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d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含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
月考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 1. 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图示的是
①冰雪融化②KMnO 4分解制O 2③铝与氧化铁的反应④钠与水反应⑤二氧化碳与灼热的木炭反应⑥碘的升华⑦Ba(OH) 2·8H 2O和NH 4Cl的反应
A.B.C.D.
(★)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事实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食品、蔬菜贮存在冰箱或冰柜里
B.家用铁锅、铁铲等餐具保持干燥
C.制造蜂窝煤时加入生石灰
D.把块状煤碾成粉状再燃烧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B.已知4P(红磷,s)===P4(白磷,s)△H=+17 kJ/mol ,则白磷比红磷更稳定
C.已知2H2(g)+O2(g) ===2H2O(l) △H=-571.6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3.7 kJ/mol ,将含1 mol CH3COOH与含1 mol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3.7 kJ
(★★★) 4. 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 N 4,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已知断裂1 mol N—N 吸收 193 kJ 热量,断裂1 mol N≡N 吸收 941 kJ 热量,则
A .N 4的熔点比 P 4高
B .1 mol N 4气体转化为 N 2时要吸收 724 kJ 能量
C .N 4与 N 2互为同位素
D .1 mol N 4气体转化为 N 2时要放出 724 kJ 能量
(★★★) 5. 中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在催化剂表面实现高效分解水,其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几种物质中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H 2O 中H —O 键
O 2中O =O 键 H 2中H —H 键
H 2O 2中O —O 键
H 2O 2中O —H 键
键能kJ/mol
463
496
436
138
463
若反应过程中分解了 2 mol
水,则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总反应为2H 2O 2H 2↑+O 2↑
B .过程I 吸收了926 kJ 能量
C .过程II 放出了574 kJ 能量
D .过程Ⅲ属于放热反应
(★★) 6. 关于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B .向盛装酸的烧杯中加碱时要小心缓慢
C .使用环形玻璃棒既可以搅拌又避免损坏温度计
D.测定酸后的温度计要用蒸馏水清洗干燥后再测碱的温度
(★★★) 7. 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 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MgF2>MgCl2>MgBr2>MgI2
B.22.4LF2(g)与足量的Mg充分反应,放热1124kJ
C.工业上可由电解MgCl2溶液冶炼金属Mg,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D.由图可知:MgBr2(s)+Cl2(g)=MgCl2(s)+Br2(l) ∆H=-117kJ/mol
(★★★) 8. 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往调节好pH和Fe 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 2O 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进行实验。

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曲线①可得,降解反应在50~15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P)=8.0×10- 6 mol/(L·s)
B.实验③的目的为探究溶液的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C.298K下,有机物p-CP的降解速率在pH=10时比pH=3时快
D.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降解反应速率,但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又会变慢
(★★★) 9. 在一密闭容器中,aA(g) bB(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 10. 5 mL 0.1 mol/L KI溶液与1 mL 0.1mol/L FeCl 3溶液发生反应:2Fe 3+ (aq) + 2I - (aq) = 2Fe 2+(aq) + I 2(aq),达到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
B.加入FeSO4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D.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 11.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B(g) 3C(g)+D(s)△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I表示增加反应物浓度对该平衡的影响
B.图II表示减小压强对该平衡的影响
C.图Ⅲ表示温度对该平衡的影响,温度:乙>甲
D.图IV表示催化剂对该平衡的影响,催化效率:甲>乙
(★★★) 12. 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混合液常作为碳素钢的缓蚀剂。

常温下,碳素钢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盐酸的浓度越大,腐蚀速率越快
B.钼酸钠和月桂酰肌氨酸的浓度相等时,腐蚀速率最小
C.碳素钢的腐蚀速率不随硫酸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说明反应速率不与c(H+)成正比
D.对比盐酸和硫酸两条曲线,可知 Cl-也会影响碳素钢的腐蚀速率
(★★) 13.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久置的氯水漂白能力降低
C.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D.2HI 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 14. 常温下,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H 2NCOONH 4(s) 2NH 3(g)+CO 2(g)△H,达到平衡时测得c(CO 2)=amol·L -1。

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至原来的一半,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NH 3)=xmol·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
B.达到新平衡时,△H为原来的2倍
C.上述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时x=2a
D.上述反应体系中,压缩容器体积过程中n(H2NCOONH4)不变
(★★★★) 15. 温度为T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 3(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容器
编号
容器类型起始物质的量 /
mol
平衡时SO3的
物质的量 / mol
SO2O2SO3 I恒温恒容210 1.8 II恒温恒压210a III绝热恒容002b
A.容器I中SO2的转化率小于容器II中SO2的转化率
B.容器II的平衡常数大于容器III中的平衡常数
C.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a>1.8、b>1.8
D.若起始时向容器I中充入0.10 mol SO2(g)、0.20mol O2(g)和2.0 mol SO3(g),则此时v正<v逆
(★★★) 16. 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高纯度纳米级 Cu 2O 分别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2H 2O(g) 2H 2(g) + O 2(g)△H>0,实验测得反应体系中水蒸气浓度(mol/L)的变化结果如下:
序号时间/min010********
①温度 T1 / 1
号 Cu2O
0.05000.04920.04860.04820.04800.0480
②温度 T1 / 2
号 Cu2O
0.05000.04900.04830.04800.04800.0480
③温度 T2 / 2
号 Cu2O
0.05000.04800.04700.04700.04700.047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的温度 T2高于 T1
B.2 号 Cu2O 的催化效率比1号Cu2O的催化效率高
C.实验①前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O2) = 7×10-3mol·L-1·min-1
D.等质量纳米级Cu2O比微米级Cu2O催化效率高,这与Cu2O 的粒径大小有关
二、原理综合题
(★★★) 17. 目前工业上可用CO 2来生产燃料甲醇,有关反应为:CO 2(g)+3H 2(g) CH
3OH(g)+H 2O(g)ΔH=-49.0kJ/mol。

现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 2和3molH 2,
反应过程中测得CO 2和CH 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若CO 2的转化率为40%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 kJ ;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 2)= ________ ; (3)判断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______ (填字母)。

a .v 生成(CH 3OH)=v 消耗(CO 2)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 .CO 2、H 2、CH 3OH 、H 2O 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4)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_______ ;
a.v(H 2)=2mol·L - 1·min - 1
b.v(CO 2)=4.5mol·L - 1·min - 1
c.vCH 3OH)=3mol·L - 1·min - 1
d.v(H 2O)=0.2mol·L - 1·s - 1
(5)某温度时,在VL 密闭容器中,A 、B 、C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用A 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___ 。

(★★★) 18.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若在 0.5L 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N 2(g)+3H 2(g) 2NH 3(g)
ΔH<0,其化学平衡常数 K 与温度 T 的关系如表所示:
T/℃
200
300
400
K
K 1
K 2
0.5


成下


题:
①试比较 K 1
、 K
2
的大小, K 1
___ K
2
(填“<”“>”或“=”);
②400℃时,反应 2NH 3(g) N 2(g)+3H 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

当测得 NH 3、N 2和 H 2物质的量分别为 3mol 、2mol 和 1mol 时,则该反应的 v(N 2)正__v(N 2)逆(填“<”“>”或“=”)。

(2)平衡后,若提高H 2
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

A






B .恒



下充入
一定量氩气
C .其他条件不变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恒温恒容下充入一定量 N 2 (3)已知稀氨水和稀硫酸反应生成 1mol (NH 4) 2SO 4时ΔH= -24.2kJ·mol -1
;强酸、强碱稀溶液反
应的中和热ΔH= -57.3kJ·mol -1。

则 NH 3·H 2O(aq)(aq)+OH -(aq) ΔH 等于_____。

三、实验题
(★★★★) 19.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 2Cr 2O 7。

光照下,草酸(H 2C 2O 4)能将其中的Cr 2O 72-
转化为Cr 3+。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 2Fe(SO 4) 4·24H 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在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做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初始pH废水样品体积/mL草酸溶液体积/mL蒸馏水体积/mL
①4601030
②5601030
③560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 2O 7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中0~t 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 3+)=________________mol·L -1·min -1(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 2Fe(SO 4) 4·24H 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Fe 2+起催化作用: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K 2SO 4、FeSO 4、K 2SO 4·Al 2(SO 4) 3·24H 2O、Al 2(SO 4) 3等。

溶液中Cr 2O 72—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 20. 乙基叔丁基酸(以ETBE表示)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剂,用乙醇与异丁烯(以IB表示)在催化剂HZSM-5催化下合成ET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2H 5OH(g)+IB(g) ETBE(g) ΔH。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物被催化剂HZSM-5吸附的顺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ΔH=a
kJ/mol,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反应历程的最优途径是C 1
B.HZSM-5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途径时,乙醇的平衡转化率C 1>C 2>C 3
D.升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平衡产率
(2)向刚性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1充入乙醇和异丁烯,在温度为378K与388K时异丁烯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A、M两点,正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 ,图中A、M、B三点其中逆反应速率最大的点是 _______________ (用符号A、M、B填写)。

②388K时,容器内起始总压为P 0Pa,用分压表示的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___ Pa (用含有P 0的式子表示,已知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的化学反应速率经验定律为:(其中,K为速率常数,A、R
为常数,Ea为活化能,T为绝对温度,e为自然对数底数,约为2.718)。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 (填序号,K 正、K 逆为正、逆速率常数)。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K 正增大,K 逆变小
B.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K 正、K 逆同倍数增大
C.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K 正增大,K 逆不变
D.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压强,K 正、K 逆都变小
已知反应速率v=v 正-v 逆=K 正P(C 2H 5OH)·P(IB)-K 逆P (ETBE),计算上图中M点
= _______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