
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
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
“不过,听说今天的天气对捕鱼很有利。
”
渔夫点点头。
游客激动起来了。
显然,他很关注这个衣着寒伧的人的境况,对渔夫错失良机很是惋惜。
“哦,您身体不舒服?”
渔夫终于从只是点头和摇头到开腔说话了。
“我的身体挺好,”他说,“我从来没感到这么好。
”他站起来,伸展了一下四肢,仿佛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体魄是多么的强健。
“我感到自己好极了!”
游客的表情显得愈加困惑了,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这疑问简直要使他的心都炸开了:
“那么,您为什么不出海呢?”
回答是干脆的:“早上我已经出过海了。
”
“捕的鱼多吗?”
“不少,所以也就用不着再出海了。
我的鱼篓里已经装了四只龙虾,还捕到差不多两打鲭鱼……”渔夫总算彻底打消了睡意,气氛也随之变得融洽了些。
他安慰似的拍拍游客的肩膀,在他看来,游客的担忧虽说多余,却是深切的。
“这些鱼,就是明天和后天也够我吃了。
”为了使游客的心情轻松些,他又说:“抽一支我的烟吧?”
“好,谢谢。
”
他们把烟放在嘴里,又响起了第五下“咔嚓”。
游客摇着头,坐在船帮上。
他放下手中的照相机,好腾出两只手来加强他的语气。
“当然,我并不想多管闲事,”他说,“但是,试想一下,要是您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出海,那您就会捕到三打、四打、五打,甚至十打的鲭鱼。
您不妨想想看。
”
渔夫点点头。
“要是您,”游客接着说,“要是您不光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对了,每逢好天都两次、三次,甚至四次出海——您知道那会怎么样?”
渔夫摇摇头。
“顶多一年,您就能买到一台发动机,两年内就可以再买一条船,用这两条船或者这条机动渔船您也就能捕到更多的鱼——有朝一日,您将会有两条机动渔船,您将会……”他兴奋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您将可以建一座
小小的冷藏库,或者一座熏鱼厂,过一段时间再建一座海鱼腌制厂。
您将驾驶着自己的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寻找更多的鱼群,并用无线电指挥您的机动渔船,到别人不能去的地方捕鱼。
您还可以开一间鱼餐馆,用不着经过中间商就把龙虾出口到巴黎。
然后……”兴奋又一次哽住了这位游客的喉咙。
他摇着头,满心的惋惜把假期的愉快一扫而光。
他望着那徐徐而来的海潮和水中欢跳的小鱼。
“然后——”他说,但是,激动再一次使他的话噎住了。
渔夫拍着游客的脊背,就像拍着一个卡住了嗓子的孩子。
“然后又怎样呢?”他轻声问道。
“然后,”游客定了一下神,“然后,您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坐在码头上,在阳光下闭目养神,再不就眺望那浩瀚的大海。
”
“可是,现在我已经这样做了,”渔夫说,“我本来就优哉游哉地在码头上闭目养神,只是您的‘咔嚓’声打扰了我。
”
显然,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此时,在他心里,对这个衣着寒伧的渔夫已没有半点的同情,有的只是一点儿嫉妒了。
(1)文章开篇便借游客照相描写了一幅优美的景象,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说先后两次写渔夫“摇摇头”“点点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相同吗?谈谈理由
(3)小说结尾说“这位游客受到了启发,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读过这篇小说后的感受。
六、语言表达 (共3题;共11分)
11. (3分)(2017·珠海模拟) 刘洋总结自己近三次语文考试得分情况后列了一个表格,他带着表格去向安老师请教。
下面是他们对话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对话的空缺部分。
要求:符合对话情境和表格内容,
语言通顺得体,每处不超过30字。
刘洋:①________
安老师:好啊,快进来。
让我帮你分析看看。
安老师:刘洋,你这个表做得很清楚,从表上来看,②________
刘洋:我觉得这两方面都还有提高的空间,可是我并没有在这些上面多花时间啊。
安老师:学习可不仅仅是花时间多少的问题,要多揣摩其中的规律。
③________
刘洋:我觉得有时候在这方面挺有把握的,真没想到那一次这个题却全都做错了。
……
12. (5分) (2017高三上·双峰月考) 请把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不得遗漏信息,可增删个别词语。
①“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②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
③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
④晚会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
13. (3分) (2017高一下·沈阳期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①________。
例如,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亚里士多德也曾讲过:“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这些正是数学研究的原则。
”数学家徐利治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即所谓数学美。
”数学美有别于其他的美,没有美妙的声音,②________,没有动人的节奏,没有深邃的语言,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
正如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可见,③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5高一上·银川期中) 按下面的要求进行作文
离别是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时刻,离别的方式、离别的心情也千差万别。
关于离别,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描绘,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等。
它既意味着一段故事的结束,又预示了新的征程的开始。
请以“离别”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四、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答案:7-5、
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
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五、阅读 (共1题;共15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3题;共11分)答案:11-1、
考点:
解析: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4-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