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下列与材料主张相符的是()
A . “君轻民贵”
B . 施行仁政
C . 克已复礼
D . 超越功利
2. (2分) (2017高三上·陆川月考) 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
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A . 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 . 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C . 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
D . 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
3. (2分)汉武帝时期,在全国各州设刺史,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是
A . 监察地方高官
B .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 . 举荐官吏候选人
D . 征收地方赋税
4. (2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月考) “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锋芒直指社会弊端,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永远保持着其艺术魅力。
”下列对这一文学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A . 其盛行于唐宋时期
B . 白话章回体是其典型特征
C . 《窦娥冤》是其著名代表作
D . 城市经济发展是其产生的独特根源
5. (2分)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
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
”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
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A . “托古改制”
B . “变者古今之公理”
C . “祖宗之法不可变”
D . “中体西用”
6. (2分) (2019高一下·息县期中)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
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
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
A . 自然经济最光开始瓦解
B . 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
C . 近代工业己经初具规模
D . 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
7. (2分)(2019·临沭模拟)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対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 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B .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莫定了初步基础
C . 为了克服国内危机,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D . 在2016年总统选举活动中,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
8. (2分) (2019高一下·山东月考)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 . 经济发展规律
B . 国家经济政策
C . 产业结构现状
D . 国际关系格局
9. (2分)对下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保障了雅典的民主制
B . 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
C . 主要是为了维护平民的利益
D . 是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10. (2分)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1. (2分)(2020·模拟) 《关贸总协定》第十八条又称为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即发展中国家在进口激增有损于发展计划时,可以临时采取数量限制的办法。
1979 年,“东京回合”确认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差别优惠待遇的合法性。
“乌拉圭回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原则,也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这表明()
A . 世贸组织内部实现了公平、平等、合作
B . 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 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D . 国际贸易规则对发展中国家更为有利
12. (2分)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
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②到法国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④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
13. (10分) (2017高三上·华安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
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
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
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
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
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
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
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中国银本位制度与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共同因素,并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发展的新变化。
14. (5分)(2016·福建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以中外近现代史的一个事例予以说明。
(要求:紧扣论点、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5. (15分) (2016高一上·清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
威福。
”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所采取的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具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16. (10分) (2017高三上·太原月考)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
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战争。
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
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
挑战是向全人类的。
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
……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
(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
17. (10分)(2017·长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
“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立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奏章文报(重大情报)。
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
“小报”流行于南农,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奏章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
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
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項公开的职业。
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
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
——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近代报纸是外国人甘先办起来的。
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
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
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
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
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
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50分)
13-1、
13-2、
14-1、
15-1、
15-2、
15-3、
16-1、
16-2、
17-1、
17-2、。