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书分享会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 内容简介
《童年的秘密》
✓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终生致力于智 力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的研究与教育,撰写了大量教 育理论著作。
✓ 她于1907年创办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在此进行了 学前儿童研究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对“幼儿之迷 ”进行探索。
✓ 她根据自己的研究,撰写了《童年的秘密》一书,并 于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 开之际出版。
疗效果。
03 作品思想
(四)、成人与儿童的冲突
蒙台梭利对儿童和他的社会环境进行了观察 ,其目的在于发现儿童在跟成人和他的全部 社会环境相处时所遭受的冲突。她指出,成 人与儿童的冲突主要是由于成人引起的。如 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自然特性,不了解儿童拥 有一个积极的精神生活并能逐步完善起来。
而错误地认为自己是儿童的创造者;成人只 注意儿童身体的需要,不去了解其心理发展 的规律;成人在与儿童打交道时,不是自私 自利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把儿童纳入自 己的生活轨道,或从自己跟儿童的关系的角 度来判断儿童的好坏,使自己成为儿童善恶 的试金石。
03 作品思想
2.强调为儿童准备一种适宜的环境
为了达到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由理解儿 童和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教师,为儿童准 备一个适合身心发展的环境。这是新旧教 育的最大区别。
旧教育只包括教师和儿童两个要素,教学 是教、听的单一过程,而新教育则包括教 师、儿童和环境三个要素,教学是三者相 互作用的过程。
03 作品思想
蒙台梭利着重研究了儿童心理的发展
人的智力发展取决于儿童她指出儿童不仅作为一种肉体 的存在,而且还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首先,儿童拥有 丰富的潜力,积极的创造本能,能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 印象和文化模式,有一定选择地进行吸收,积极地适应 外界环境,从而使各种能力和个性得到发展。并逐步趋 于完善。其次。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要经历各 种敏感期,包括秩序的敏感期、细节的敏感期、行动的 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等。
《童年的秘密》
玛利亚·蒙台梭利创作的教育学著作
汇报人:XXX 时间:202X
前言
《童年的秘密》是意大利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创作的教育学著作,首 次出版于1936年。 《童年的秘密》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 对幼儿心理畸变的种种表现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也作了分析,同时提出 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该书围绕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主要论述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幼儿心 理的歧变、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作品思想
03 作品思想
该书集中阐述了以下几个教育思想:
(一)、儿童心理的发展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时期是人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 期,身心都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儿童 生理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实体化”。实体化是指 ,新生儿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和组织的混合物,他 具有天赋的潜能,为新生儿孤弱的躯体注入一种 活力,使他能够生长,进而使他完善。
3.培养有效的教师
新教育要求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使他们做好精神准备。教师要根除潜藏在自己 心中的偏见,愿意接受教育和指导,希望成为有效的教师;必须去掉自己内心的傲慢和发 怒等坏脾性,使自己沉静、谦虚和慈爱; 应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和儿童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应对儿童进行观察,尽可能地减少障 碍物,使儿童根据其本性活动,而不受到约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必须完全避免评价儿 童,或者必须赞成儿童所做的每一件事,或者可以忽视儿童心理和情感的发展。相反,教 师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02 内容简介
全书除序言和导言之外分为三个部分
在“序言”中,蒙台梭利主要论述了儿童问题的 重要性及其对童年秘密进行探索的意义;第一部 分“精神的胚胎”,主要论述了幼儿心理的发展 及其特点,第二部分“新教育”,阐明儿童教育 的原则和方法,讨论儿童的心理歧变问题;第三 部分“儿童与社会本能。
03 作品思想
(二)、儿童的原则和方法
蒙台梭利是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代表。她指责当时的社会完全不关心儿童,传统的 旧教育一直跟惩罚具有同一含义,其目的就是把儿童隶属于成人。新教育与旧教 育完全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教育的目的是发现和解放儿童
因此,教育第一关心的问题是“儿童的存在”,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社会和家长应 关心世界上为承认儿童权利而进行的斗争,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爱护他们“纯洁而 又非常敏感的心灵”,给予他们“按照儿童期的心理需要充分地生活”的权利,为儿 童实现自身蕴藏的巨大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03 作品思想
他们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强调 儿童必须绝对服从成人的命令,并声 称具有惩罚儿童的自然权利等等。
正是由于成人的盲目无知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儿 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以至产生心理的歧变。
因此要消除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使儿童的心理得到正常的 发展,就必须根除成人心中的偏见,使成人对儿童采取一 种新的态度,认识到“儿童是成人之父”。
03 作品思想
再次,儿童内在的本能不仅对他身体的发展和营养,而且对各种心理功能的发挥都在起 作用。例如“工作本能”,人有一种天赋的工作本能,并通过工作形成自己的人格,完 善自己的环境。 因此,工作是人的特征,文明的进步跟创造一个更轻松和更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多种能力 直接相关。儿童的工作愿望代表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本能。儿童通过不断的工作进行创造 ,使自己得到充分的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又如“主导本能”是指物种和个体通过 按内在指导作用的冲动来保存自己的本能。这些主导本能对处于生命初期的婴儿提供指 导和保护,是儿童活动和适应环境的源泉。
作为父母不仅应该注意儿童身体发育的需要,更应该关心 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理解和尊重 儿童,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成为有效的教师。
PPT配套附word讲稿
《童年的秘密》
玛利亚·蒙台梭利创作的教育学著作
汇报人:XXX 时间:202X
01 作者简介
1907年
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 一所儿童之家。
1911年
意大利与瑞士的公立学 校经政府当局认可正式 采用蒙氏教学法。
1952年5月6日
蒙台梭利在荷兰的诺 德魏克去世。
1949—1951年
连续三年被提名为诺贝 尔和平奖候选人。
1909年
重要著作《蒙特梭利方 法》意文版出版。
内容简介
目 录/CONTENTS
1 2 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作品思想
作者简介
01 作者简介
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1896 年毕业于罗马大学医学院,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 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900年担任罗马国立启智 学校校长。1901年辞卸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哲 学。1904—1908年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 医学课程教授。
03 作品思想
1
儿童一旦出现了心理歧变,就会丧失保护自己并保证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敏感性,还会引 起生理机能的失调,因此对于这种功能性的疾病必须进行精心治疗。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把儿童安置在一个能使他们返回到以正常的方式进行生活和活动
2
的自由环境中去。
3
这样,许多疾病和病态才会消失。正因为“儿童之家”能够提供这样一种适合的环境,许 多的家把它看做是“健康之家”,许多有功能疾病的儿童一来到这里,就会获得惊人的治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之家”就是为儿童 设置的一个适宜的环境。在那里,教师把儿 童安置在一个自由、有序和愉快的环境里, 这里的一切都适合儿童身心的发展。
而儿童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自由地 选择教具和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儿童 的身心能得到自然的发展,有助于他们创 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03 作品思想
03 作品思想
(三)、儿童心理的歧变
A. 蒙台梭利观察到儿童心理有许多歧变的现象,如心灵的神游、心理 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和说谎等。这些心理 歧变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一个儿童身上可能同 时出现几种心理歧变的情况。
A. 儿童心理发生歧变的根源是由于儿童在其心理发展过程中,遇到 一个敌意的和不相容的环境,使儿童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的原始 。因而在人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出现各种歧变,甚至不恰当的也可 能会成为儿童精神生活无数歧变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