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入河排污口水质评价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入河排污口水质评价与建议
曹霞;黄鹤斯;王亚飞;蔡芸
【摘要】为贯彻实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保护,维护湖北省水生态安全。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委托湖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展开对湖北省境内重点入河排污口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介绍了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的方法及成果,对监测成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相关治污措施。

%Following th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y, and the requirement of unified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n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work is carried out on the water quality of important sewage outlets into rivers in Hubei Province by the Hubei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 which is commissioned by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enter.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s and results are introduced.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s then made on the monitoring results.Corresponding sewage treatment measures are also proposed.
【期刊名称】《水电与新能源》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3页(P73-75)
【关键词】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污水排放总量;水质综合评价
【作者】曹霞;黄鹤斯;王亚飞;蔡芸
【作者单位】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武汉 430074;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
测局,湖北武汉 430074;武汉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武汉 430074;武汉市水
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武汉 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0.6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自产水资源有限,客水资源丰富。

通过调查与监测[1-2],从总体上看,长江、汉江干流和大中型水
库水质总体较好,但沿江城市岸边污染带加重;中小河流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湖泊水
质污染现状堪忧,富营养化程度较高[3-4],全省水污染呈支流向干流延伸,
城市向农村蔓延,地表向地下渗透,区域向流域扩散的态势,全省水污染状况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为加强长江、汉江入河排污口管理[5-6],切实掌握排污状况,对湖北省境内
入河排污口进行了4年的调查监测。

从2011年监测18个排污口,2012年监测
27个,直至2014监测34个排污口,监测范围不断扩大。

1 水质监测与成果统计
1.1 水质监测
根据不同排污口的污染源类型,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确定监测项目。

具体监测项目与测定方法见表1。

1.2 成果统计
本次调查监测了34个排污口,年污水排放总量为7.738亿m3;化学需氧量年排
放总量为3.541万t;氨氮年排放总量为0.339万t。

与近年对比,如图1~图3。

其中工业排污口22个,年污水排放总量6.175亿m3;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
2.930万t;氨氮年排放量为0.156万t;生活污水排污口5个,年污水排放总量为1 380.1万m3;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410.4 t;氨氮年排放量为98.89 t;混合排污口7个,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1.425亿 m3;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为5 697.8 t;氨氮年排放量为 1 733 t。

2014年除宜昌区新增3个、恩施新增3个、黄石区新增1个排污口外,其余的27个排污口未有变动。

这27个排污口年污水排放总量为7.293亿 m3,与2013年相比减少6.68亿 m3,下降47.8%;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为3.439万t,与2013年相比减少9.239万 t,下降 72.9%;氨氮年排放总量为 3 249.4 t,与2013 年相比增长 86.1 t,上升 2.72%。

表1 监测项目与测定方法序号项目测定方法1 流量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流量计法、容积法、流速仪法、量水槽法、溢流堰法或其他方法2 p H 玻璃电极法3 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快速消解分光光度4 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或蒸馏-滴定(或比色法)法5 总氮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光度法6 总磷钼锑抗分光光度法7 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光度法8 硫化物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稀释与接种法1 0 悬浮物重量法1 1 重金属根据具体情况选取火焰原子吸收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或原子荧光法1 2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9 B O D 5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
图1 排污口年污水排放总量对比图
2 综合评价
图2 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对比图
图3 氨氮年排放总量对比图
1)2014年调查的34个排污口中,有22个工业排污口,5个生活污水排污口,7个混合排污口。

根据统计,有流量数据的34个排污口年污水排放总量为7.738亿m3;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为3.541万t;氨氮年排放总量为0.339万t。

其中工业废水年排放总量为6.175亿m3,占79.8%;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为1
380.1万m3,占1.78%;混合污水年排放总量为1.425亿m3,占18.42%。

与2013年相比排污总量大幅下降,监管效果突出。

2)本次调查涉及不同排污口的年实测排污量差异较大,最小的为4.631万m3/a,最大的为20 852万m3/a。

有流量数据的34个排污口中,污水年实测排污量大
于1 000万m3/a的含有14个,占总数的41.2%;污水年实测排污量大于100
万m3/a的含有25个,占总数的73.5%。

3)34个排污口共采集水样164个。

涉及不同排污口的化学需氧量浓度和氨氮浓度差异同样较大,最大的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5.3 mg/L,最小的化学需氧量浓度
为1.60 mg/L,最大的氨氮浓度为55.17 mg/L,部分氨氮未检出。

化学需氧
量浓度大于100 mg/L的水样有7个,占总数的4.3%。

排污口氨氮浓度大于25 mg/L有7个,占总数的4.3%;小于2 mg/L的有108个,占总数的65.9%。

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排污口实测总氮、氨氮浓度最大;某钢厂工业港排污口实测化
学需氧量、悬浮物、铁浓度最大。

但从总体来看,所监测排污口排放污水的水质较2013年有明显改善。

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调查监测的33个排污口中(沿渡河污水处理厂不参与达标评价),共计11个排污口排水水质超标,22个排污口排水水质达标,水质综合
达标率66.7%,相比2013年下降7个百分点。

其主要超标项目是pH、化学需
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镉共6个参数。

超标单位主要是污水处理厂,且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存在不足。

3 建议
1)督促长江、汉江上游加强生活污水和沿岸工业废水的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尽快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可按照“先建截污管网,后建污水处理设施”的原则,逐步封闭保护区内的入河排污口,将进入保护区
的废水归入市政截污管网。

2)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体系,加强水源地统一规划管理,建成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水源地管理法规体系,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规章,组织应急演练,协调部门关系,实施饮用水源保护规划,保证有关部门认识一致,主动配合,各负其责。

3)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投入,把饮用水源保护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以饮用水源质量作为领导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饮用水源保护规划项目和措施落到实处。

4)加强长江上游沿岸饮用水水源地环保宣传。

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制定宣传方案,坚持不懈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提高领导和群众的饮用水源保护意识,增强全民参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转变成社会参与,人人有责的全民行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SL219-2013,水环境监测规范[S]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王心亚.武汉市入河排污口现状分析及污染评价[C]//2004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年会学术论
文详细摘要集.武汉:湖北省气象学会,2004
[4]时晓飞,李红亮,边文辉.河北省入河排污口调查分析[J].海河水利,2005(1):33-35,38
[5]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S]
[6]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