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理综物理核心考点试题(二)(基础必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理综物理核心考点试题(二)(基础必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
第(1)题
正确的科学观与世界观的建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近代物理学史上,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所做出的贡献中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创立的黑体辐射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他建立的“枣糕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C.玻尔的原子理论具有局限性,它只能解释氢原子和氦原子的光谱实验规律
D.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认为“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还具有动量
第(2)题
某均匀介质上有两波源A、B,间距3.6m,在外力作用下,A、B两波源持续周期性上下同频振动,振幅分别为4cm和2cm,在t=0时刻观察到AB连线内的波形如图,测得A波波长0.4m,在t=3.0s时两波相遇,则( )
A.波源A和B起振方向相同
B.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1m/s
C.A、B连线内(不包括A、B)共有17个振动加强点
D.当t=5.0s时,A、B连线中心质点O经过的总路程为0.44m
第(3)题
所示,足够长的倾斜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以大小为的速率顺时针匀速转动,两质量均为m的物块A、B连接在不可
伸长的轻绳两端,并绕过光滑的定滑轮,其中物块A在传送带顶端,物块B竖直悬挂,物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设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且给两物块相同速率,A物块初速度沿传送带向下,B物块速度竖直向上,且,下列
能正确反映A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图像是(,以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 )
A.B.
C.D.
第(4)题
2020年 7月 24日,我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 发射成功,“ 天问一号” 在 2021年春节期间到达火星。
如图为简化后的“天问一号” 发射轨道,已知火星和地球均绕太阳做逆时针匀速圆周运动,火星的公转周期是地球公转周期的两倍。
如图位置火星与太阳连线、地球与太阳连线的夹角为 α,且地球相对位置靠后时是地球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则下一次最近的发射时间窗口约为( )
A.2021年 7月 24日B.2022年 7月 24日
C.2023年 7月 24日D.2021年 1月 24日
第(5)题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物体离开手掌时,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手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竖直向上
D.手对物体一直做正功
第(6)题
如图所示,虚线MN下方存在着方向水平向左、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
AB为绝缘光滑且固定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轨道半径为R,O为圆心,B位于O点正下方。
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以初速度v A竖直向下从A点沿切线进入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内侧,沿轨道运动到B处以速度v B射出。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电场强度大小为,,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到B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
B.从A到B过程中,小球对轨道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C.在A、B两点的速度大小满足v A>v B
D.从B点抛出后,小球速度的最小值为
第(7)题
复兴号动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速度350km/h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
一列质量为m的动车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经时间t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力F保持不
变。
动车在时间t内()
A.牵引力保持不变B.加速度逐渐变大
C.牵引力的功率D.牵引力做功
第(8)题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16时50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太空舱距地面高约,根据西游记关于“天庭”的描述,可推算出“天庭”绕地心运动一周约,假如“天庭”真实存在,且“天庭”和“太空舱”均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可视为半径约的均匀球体,则()
A.漂浮在舱外的航天员加速度等于零
B.若出舱活动期间蔡旭哲自由释放手中的工具,工具会立即高速离开航天员
C.“天庭”运行的线速度比“太空舱”小
D.“天庭”受地球的引力比“太空舱”小
评卷人得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含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共4题)
第(1)题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底角是的等腰梯形,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O(0,0)点
电势为6V,A(1,)点电势为3V,B(3,)点电势为0,则由此可判定( )
A.C点电势为3 V
B.C点电势为0
C.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0V/m
D.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0V/m
第(2)题
如图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
A.动能大
B.向心加速度大
C.运行周期长
D.角速度小
第(3)题
如图,固定光滑长斜面倾角为37°,下端有一固定挡板。
两小物块A、B放在斜面上,质量均为m,用与斜面平行的轻弹簧连
接。
一跨过轻小定滑轮的轻绳左端与B相连,右端与水平地面上的电动玩具小车相连。
系统静止时,滑轮左侧轻绳与斜面平
行,右侧轻绳竖直,长度为L且绳中无弹力。
当小车缓慢向右运动的距离时A恰好不离开挡板。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
为g,sin37°=0.6,cos37°=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B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物体B沿斜面向上移动了
C
.若小车从图示位置以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小车位移大小为时B的速率为
D .当小车缓慢向右运动距离时,若轻绳突然断开,则此时B的加速度为1.2g,方向沿斜面向下
第(4)题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量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包含2个小题,共16分。
请按题目要求作答,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 (共2题)第(1)题
如图所示,光滑倾斜直杆的左端固定在地面上,与水平面成角,杆上穿有质量为的小球和不计质量的环,两者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相连接。
当、静止时,段绳与杆的夹角也为,不计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则对杆的压力
为________,对杆的压力为________。
第(2)题
如图所示,两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弯管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段水银柱A和C将空气柱B封闭在玻璃管左侧,平衡时A段水银有一部分在水平管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则再次平衡后,水银柱C两端液面的高度
差h将_________,空气柱B的长度将___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评卷人得分
四、计算题(本题包含3小题,共36分。
解答下列各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请将解答过程书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共3题)
第(1)题
如图所示,质量M=0.9kg的木板A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静止放在木板的右端,t=0时刻一
质量为m
0=0.1kg的子弹以速度v0=50m/s水平射入并留在木板A内(此过程时间极短)。
已知物块B与木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
=0.20,木板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30,各接触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求:
(1)子弹射入木板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2)子弹“停”在木板内之后瞬间A和B的加速度大小;
(3)最终物块B停止运动时距离木板A右端的距离。
第(2)题
一束光从半径为R的圆截面顶点P射入圆柱形透明棱镜,O为截面中心,入射光束与PO的夹角为,进入棱镜后分成a、b两束光,分别从A、B点射出棱镜,a、b在棱镜中的折射率分别为、,求:
(1)a、b两束光从棱镜中射出后二者的夹角;
(2)a、b两束光在棱镜中从P点到A、B两点传播的时间之比。
第(3)题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B=6kg的木板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质量M A=6kg停在B的左端。
一质量为m=1kg的小球用长
为l=0.8m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上。
将轻绳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在最低点与A发生碰撞后反弹,反弹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0.2m。
物块A与小球可视为质点,A、B达到共同速度后A还在木板上,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1)求球碰撞前的速度大小和碰撞后速度大小;
(2)物块A被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3)A、B组成的系统因摩擦损失的总的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