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基本方法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
案)及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甲乙丙
A CH2=CH2CH3CH2Cl CH3CH2OH
B NH3NO HNO3
C AlCl3Al(OH)3Al2O3
D Cl2HCl CuCl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乙烯与HCl加成得到一氯乙烷,一氯乙烷消去得到乙烯与HCl,一氯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得到乙醇,乙醇消去得到乙烯与水,符合转化,A项正确;
B. HNO3显酸性,NH3显碱性,由硝酸不能直接转化为氨气,不能实现转化,B项错误;
C. AlCl3与氨水反应得到Al(OH)3,Al(OH)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Al(OH)3加热分解得到Al2O3,Al2O3与盐酸反应得到AlCl3与水,符合转化,C项正确;
D. 氯气与氢气反应得到HCl,浓HCl与高锰酸钾反应得到氯气,HCl与CuO反应得到CuCl2和水,CuCl2电解得到Cu与氯气,符合转化,D项正确;
答案选B。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此法提取镁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阳极产生Mg
C.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
D.上述工艺流程中涉及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从海水中提取镁,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故A正确;
B. 步骤④电解MgCl2时阴极产生Mg,故B错误;
C. 步骤③将晶体置于HCl气流中加热是防止MgCl2水解,因为MgCl2会水解,故C正确;
D. 上述工艺流程中氢氧化镁生成氧化镁和水是分解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电解氯化镁生成镁和氯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3.中华诗词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关于诗词的分析错误的是()
A.“手如柔荑,肤如凝脂”中的“脂”能够水解
B.“嫘祖栽桑蚕吐丝,抽丝织作绣神奇”中的“丝”不耐酸碱
C.“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铜
D.“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的“墨滴”具有胶体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脂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酸性、碱性环境都能发生水解,故A正确;
B.蚕丝成分为蛋白质,具有两性,能与酸、碱反应,所以不耐酸碱,故B正确;
C.诗句中的“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因为氧化铜是黑色,所以诗句中的“翠色”不可能来自氧化铜,故C错误;
D.“墨滴”是碳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选项A正确;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错误;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选项C正确;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

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

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A B C D
A Na Al Fe Cu
B NaOH Al2O3FeCl3CuSO4
C NaCl Al(OH)3FeCl2CuCl2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Na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电解熔融的NaCl可得金属钠,故A正确;
B项,Al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而Al2O3不能一步转化为Al(OH)3,故B错误;
C项,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FeCl3溶液与Fe反应生成FeCl2,FeCl2溶液与Zn反应可得Fe,故C正确;
D项,Cu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CuSO4,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CuCl2,CuCl2溶液与Zn反应可得Cu,故D正确。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为B项。

【点睛】
本题考查重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属于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应重视落实,形成知识体系,做到熟练答题。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 取硫酸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液,滴入
少量新制2
Cu(OH)悬浊液并加热
有砖红色
沉淀生成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淀粉的酸性水解液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再滴入少量新制Cu (OH)2悬浊液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可以检验水解产物葡萄糖,否则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影响了实验结果,故A错误;
B.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是强酸制取弱酸,不是双水解原理,故B错误;
C.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加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则2NO2⇌N2O4的△H<0,故C正确;
D.FeCl3饱和溶液中逐滴滴入足量浓氨水,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得到胶体,应将FeCl3饱和溶液加入沸水中发生水解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碳酸氢根的电离常数比偏铝酸大,碳酸氢根与氢离子的结合能力弱,可以认为是偏铝酸跟夺走了碳酸氢根中的氢离子,偏铝酸跟所需的氢离子是碳酸氢根电离出来的,不是水,所以不是水解,从生成物的角度看,若是水解反应,则碳酸氢根应变成碳酸,再变成二氧化碳,可事实上不是,最终产物是碳酸根,所以从这两方面看该反应都不是水解反应。

7.预防和灭杀新型冠状病毒是有效控制肺炎传播的重要手段。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
B.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C.医用酒精、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其消毒效果越好
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
【答案】C
【分析】
【详解】
A.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相较于普通口罩的优势在于能够阻挡气溶胶,而在飞沫传播中病毒颗粒一般存在于气溶胶中,所以N95对于某些传播途径有比较好的阻断效果,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故A正确;
B.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则使用开水蒸煮餐具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故B 正确;
C.含氯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其消毒效果越好,但医用酒精浓度过高,如95%酒精会使细菌细胞外面形成保护层,酒精不能完全进入细菌细胞内,达不到杀菌目的,75%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所以医用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故C错误;
D.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叫做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的分散剂是空气,故D正确;
答案选C。

8.生活环境逐渐恶化,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μm(1m=106μm=109nm)的颗粒物,也称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
C.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D.对农作物秸秆进行焚烧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含磷洗衣粉会污染水资源,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用无磷洗衣粉,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故A正确;
B.胶体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100n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10-6m 的颗粒物,直径大于100nm,则细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是胶体,故B错误;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污染水和土壤,应合理使用,故C错误;
D.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9.有关物质的分类中,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属于硝酸盐B.CaO属于氧化物
C.NaHCO3属于酸D.Na2CO3属于钠盐
【答案】C
【分析】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由硝酸根和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硝酸盐;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由钠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以此解答。

【详解】
A.KNO3由硝酸根和钾离子构成属于硝酸盐,选项A正确;
B.CaO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B正确;C.NaHCO3电离出的阳离子包含氢离子和钠离子,属于盐,不属于酸,选项C错误;D.Na2CO3由钠离子和碳酸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属于钠盐,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10.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
①花生油属于混合物,液氯、冰醋酸均属于纯净物
②碳酸钠、氯化铵、氢氧化钡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③SO2、NO2和CO2都是污染性气体
④氨气、水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⑤水玻璃、水银和水煤气都属于混合物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⑦氢氧化铁、有色玻璃和果冻都属于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⑥B.①②④⑦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花生油属于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液氯、冰醋酸都只含一种物质均属于纯净物,故①正确;
②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都含有离子键,都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②正确;
③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而CO2是空气的组成成分气体,CO2不会导致大气污染,故③错误;
④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水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硫酸钡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④正确;
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均是混合物,水银是金属单质,属于纯净物,故⑤错误;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故⑥正确;
⑦氢氧化铁属于纯净物,故⑦错误;
故答案选:A。

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水煤气是氢气和CO构成的。

11.“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

【详解】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属于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能透过滤纸,具有介稳性,不生成沉淀,②③④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胶体分散系的本质特征,胶体性质的应用,注意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2.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化合物:干冰、明矾、烧碱B.同位素:石墨、C60、金刚石
C.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D.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甲烷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干冰为二氧化碳、明矾为硫酸铝钾、烧碱为氢氧化钠,都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A 正确;
B.石墨、C60、金刚石是碳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
C.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纯净矿泉水是含电解质的水属于混合物、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
D.乙醇、四氯化碳、甲烷属于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B。

13.关于分散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散系分为胶体和溶液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带电荷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状态不同(固、液、气),它们之间可有6种组合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分散系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故A错误;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粒子带电荷,胶体不带电,故B错误;
C.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故C正确;
D.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都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根据数学的组合规律,可得到九种分散系,故D错误;
选C。

14.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作出的贡献。

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锂电池高效正极材料。

它属于
A.酸B.碱C.盐D.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
磷酸铁锂(LiFePO4)是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所以是盐,
故选:C。

15.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族。

(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气,蒸气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

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食盐+H2O―→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 000 t,最少需消耗食盐________ t。

(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

该方法流程如下:
请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ⅠA 物理变化 NaCl 585 NaOH +SO 2===NaHSO 3 NaHSO 3+HCl===NaCl +H 2O +SO 2↑ 【解析】 【详解】
(1)Na 为1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ⅠA 族,故答案为ⅠA ;
(2)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气,蒸气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蒸馏法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变化;
(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 2O 电解
===2NaOH +H 2↑+Cl 2↑,食盐的化学
式为NaCl ,制取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l 2 点燃
===2HCl ,由n (HCl)=
g mol g mol
6710001036.5%
1036.5⨯⨯=,可知m (NaCl)=107 mol×58.5 g·mol -1=585×106 g =585
t ,故答案为:NaCl ;585;
(4)由流程可看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含SO 2的废气,产物为亚硫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OH +SO 2===NaHSO 3;亚硫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可得到氯化钠并回收SO 2,化学方程式为NaHSO 3+HCl===NaCl +H 2O +SO 2↑,故本题答案为:NaOH +SO 2===NaHSO 3;NaHSO 3+HCl===NaCl +H 2O +SO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