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天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天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出现以秋冬季节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通常有两个,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即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辐射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
3、混合雾:有时兼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
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5、烟雾: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
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雾,而这种烟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雾还有浓、薄之分,视距为300-150米为薄雾、视距为150-50米时为浓雾,视距为50米以下为特浓雾。
一般来说,内陆地区发生
的雾以辐射雾为主,多发生在11月至第二年3月份的秋冬季节。
山区、盆地空气流通性较差,在春、秋季节的雨后也时常有雾产生。
另外,如果高速公路的两边河、湖、水库和池塘较多,也常有雾气产生。
一般来说,秋冬早晨雾特别多,这是因为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
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
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
而气温是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了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
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这就是雾。
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