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句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类型及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言文句式的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对句式的理解和运
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这四种常见文言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能够准确翻译各类文言文句式。
2、难点
宾语前置句中不同类型的辨别和理解。
状语后置句中介词结构的识别和调整语序。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句式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举例法:通过大量的例句,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句式的用法。
3、练习法: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句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正确理解和掌握文言文句式,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做好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题目,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系
统地学习一下高考文言文常见句式。
(二)判断句
1、概念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
断的句子。
2、常见形式
(1)“……者,……也” 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
(2)“……,……也” 式。
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3)“……者,……” 式。
如:“粟者,民之所种。
”
(4)“……,……” 式。
如:“刘备,天下枭雄。
”
(5)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
”
(6)用“是”作判断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在先秦时期,“是”一般不作判断动词,而是指示代词“这”的意思。
(三)被动句
1、概念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2、常见形式
(1)“于”字表被动。
如:“而君幸于赵王。
”
(2)“见”字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3)“见……于”表被动。
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4)“为”字表被动。
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5)“为……所”表被动。
如:“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6)“被”字表被动。
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四)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沛公安在?”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
(3)“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唯利是图”
2、定语后置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3)中心词+数量词。
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
3、状语后置
(1)“于”字结构后置。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2)“以”字结构后置。
如:“具告以事。
”
(五)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也。
”
4、省略介词。
如:“今以钟磬置()水中。
”
(六)课堂练习
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其句式类型,并进行翻译。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高考文言文常见的句式类型,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中能够准确地判断和理解。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
2、阅读一篇文言文,找出其中的各种句式,并进行分析。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句来理解和掌握文言
文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
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