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邓稼先》巩固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巩固训练
一、强化提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难堪.(kān)宰.割(zǎi)鲜.为人知(xiān)
B.开拓.(tuò)筹.划(chóu)鞠躬尽瘁.(cuì)
C.殷.红(yīn)呼啸.(xiào)热泪盈眶.(kuànɡ)
D.彷徨.(huánɡ)至死不懈.(xiè)挚.友(chì)
2.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爆炸宰割苦闷马革裹尸
B.崇高仰慕残案妇儒皆知
C.大厦萦绕长亭引人驻目
D.颤抖焦虑员勋任人宰割
3.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
....的。
C.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
....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他的事迹,如此的感人,我们觉得可歌可泣
....。
4.引号是常用的标点符号,其作用主要有:A.表示特定的称谓;B.含有特定的意义;C.表示引用。
请指出下列句中引号的作用。
(1)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
(2)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
(3)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5.(教材原创题)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C.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6.下列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泊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A.它顽强执着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着
C.它用顽强执着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
D.它用顽强执着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提到儿时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一首歌,是因为这首歌是激励热血男儿报效祖国的战歌,有利于表现邓稼先的伟大精神。
B.作者提及父亲诞生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为了再次强调中华民族曾有的历史悲哀。
C.作者说父亲“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是为了赞扬像父亲、邓稼先等一样的中国几代知识分子振兴民族的崇高理想。
D.文章第五部分以“我不能走”为标题,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科学家在路上
张伟
①地质学家翁文灏的科学生涯,多半是在路上。
上世纪20年代,甘肃发生8.5级特大地震,他带着病,坐上骡车,完成了中国科学家对地震现场的第一次考察。
作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创者,这个来自浙江的小个子经常手足并用,“爬过从没有路的路”。
他在野外考察时,不是步行,就是骑毛驴。
在人烟稀少的矿区考察,随身背的柳条包里还总带着凿子和矿石。
当时的知识分子,许多埋头于书斋做学问,翁文灏却把“担斧入山,披荆斩棘”当成科学研究者的本分。
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先行者,将这一传统深深植入当时的中国科学界。
直到不久前,北京大学一名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实地考察的技巧时,仍然忍不住一边感叹浮躁时代里践行者越来越少,一边怀念起翁文灏。
②而此时,“翁文灏”在哪里?北京市兵马司胡同15号院的2层小楼,一条昏暗嘈杂的走廊里,搬开积满厚厚灰尘的垃圾和纸箱,在一面斑驳的黑板上,依稀看得见刻有“翁文灏”三个字。
这里曾是翁文灏担任所长的“地质调查所”办公地点。
离小楼不远处,就是热闹的西单市场,与陈寅恪、梁思成并称为当时三大国宝级人物的翁文灏,和他领导的中国最
早的科研机构,在热闹中保持着静默。
而就在约90年前,这个人曾参与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道奇观”。
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地质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就曾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
翁文灏却于1913年奋而发起成立地质调查所,并将其办成“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成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源头。
③中央研究院评出的第一批院士里,地学界的6位院士中,有4位出自这个调查所。
有评价称:“地质调查所的成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科学事业中,的确是一颗明珠。
”作为先行者,翁文灏和同事们几乎每一次调查和每一篇学术文章,都在创造“第一”。
他的《甘肃地震考》是中国地震科学考察的序幕,确立了比较接近事实的地震带分布。
他创立了“燕山运动说”,撰写了《中国东部中生代造山运动》。
他广泛进行地质、矿产勘察,组织地质学家进行中国地质科学史上的首次石油地质实地考察。
从无到有的中国地质学,在翁文灏们的努力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令国际学界刮目相看。
而这一段中国科学思想史上很难再现的辉煌,则是在一步一步的考察途中慢慢写就。
“以实地调查为宗,室内研究为辅。
”这是地质调查所一开始就定下的规矩。
地质调查所的同事还记得,翁文灏甚至希望“所有搞地质的人都要下矿井看一看”。
在他的主持下,地质调查员们背着经纬仪和无线电收报机,一点点测绘地质图。
在路上,有人用毛驴代步,有人干脆推着独轮手推车赶路。
在找到北京周口店有原始人存在的证据之前,许多人先后放弃了挖掘,只有翁文灏坚持要求调查员裴文中“身居陋室,白天挖掘,夜晚挑灯自修”,最终发现了“北京猿人”头骨。
人们惊异地发现,“中国地质学如火山喷发般一下子冒出来”。
而翁文灏领导的地质调查所,被称作在1949年以前的岁月里“中国人伟大的骄傲”。
这个骄傲似乎渐渐被埋没。
“文革”前期,一户姓郑的普通人家,搬到已成为招待所的地质调查所办公楼。
曾经的黄色小楼被刷成青灰色,房间被隔断,变成住宅。
而如今,这里的楼道潮湿肮脏,院子里种满葡萄和柿树,甚至在大白天,也能看见黄鼠狼来回奔跑。
④关于翁文灏的记忆也越来越稀少。
当人们意识到他的重要,试图再现他的风采时,除了他的一篇篇论文和种种科学成就,关于这个“人”的描述,很难见到。
能找到的描述,则处处显示出这位科学家钟情山野。
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老家宁波时,翁文灏往往孤身一人,身着长衫,徘徊在田间阡陌之中。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8.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地质学家翁文灏的主要事迹。
9.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手法与表达效果。
(1)离小楼不远处,就是热闹的西单市场,与陈寅恪、梁思成并称为当时三大国宝级人物的翁文灏,和他领导的中国最早的科研机构,在热闹中保持着静默。
(2)人们惊异地发现,“中国地质学如火山喷发般一下子冒出来”。
10.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1.作者在文章中虽没有直接评价翁文灏,但感情倾向明显,作者对翁文灏的成就及其科学精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综合运用
12.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1875年,美国生物学家雅莫尔得到消息:墨西哥有些牧场的牲畜得了某种传染病,雅莫尔马上把自己的全部资金用来购买毗邻墨西哥的美国主要产肉基地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的肉猪和肉牛,并把它们都赶到这两个州的邻近州。
不久这种传染病进入加利福尼亚和德克萨斯州,美国政府立即下令,严禁这两个州的一切肉类、肉制品和牲畜离境。
美国市场上的肉类和肉制品的价格顿时暴涨,雅莫尔因此赚取了900万美元的巨额利润。
班上就此举行了“雅莫尔的致富告诉了我们什么”的讨论会,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超过80字)。
参考答案
课后提升
一、强化提高
1.B A项,“鲜”应读xiǎn;C项,“殷”应读yān;D项,“挚”应读zhì。
2.A B项,“残案”应为“惨案”,“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C项“引人驻目”应为“引人注目”;D项,“员勋”应为“元勋”。
3.D “可歌可泣”一般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1)B (2)A (3)C
5.C A项,运用了引用;B项,运用了排比;D项,运用了对比。
6.D 首先题干的句式是:它用……,它用……,所以排除A和B;其次原句“自身的平凡朴实”“土地的宽厚无私”与“世间的雪雨风霜”相对应,故D项正确。
7.D “我不能走”这朴素的语言表现了邓稼先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作者以“我不能走”为标题,在真实中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伟大的邓稼先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不是为了提示下文内容。
二、拓展阅读
8.①带病完成了中国科学家对地震现场的第一次考察;②奋而发起成立地质调查所,并使之成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源头;③创立了“燕山运动说”,撰写了《中国东部中生代造山运动》,组织地质科学史上的首次石油地质实地考察;④指导调查员最终发现了“北京猿人”头骨。
9.(1)运用对比,突出了翁文灏及其科研机构的被冷落。
(2)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北京猿人”头骨的发现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10.①描写翁文灏孤身徘徊于“田间阡陌”的情景,突出他一直“在路上”的科学探索精神,回扣标题。
②以细节描写结尾,使文章意蕴悠长,引人深思。
11.表达了对翁文灏的成就和实地考察的科学精神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他被人逐渐遗忘的惋惜和遗憾之情。
三、综合运用
12.(示例)①(从肯定角度谈)致富离不开智慧、知识。
雅莫尔研读相关信息,推断出墨西哥疫情会给美国畜牧业带来严重危害,会引起全美肉类短缺,肉价暴涨,因此致富。
可见,智慧、知识可带来财富。
②(从否定角度谈)致富不能缺乏道德。
作为生物学家,雅莫尔肯
定知道墨西哥疫情会给美国畜牧业带来严重危害,却没有把自己的判断告知美国政府和公众。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