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命题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萍
四下语文5-6单元命题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及特点
该试卷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强调运用,突出交际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以及书写能力的全面考核;注重于引导学生自主、个性化地学习语文,坚持开放性、创造性原则,鼓励考生发表独特见解和意见;在考试中追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
在命题上,试卷结构追求简约、合理,试题数量适当,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出偏题、怪题或似是而非的题目,不出无意义的死记硬背的题,习作不设置审题障碍。
二、试卷特点
1.突出能力,强化语文的运用
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是词句的运用,通过设置语言情境,提供表达环境,考查考生自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1题为拼音字词题,我们摘录了已学过的词语,提供拼音,让学生依据拼音写出词语。
这不仅是简单的看拼音写汉字,而是考查学生运用拼音知识和掌握汉字的能力,试题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增强。
再如3.按提示,根据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4分)
骄傲
(1)(自豪)
(2)(自以为了不起,自满)
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是一个较好的考查。
2.与生活的联系更紧密。
我们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学是为了用,学语文要与用语文紧密结合,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学习与考试要充分注意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在用中学,学中用,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质。
如4、我还能用这样的手法描写春雨后的小草:。
这是提供了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调动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进行答题,这是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与语文知识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考查。
3.题型坚持多样性,开放性、创造性原则,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和意见
考试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过程。
所以在试卷中我们努力做到这一点,力求使试卷题型保持多样性、开放性、创造性,使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关注人文性,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例:宋代诗人翁卷在《》用白描的手法写出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尤其是这句“,。
”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宋代诗人在《四时田园杂兴》中
同样写出了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用的是这两句“,。
”是建立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考试的主体的意识上的。
4.关注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注重理性阅读。
阅读理解一直是体现学生语文能力的窗口。
该试卷上的阅读练习考查基础,内化理解,深入主题,联系生活。
课内阅读理解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以及中心的把握,扎扎实实的考查。
课外阅读理解是《生命的养料》,题型多样,难度由易到难。
深入理解主题的同时,联系生活,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
一。
5.试卷内容融会贯通,相互联系
在本张试卷的试题设计上,写作题与课外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内容与写作内容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写作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品格感悟迁移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引发写作的欲望。
简而言之,稳中求新、突出人文,尊重个性、强调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加重渗透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本张试卷的总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