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傅雷》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故乡的傅雷
陆晨虹
①翻译家傅雷先生在上海浦东地区有两处童年的故居:其一是南汇下沙的王楼村傅家宅祖居,其二是在周浦镇东大街租住的曹家厅。

南汇是傅雷的故乡。

下沙古名鹤沙,古陆水草丰茂、白鹤栖息。

白鹤之乡南汇,是江海之汇、孕育人杰的息壤。

②我第一次寻访下沙傅家宅是在2008年的春天,由世居南汇的师大同窗带路,我们几位老同学沿着当时狭窄的下盐路、储楼路、双楼路,蜿蜒四公里一路东行,沿途几乎没有人知道:一代翻译家的祖宅就在田畴深处的小河旁。

傅雷祖居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末,三十多间房屋院落由砖墙门洞连通,梁上雕花多处可见,东墙外青砖小道屐痕(甲)。

可惜的是,回字形的绞圈房子中,已经硬生生地插入了村民拆旧翻新的三层楼房,旧屋或庭阶(乙),或租住给了务工者,或堆积着不知何年的柴草杂物。

传说中的“四乐堂”和傅雷父亲的书房无迹可寻;中庭院落杂草丛生,屋顶瓦片参差不齐,上空电线纵横交错……稍有生机的是:屋后腊梅,花刚开过,可惜“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家一生,几经坎坷,傅雷故居,深隐落寞!
③水边的这座老宅,门前张家湾水(丙)流逝,静载世事炎凉;石桥对岸,竹林茂密,村外田畴,桃花(丁)。

桥头几位晒太阳的老妪在闲谈,指望着老房子早点拆迁,早点住上新房子。

④我们问:“你们不希望傅雷的老宅保留下来吗?”
⑤“破房子有什么用啊?”“天天盼着拆!”
⑥我们无言以对,挥一挥手,默默告别。

⑦少年时代我曾两次到过周浦,咸塘、周浦塘水路在此交汇,惊鸿一瞥中,云台街、巽龙庵、立雪亭久久留在我对巨镇的记忆里。

傅雷母子先借居圈门街张家——主人张以诚(字履中)曾是教育家黄炎培的老师;后租住东大街曹家厅西半宅。

曹家厅是座经典的江南明清庭院,相传明代通政使赵文华奉旨阅兵时曾住。

1999年的夏天,我初访曹家厅,却见历经沧桑的仪门头、歇山顶斑驳残破,飞檐、木雕干裂发黑。

⑧2011年,傅雷逝世45周年,我们当年曾同访傅雷故居的同仁重聚一堂,在浦东图书馆聆听傅敏畅谈父亲的艺术人生。

2013年春,我们重访下沙傅雷故居。

拓宽重建的下盐公路上,已辨识不出傅家宅的道口,好在一路问来,当地乡民已对故居非常熟悉。

老宅已经搬空,搭建的窝棚、连同原来村民私拆故居建起的三层新楼都已拆为一片瓦砾,留下残缺不全
的绞圈房子等待着修复。

踏进东间,墙上工整的毛笔字表格是公社化时期的最后一次工分记录。

桥头两位老妇见我们在“踏勘”,走过来愤愤地抱怨:“你看那间屋子,一夜之间迁进了好几个户口……”“那么好的新楼房拆掉了,这些破房子倒还要修!”
⑨老妇的话如同五年前一样,让我们再次无言相对:人们改善生活条件的利益诉求,不可能被纸面上的文物法所禁锢——即使是对乡贤:黄炎培先生在川沙城东的童年读书处“东野草堂”,不也被私拆、改建新楼了吗?傅雷在周浦读小学时的恩师、清代末科秀才、苏东坡28世孙苏局仙的牛桥“东湖山庄”,不也是在人去楼空多年失修后,门楼坍塌几成废墟、藏品被盗吗?虽然周浦民间至今仍在流传着傅母教子佳话,可其现实意义或许只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般的教育期望值。

傅雷的艺术精神与情感世界属于阳春白雪,其能赋予故乡底层大众文化眼光和人文追求吗?
⑩但是这位译作精湛、刚烈不屈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却感染着几代后世学子的良知:1966年,一位名叫江小燕的姑娘在傅雷罹难后,冒险收存傅雷骨灰,才使之47年后终于归葬南汇故乡。

⑪在江小燕从青年变成耄耋老人的半个多世纪间,傅雷由死而生:《傅雷家书》从十几万字的小册子进化为一部人文经典,与傅雷翻译的《欧也尼·葛朗台》同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当傅雷的名字被写上故乡中小学的校名牌时,当故乡的校园里,莘莘学子琅琅诵读着傅雷的文字时,当下沙的傅雷故居开工修缮、周浦的傅雷图书馆蓝图初谱时……周浦古镇的市井格局,却早已湮没于屡次破旧立新的改造;下沙水乡的田园风光,在日渐扩张的城市面前能保留多久?——“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选自2019.7.22《文汇报·笔会》,有删改)90.给段落②和③中带括号的甲乙丙丁处填入叠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深寂寂脉脉朵朵
B.寂寂深深淡淡灼灼
C.寂寂深深淡淡朵朵
D.深深寂寂脉脉灼灼
91.文中两次出现老妇的话,有什么作用?
92.文章以西晋名士陆机的诗句“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作结,请联系全文作赏析。

93.文中写作者多次实地走访傅雷故居,表达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请结合文意作梳理并作简要评析。

【答案】
90.D
91.文中两次出现老妇人的话从内容上前后照应,强调人们对改善生活条件的利益诉求远胜于对先贤故居的精神诉求;引出下文,为写作者对傅雷的艺术精神与情感世界,是否能赋予故乡底层大众文化眼光和人文追求的反思做铺垫。

92.①以诗句结尾,是作者在担忧,更是在呼吁,希望在破旧立新的改造中,能留住那些熔铸着先贤艺术精神与情感的故居,总结全文,深化主题;②诗句兼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注意和反思;③增强文章的文化氛围和底蕴。

93.①第一次寻访下沙傅家宅时对译家一生,几经坎坷,傅雷故居,深隐落寞的痛惜与无奈;
②重访下沙傅雷故居,看到底层大众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对先贤故居文化价值的漠视时,引发作者的悲哀和反思;③看到傅雷这位译作精湛、刚烈不屈的形象,感染着以江小燕为代表后世学子的良知时,感到欣慰;④对在破旧立新的改造和日渐扩张的城市面前,下沙水乡的田园风光能否保存,感到深深地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